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日,电商界的一对天生劲敌---天猫和京东又开始了新一轮“竞争”,不过此次是在跨境电商领域。事件源于阿里巴巴暗指京东平台销售的Costco产品涉嫌侵权。
对此,知情人士透露,天猫国际旗舰店是由阿里巴巴通过美国农贸处直接联系到Costco总部,并由总部授权台湾Costco入驻天猫国际。而Costco京东旗舰店并非由Costco直营,而是授权给了“一家大型北美经销商——新永安集团(加拿大)有限公司”。
京东Costco旗舰店运营方加拿大新永安集团(Wing On NewGroup Canada)向媒体声明,称其拥有美国Costco公司总部合法授权,负责京东商城Costco旗舰店的运营。
事实上,消费者更感兴趣的是能否买到正品行货。这一点京东早就知道,而且一直坚持正品低价、行货销售,获得了不少消费者的口碑。
其实,这已经不是京东第一次被黑了。从京东用户信息安全遭质疑到京东刷单被黑,以及此前页面、移动端无法登录等等,种种现象都看得出有人背后捣鬼。就在几年前,天猫就精心谋划了“卡西欧”事件,挑起公众对京东授权的质疑。如今,这样的“阴谋事件”再次上演,也就更加看清了天猫骨子里就喜欢玩不正当竞争的小把戏罢了。
长期以来,天猫在品牌授权问题方面就一直存有灰色地带,只不过是相关部门和大众消费者没有深究罢了。
以天猫为例,在天猫的搜索栏,随便输入“nike”的字样,便会出现各种名目的直营店。如果细细查看其身份属性,都不是由nike官方公司直接授权,甚至还有一些是伪造了授权书,常常以“某某贸易公司”伪身份存在。
2014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宣传将给予全球最不发达的46个国家97%税目的输华商品提供零关税待遇。
面对政策的风向标,电商们嗅到了其中的商机,纷纷将跨境电商业务驶入快车道。跨境电商也由原来“个人海淘+代购”的小打小闹升级为亚马逊、阿里、京东等B2C巨头们大规模作战模式。
2014年8月,亚马逊落户上海自贸区,开始在自贸区内建立跨境电商平台,展开跨境电商业务,中国的消费者自此可通过亚马逊进行在线海外购物。与此同时,阿里旗下天猫国际也已经与宁波保税区、郑州综合保税区、杭州跨境电商产业园及美国物流公司合作,大踏步挺进这一领域。
2014年“双十一”期间,跨境电商成为阿里、亚马逊的核心卖点和比拼关键,为此亚马逊和阿里都投入重兵。尽管如此,就在众多电商平台欢欣鼓舞地奔向跨境电商时,海外电商购物似乎并没有迎来预期的春天,许多用户在实际体验中被泼了一瓢冷水,而这瓢冷水就是假货。
据去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检查结果显示,跨界电子商务商品销售中,不合格率达26%。很明显,假货成为跨界电商进入春天的重要障碍。
据了解,目前跨境电商的模式主要有三种:B2C平台、自营B2C和海淘,代表企业分别是洋码头、蜜淘、hai360海外购。从业务形态来看,跨境电商事关国外和国内两段,整个进口类B2C跨境电商链条复杂,除了亚马逊之外,多数跨境电商玩家一般都不能直接从国外工厂或者产地采购。
目前,市场上的跨境网购的商品,在价格方面,如果加上关税,与国内电商相比差异并不大。为吸引更多消费者,部分电商在关税方面采取了补贴措施,如hai360海外购为消费者提供关税补贴,2000元以下商品免税,虽然这一营销手段可能只是暂时性的。
现在,虽然每天都有新的创业公司加入跨境电商大军,但整个跨境电商行业仍处于早期阶段,产业链还不成熟,很多商品类目没有挖掘,消费市场也没完全兴起。
实际上,很多平台说来说去,本质上还是海外代购,“假货和水货”都在趁火打劫。
一般来说,海外代购并不是厂家直接供货,所以能否保真就是个大问题。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海外代购问题很多,有的真假难辨,有的甚至就是国内的假货供货商,然后伪造一下代购信息。部分声称能提供发票的代购,经常提供假发票。
对于消费者来说,风险较大的还有走私品,俗称“水货”。长期以来,海淘行业“水货”现象泛滥,很多水货从香港、台湾流入大陆。而多数厂家对于这些“水货”商品,根本不保障其正常的售后服务资格。因此,对于外行消费者来说,需要专业的电商平台对产品进行筛选、把关,保证商品质量。
比起挑起争端,天猫不如学习一下京东在正品方面的专注和重视。在产品的品质方面,京东对商品的把控力度更强。长期以来,京东一直以“正品行货”自居,尤其体现在3C、家电等标准品方面。相比淘宝上假货水货泛滥、李逵李鬼并存的现状,京东在“正品行货”形象的塑造上显然更有优势。
打击假货,电商立法是关键。但是,电商行业更应该自省自查,主动承担建设良性竞争环境的职责。只有环境健康和谐了,电商行业才能不断开拓一片又一片的“蓝海”。
在此,奉劝天猫一句:“别和京东争执、较真了!”因为消费者在乎的是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