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

机器人的中国式困局:用机器红利取代人口红利

  技术瓶颈

  机器人产业链主要分为三部分:上游是零部件生产,下游为机器人组装,最后是系统集成应用。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产机器人行业约有1000多家系统集成商,而涉足关键零部件研发和生产的企业较少。“中国机器人产业起步较晚,与国外机器人产业相差20多年。”广州市万世德包装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远强表示。

  但事实上,国家863计划在过去的六个五年计划中,给予机器人产业的支持并不算少。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坦言:“症结还在于科研院校的研发水平与机器人应用市场的需求不匹配。”

  目前,中国机器人产业研究主要集中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少数科研院校及机构。其中,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孵化了40 多家机器人相关企业,参股18家企业。而哈尔滨工业大学则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机器人上市公司--新松机器人,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则参股博实股份,并于2012 年在创业板上公开发行。

  尽管机器人产学研结合已具成效,但在曲道奎看来,某些科研院所开发的新技术、新产品,90%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而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仍然难以便捷地享受到这些优质资源。“没有让机器人技术研发以产业发展为导向,缺乏一套技术市场化的进程,从而制约了产业化进度。”

  此外,高端人才匮乏也是关键因素之一。南开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所长刘景泰告诉记者,目前包括南开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大部分机器人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毕业后有很大一部分最终离开了这个行业。“产学研走向市场化还有较大距离,结果是大部分企业长期缺乏技术支持。”

  资金压力

  技术专利转化率低一直是摆在中国高端装备产学研路径面前的难题。而大部分企业选择自己投入资金研发核心技术,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需要承担巨大的资金压力。

  以潍坊帅克机械为例,该公司自2009年开始研发谐波减速器和RV减速器,截至今年3月底,已经累计投入研发费用4000多万元,而其机器人减速器和机器人总成产品的产业化工厂建设也已经投入了3.2亿元。公司负责人杨永顺坦言,为了打造自己的机器人及核心零部件产业,已经都豁出去了,我们也“拼”了。现在,企业的钱也已经烧得差不多了。

  不仅潍坊帅克机械如此,在投入与产生无法平衡的状况下,许多国产机器人研发制造企业都面临着资金严重短缺的问题。

  事实上,这两年国家政府也在关注机器人产业,给予一些支持。但业内人士普遍反应,国家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并不大,并且设置的补贴门槛也不合理。

  今年,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又出台了扶持政策,对于一次性购买3千万元以上机器人设备的企业给予15%的资金补贴。但刘远强认为,这一政策没有行业选择性,门槛设置太高,因为大部分客户根本不会一次性购买价值3千万元以上的机器人设备。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