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美国财经网站MarketWatch专栏作家德沃拉克(John C. Dvorak)今天撰文指出,由于种种原因,戴尔想要真正转型为服务公司,摆脱外界无法抹去的PC公司印象,私有化已经成为最后选择。
以下即德沃拉克的评论文章全文:
多年以来,我一直关注着戴尔曲折漫长的前进道路,而私有化不啻于举起白旗,承认自己无法在公开市场上赢得一场战争的胜利。这是一场树立“服务公司”形象,不至于沦落为一家纯粹的PC公司的战争。
一年多以前,我曾经与该公司CEO迈克尔·戴尔(Michael Dell)长谈。他向我解释了为什么不肯放弃PC业务。事实上,当时大家都在谈论惠普退出PC市场。当然,后来他们又改弦更张了。
迈克尔·戴尔的观点是:在PC成为日常用品后,继续制造这种产品只有一个理由——让戴尔提供的服务更全面,将PC与服务、软件、服务器、打印机和其他产品打包,作为整体解决方案销售。如果没有自己的PC业务,将意味着竞争对手有可能趁虚而入。
但是,迈克尔·戴尔担心华尔街无法转变观念,依然将戴尔看作是一家PC制造商。显然,他的担心是不无道理的。直至现在,大多数媒体依然将戴尔称作PC公司。甚至可以说,戴尔中了这几个字的诅咒,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法重塑形象。
既然PC0已死,无法摆脱PC公司形象的戴尔还能指望什么呢?在我看来,该公司已经别无选择,唯有采取重大举措,启动私有化,然后寻求重新梳理集成的机会,或者索性拆分出售。
当然,这肯定会带来巨大的变数,也会直接影响销售表现。一切动作必须尽快完成,让消费者安心,相信戴尔依然存在,还会继续提供服务。所以,他们正在争分夺秒。
那么,私有化的第一步为何如此混乱?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多年以来,戴尔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官僚架构,中层管理人员众多,相互牵制和攻讦(当然,这样的大公司远不止戴尔一家)。
这是人力资源末位淘汰制的恶果。一个流行理念是,团队中5%到25%的人应该被解雇,于是就有人发明出了这样的考核方法,试图将这些不合格者找 出来。有些时候,这样的方法行之有效。但是长期而言,只有那些善于通过考核的人才能生存下来,而这种人恰恰是任何公司都不愿意保留的人。戴尔的这种做法已 经导致怨声载道。
归根结底,戴尔已经失去了明晰定位。正因为如此,大家别无选择,只能将它称作“PC公司”。
在这种局面之下,他们能够采取的最明智举措就是退市,远离详细审查的显微镜,在不再有分析师围绕的时候悄然再造自我。未来的故事会怎样,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子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