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柳华芳
前段时间我写过一篇《腾讯的帝国版图和生态漏洞》,文末提到小米才是腾讯移动端的最大对手,很多网友不理解,甚至觉得我过分吹嘘小米的能量了,现在我专门撰文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小米对腾讯有如此大的挑战?
一站式的本质是去媒介化
去媒介化,也叫脱媒,是指脱离中介环节而形成直接交易或合作的现象,腾讯长期原来的优势是其庞大的账号体系为核心的一站式体验,而这种一站式在本质上就是去媒介化,解放了网民繁琐的账号记忆和安全担忧,腾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虚拟货币体系和网游平台,构建出一个庞大的企鹅帝国。
腾讯用了微信和手Q这样覆盖数亿用户的移动应用,为什么小米能威胁腾讯呢?因为小米桌面和系统是更深层次的一站式,超越了账号体系的一站式,完成了业务层体验和数据云体验的深度一站式,小米在构架类似apple的生态系统。在小米的生态系统里,有自己的通讯录、邮件终端、云存储、阅读、应用商店、桌面主题等等一系列基础核心应用,利用小米账号实现了整合一站式,由于体验良好,在很大意义上,排斥了腾讯对应的QQ通讯录、QQ邮箱、微云、应用宝、QQ桌面等移动端关键布局,而且小米在硬件上的优势让自己的软件优势得以最佳的场景。
小米在硬软一站式的体验下,加上庞大的用户群,已经成为腾讯在移动端的最大竞争对手,腾讯在移动端的产品布局分散布局,腾讯的账号一站式松散布局,小米在移动体验方面远超过腾讯系产品组合。而这恰恰是腾讯在PC桌面领域犯过的错误,现在在移动端再一次出现,腾讯QQ通讯录等很多重要应用的产品体验模式土的掉渣,细节很粗糙,仿佛有塞班时代的影子。腾讯移动方面还没有从过去的思维模式中走出来,只是幸运地遇到微信的崛起,掩盖了其在移动端的战略懒惰和产品思想滞后。
如果想要做最好的软件,你就需要做好的硬件
我不记得是不是乔布斯说的这句话,前两天参加乐视TV的4K电视发布会,贾跃亭演讲时也提到这句话,这句话的最好案例是苹果公司,而在中国现在有了小米、乐视这样的中国信徒,在另一个极端里,腾讯高层的战略思维仿佛像salesforce高层那样更信仰软件改变世界。
当今的多终端融合时代,软件需要做更多的事情来各种适配,虽然可以做出好产品和粘性,但是,如果手机或平板系统自带品牌商的良好体验一站式基础组件,那么,用户就不需要再去安装很多相关功能需求的单独应用了,虽然苹果不是一款软件都做的最好,但是总体的体验和产品易用性是远超过各种分散的应用组合的。分散的应用组合虽然也可以借助facebook、QQ登陆之类的移动端SSO实现账号一站式,但是在处理通讯录、相册时候,与手机整合最好的自带应用会比第三方应用更有场景优势和性能方面的优势。用户需要云端存储作为数据的备份和检索之用,dropbox推出相册类应用,说明云存储的下一个趋势就是和需要存储的多媒体终端进行更加无缝地整合。
如果对腾讯产品体系很熟悉的童鞋,你可以看到微云、QQ通讯录、相册等腾讯系产品各自孤岛式存在的弊端,用户需要在每一个产品里进行很多重复的操作,让用户出现一定程度上的选择障碍,腾讯构建的多维护城河式的应用长城反而成为腾讯画地为牢的束缚。反观小米系统却可以轻装上阵,不去考虑那么多过去的束缚,直接将产品需求和硬件整合一步到位,而当小米系统推出不需要刷机的小米桌面os的时候,小米在基础应用领域构建的一站式产品矩阵开始进行全网营销,而在全网有完整用户使用习惯的巨头只有腾讯、百度、阿里,所以,周鸿祎说的新的巨头是TMAB是对的。
小米模式=苹果生态模式+亚马逊电商模式
雷军团队打造的中国小米,模式并非偷懒直接复制苹果的生态模型,而是有自己的创新思考,在硬件策略和基础软件策略方面,小米更像苹果的玩法,而在产品的电商模式和数码产品组合模式、阅读类产品布局等方面更像亚马逊。小米能够持续地高增长,并不仅仅是饥饿营销之类营销策略,而是在企业战略层面就领先了一大步,而且总体没有犯什么重大的错误,小米在构建自己在移动端的生态系统,而不是一个纯粹的手机厂商。
腾讯电商已经嫁给了京东,自己保留了虚拟电商的部分,他们有自己的社交产品和网游联运等方面的强大积累优势,但是完全没有硬件产品,他们认为自己只需要做水和电即可,不需要自己盖房子,这是腾讯在战略上和小米最大的差异。所以,腾讯创造了微信,却没有创造出小米,本质上不是腾讯内部创新能力问题,是腾讯的战略意志决定了方面。
在PC的时代里,只有微软和苹果两大系统级玩家,腾讯在软件上的投入产出比很高,而在多终端时代,更多的互联网生态要基于终端的场景,而这个场景必然是由设备生产商来决定的,这是他们生存的底线。小米电视、乐视TV不可能把智能电视生态圈和应用商店交给腾讯来覆盖和侵占,腾讯软件再强大,也杀不进来,而智能电视普及化后面就会马上迎来电视游戏的中国式爆发,腾讯对此也只能望洋兴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