采访/朱敏 吴金豪 执笔/张小平
“他是一个不愿意出风头的人”
《中国慈善家》:第一次得知李连杰在做壹基金是什么时候?
王振耀:2007年12月,壹基金刚刚成立不久,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了一次和慈善事业相关的高端论坛,我和李连杰在中国大饭店同台对话。那是我们第一次见面。那次对话,我们的理念和想法比较相近,能够谈到一块去。他给我的第一印象特别成熟,很熟练地谈论着慈善问题,和原来想象中的明星不太一样。
《中国慈善家》:当时见到李连杰是什么情形?
王振耀:他当时戴着帽子,很随和、很低调,不像很多明星大腕有一堆人前呼后拥。和他一交流,更感觉他的谈吐充满智慧。印象很不错。
《中国慈善家》:后来你们怎么开始合作的?
王振耀:那次会议后,我们见面的次数就比较多了。2008年“壹基金”举办年会,当时李连杰谈到慈善信息平台建设的问题。其实之前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因为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去推动慈善信息平台的建设和促进各方面的合作。2008年汶川大地震期间,“壹基金”做了不少实事,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甚至手机短信,都能看到“壹基金”忙碌的身影。
通过一些接触之后,我感觉到,李连杰只想默默做事,并不在意虚名,是一个很实在、不爱出风头的人。我们经常在一起探讨慈善事业发展中的障碍和问题,交流彼此对慈善的感受。他非常谦虚,对我也很真诚和尊敬。
“我们俩有相同的密码”
《中国慈善家》:您跟“壹基金”进入真正合作层面是什么时候?
王振耀:2009年底,在“壹基金”的典范工程大会上,李连杰提出关于慈善教育和研究的重要性,恰好我也正思考中国的知识生产方式问题,两人的想法不谋而合。我早已意识到,我国慈善事业受到传统理念的影响和限制,而国外解决的方式是找技术和标准。我这些理念都是通过读上千本书后才一点点总结出来的,李连杰却说:“我没读过那么多书,但我是信佛之人,我是不断悟出来的。”通过这次理念的碰撞,我感觉我们俩有着“相同的密码”,可以合作。刚开始,李连杰想在香港办个研究所,我说光香港办还不够,大陆也应该有一个专业的慈善研究机构。于是我们一拍即合。
《中国慈善家》:如何看待作为慈善家的李连杰?
王振耀:李连杰不仅赢得了中国人的尊重,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在美国和欧洲,Jack lee已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前不久,巴菲特和比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