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营销

唐-舒尔茨:中国无名牌原因在于急功近利

当唐-舒尔茨举起听众的相机问道:你们的相机是日本产的还是国产的?大部分人的回答并没有出乎他的意料。中国的消费者已经习惯于信任洋品牌,不论是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型商品,还是化妆品、护肤品等生活用品。

然而,舒尔茨有些激动地说道,“这些日本的相机其实都是中国制造,只是中国没有品牌,你们把所有的价值转移到了日本,你们做出来的工作,他们获得所有利润。”

在一场由北大汇丰商学院举办的论坛上,这位来自美国的教授正在“手舞足蹈”地介绍移动互联网的整合营销概念,台下的听众热情高涨,掌声不断。

这位教授并没有中规中矩地站在演讲台旁,而是时不时地走下讲台,与台下的听众互动。 很难想象,眼前这位幽默风趣、精力充沛的教授已是78岁高龄,他就是世界著名的营销大师唐.舒尔茨。他的著作《整合营销传播》是第一本整合营销传播方面的著述,也是该领域最具权威性的经典著作。

舒尔茨在1990年代初期推出的这套理论,足足把营销推进一个新时代。他在1998年被权威的美国《市场和营销管理》杂志推举为“20世纪全球80位对市场和营销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与他并列在一起的有菲利普科特勒、W爱德华戴明、戴尔卡耐基、亨利福特等江湖大佬。

自2001年第一次来到中国,舒尔茨便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后的十年,他频繁到访中国,在营销界拥趸无数,几乎每次演讲都会出现“爆堂”的景象。

尽管如此,他对于各种活动依然保持着谨慎的心理,这其中包括采访。当我们架好摄像机等待拍摄时,他略 有顾及地问道:你们会把这段视频放到公司网站上吗?当得知只是采访时,他才表示愿意接受拍摄,随后的一个小时里,随着我们交谈甚欢,他才开始畅谈对于品牌 的理解,思索中国为什么难以出现名牌,以及自己的营销人生。

 

中国为何没有名牌

如今,中国的消费者已经习惯于信任洋品牌,不论是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型商品,还是化妆品、护肤品等生活用品——这无疑给国内的企业拓展市场带来不小的难度。

中国为何匮乏世界知名的品牌?老百姓为何不愿意选择民族品牌?舒尔茨认为,这其中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企业过于急功近利。

他举例称,自己在参加会议时经常会有中国企业家问他,如何打造世界品牌。他的答案是,或许需要三到五年。但这些企业家总是说,不行,我明天就要。

“你不可能明天就打造一个国际品牌,中国企业走得很像培训路线,今天投钱进去,明天马上赚钱回来,品牌也可以赚钱,只是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这对中国企业还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舒尔茨有些无奈地说道。

而更有意思的现象是,舒尔茨告诉腾讯财经,“如今的中国企业不用建设品牌,做很多其它事情也能赚很多钱,这样他们也不会有动力去建设品牌,这是十分奇怪和有趣的现象,这不利于品牌建设。”

内销将带动品牌发展

十多年前,舒尔茨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那时的中国就如同一个婴儿”,他说,“而今已成长为姚明一样的巨人。在过去这几年里,实际上我对于中国的变化也是感到非常吃惊。”

如今,人们有更多的钱去购买他们需要的东西,而不仅仅是生存需求的物品。“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意味着一个极具竞争力的市场,人们有更多选择的机会,而不仅仅满足于衣食住行。”舒尔茨指出。

正如他所言,十年来中国已然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但另一方面,舒尔茨认为,如今的中国已经站在一个制高点,下一步要考虑的是如何变革以适应新的市场。

在他看来,随着中国经济从出口转向内销,中国企业对于品牌建设的需求会愈加强烈。“出口实际上不需要品牌,也不需要广告,只需要有销售途径和好的产品质量便可。”

他给出了一组数据:中国的人口占全球的20%,GDP占13%,但在世界广告支出方面中国仅占5%。因而,他认为中国公司的机会是巨大的,当前在市场营销和广告方面尚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与此前的中国之旅不同的是,舒尔茨这次带来的题目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整合营销战略”。他坦承,社交网络确实增加了营销的难度,但也提供了不少机遇,社交媒体是用来方便人们沟通的而不是营销的工具,因而转型的难度用新的营销技巧把握消费者,因为决定权在他们手上。

中国不必照搬西方

虽然来自西方国家,舒尔茨却总是奉劝中国的企业家,不要照搬西方的路子,“中国的市场和西方不同,消费习惯和文化不同,不可轻率照搬西方的营销理论。”

 

相反地,他认为西方的经验未必成功,而中国的优势就在于没有历史的包袱,所以对于中国来说,机会更加容易和简单。

谈及西方的经验,我们似乎很容易联想到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趋势。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选择出海并购,品牌的扩张之路亦从国内延伸至海外。

最经典的案例莫过于联想并购IBM的PC业务,这在2005年一度占据报刊头条。全球主流财经媒体、咨询公司及政府机构给予了高度关注与评价,但在这些言论中,质疑远大于肯定。

投资者质疑的是,当IBM已不是原来的IBM,客户是否还会买单。另外,在内部,IBM的PC员工留用也会带来很大的压力。

正如舒尔茨所说,虽然被卖的企业已经把品牌最艰难的部分完成,但是被卖掉的企业总是由于某些原因被卖,他们很有可能正处在困难中,在收购品牌的同时也附带收购了他们的问题。

以联想收购IBM为例,舒尔茨指出,在融合方面诸多管理问题,收购就是为了让中美的经理人合作更好,但却没达到这个目标。

实际上,与此类似的案例并不鲜见,诸如吉利并购沃尔沃整合困局、青年汽车巨额投资萨博失利。

因而,与海外并购打造品牌的相比较,舒尔茨更倾向于建议中国企业打造自己的品牌,用中国人熟知的中国文化,所做的就是适应与改变。

他建议,“看看日本,他们引进美国专家,不是让他们凌驾于日本文化之上,而是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日本文化。”

舒尔茨的“营销”人生

在“市场营销”这个江湖里,舒尔茨已担当大佬多年。他于1980年代末期创立的“整合营销传播”理论,被奉为市场营销宝典,他因而被人尊为“整合营销传播之父”。而对于这一称谓,他却一笑了之,谦虚地说,“他们只是碰巧先把自己的名字加上去罢了”。

他把自己的人生比作营销的一生,而将妻子喻为“公关代理”。几乎每次出行,他的妻子海蒂都会伴随左右。多年前,海蒂与他合著出版了第一本著作《整合营销传播》。

谈及妻子,他的脸上荡漾着幸福的笑容,“幸运的是,我们有很多共同爱好,我们喜欢美食,我们喜欢有意思的人,有意思的地方。我们有共同的兴趣和目标,共同去分享。”

而今,两人一边享受着天伦之路,一边享受着桃李满天下。他们将六成时间用于全球讲学,而中国俨然成为最重要的阵地之一。“我来这里是为了教书,我的产品就是我的学生。所以评价我的最好方法就是看看我的学生做的怎么样,让我感兴趣的是我的学生怎么评价我。”舒尔茨如是说。

对于年轻一代,他建议要勇于去尝试不一样的事情,没有人知道答案,也许你自己探索到的答案和别人给的答案一样好。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舒尔茨感叹,希望自己可以再年轻20岁,“因为我们正经历如此大的一个变革,我希望自己可以参与其中。”(文/刘雁)

[!--page.stats—]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