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第三届中国移动金融大会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
当天受邀参加论坛演讲或讨论的移动金融企业的负责人有50多位。这场会议占据了国家会议中心四层的一个大宴会厅,现场能容纳1700多人。除了上午的主论坛之外,下午有三场论坛在三个会议室同时进行。在主论坛的大宴会厅对面,有三个专访间,当下进入移动金融大潮的商业领袖们在这里全天轮流接受媒体专访,谈论自己的商业计划。
研究互联网金融法律问题的众鑫律师事务所执行合伙人郭勤贵恍然觉得,当下涌现的众多移动金融企业,就像2011年前后团购领域的“千团大战”。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互联网金融千人会创始会长黄震当天的演讲题目是《移动金融生态是创新创业的热土》。他认为,在互联网金融创新创业第一波是网络支付,第二波是P2P,第三波是正在火热之中的股权众筹,而移动金融是第四波浪潮,移动金融生态正在形成和完善。
“爆发式的发展”
实际统计数据支持了这个论断。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副秘书长王素珍是第二次参加中国移动金融大会。去年参会时,她指出了移动支付未来发展的三个趋势:第一,移动支付业务将泛量增长;第二,以移动场景应用O2O有巨大应用空间;第三,互联网金融社交化趋势明显,为客户提供了便捷多样化的服务。
“从过去一年来看,我们觉得这几点趋势还是得到了体现。”王素珍说。她同时提供了两组数据佐证:2014年支付机构处理了互联网支付业务215.3亿笔,金额1705万亿元,同比增长43.52%和40.29%。去年移动支付业务,支付机构处理了153.3亿笔,金额是8.24万亿元,增长率分别是305.9%和592.44%。从这两组数据来看,移动支付的增长已经不是一个百分比,而是翻好几倍上涨。王素珍总结:“可以看出来移动支付的增长是爆发式的发展。”
移动金融热潮最初被媒体报道是在2014年年初,当时媒体发现很多互联网金融业务在向移动端转移。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网易科技记者也感受到这种热潮,几乎每隔几天就有移动金融企业获得融资。
这些企业都顶着五花八门的名字,如“胖胖猪”、“悟空理财”、“懒猫金服”、“花果金融”等等,他们希望塑造与传统金融企业严肃、高大上的面孔完全不同的形象,更加贴近消费者。他们想方设法吸引媒体和公众的关注,举办各种活动,组织媒体专访,希望尽快扩大市场份额,从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而且,这个市场在迅速发生变化,成立于2012年的速帮贷在获得Star VC的投资后,已经迅速更名为“财加”。
京东金融副总裁姚乃胜认为,移动代表着未来,移动是京东金融的战略重点。他透露,京东理财的产品70%是通过移动来销售的。同时移动金融并不仅仅是金融产品的移动化,而是充分利用移动的社交以及圈子,产品也是围绕着移动而设计。
新的商业模式也层出不穷。参加论坛的钱景网CEO赵荣春向与会者热情地介绍他们崭新的商业模式——机器人理财师。他总结,互联网理财的1.0模式是直接在网上面把各种各样理财产品列出来让用户自选;2.0模式是在门户、信息的基础上帮助做一些精选和推荐;他们现在在做的是“互联网理财的3.0模式”,是基于每个客户的自身的理财需求、投资期限、风险偏好来进行产品推荐。他称,目前在美国有七八家公司在这个领域里都已经做出了很大的业务量,很好的业绩,受到了投资人广泛追捧。
传统银行也正在努力杀进这个市场。据《经济观察报》今年4月报道,工商银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等多家银行正在筹谋3.0版移动银行,打造移动互联网金融生态圈。美国知名未来学家、移动金融研究学者Brett King的著作《Bank3.0》在各种场合被屡屡提及。
生态正在形成
黄震观察到,在移动金融的创新创业中有三种方式:第一种,就是在移动金融生态内做修补的工作。比如现在虽然无线Wifi覆盖很广,但是还有很多地方没有被覆盖到。比如信息安全还有很多没有没做好,等等这些对创业者来说就是机会;第二种,在移动金融已有产品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整合;第三种,用移动金融支持创新创业,为创新创业项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服务。
王素珍则注意到,互联网金融创新将由跟风式转向多样化,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在行业发展初期,P2P网络担保、理财销售、股权众筹的领投与合投几乎成为很多互联网金融企业标配。然而在市场和资本等多重因素影响下,跟风式创新目前已难以为继,同质化竞争也很难获得市场认可。互联网金融企业开始以创新突围,从过去的追求量到现在的追求质和量并重。在金融标的选择和配置、风险管控、服务体验和外部资源嫁接等方面不断创新,走差异化的路线。
“在移动金融这个生态中我觉得看到的是轮廓,将来会形成一种热带雨林式的多样化的移动金融生态。我们要兼容并包,宽容各个创新,有些创新,也许它就是一只丑小鸭,哪天也会变成小天鹅。同时,我们应该鼓励试错,必须通过试错我们的移动金融才能够渗透到各种应用场景中去。”黄震说。
身处行业内部,掌众金融联合创始人谭春观察的角度有些不同。在他看来,互联网金融的第一阶段,是技术驱动型的,所有的做互联网的人,觉得这是最后的一块金矿,纷纷涌到互联网金融这个领域来。第二个阶段是现在处于的阶段,就是资本不断涌入这个行业。他看到很多企业能够比较轻松地拿到A轮、B轮融资,有的投资人甚至不看项目直接投资。下一个阶段,他觉得是人才聚集的阶段。他看到目前从商业银行到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人还是相对较少的,他认为随着行业发展的规范、以及整个基础秩序的建立,大量的金融领域的人才才会纷纷出来,加入到互联网金融行业。“所以我觉得技术加人才,第三个是生产要素,等汇聚到这儿的时候就是行业大发展的时候。”他说。
数据不够是行业瓶颈
风控,是移动金融绕不过去的问题。但凡互联网金融方面的论坛和会议,总会讨论风控问题,这是当下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P2P网贷平台信而富CFO沈筠卿认为,在过去几年里基本搭建了比较成熟的交易平台。P2P平台在出资端已经把成百上千万人连接起来了。下一步要攻克的目标是在借款端实现批量化用户获取。“如何在风险可控下,解决大规模用户获取的问题,我觉得这是需要在2.0下解决的课题。”他认为。
当下各移动金融企业的风险控制,都是基于自身平台积累的数据,加上一些风控模型,再与一些掌握大数据的企业进行合作。
融360风控副总裁李英浩认为,整个P2P行业整个网贷的整体风险评估来看,现在行业最大的问题是数据不够。现在P2P企业还无法接入央行征信系统,“我们对数据是非常饥渴。”他说。
他解释,网贷行业的客户相对来说风险偏高,因为他们在银行贷不到款才转而向网贷平台贷款。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要求客户去银行打自己的征信报告,用这个手段解决一部分问题。但是网贷平台上积累的客户信用记录进不了央行征信系统,这就造成了客户整个违约和欺诈的成本极其低,这样对客户来说就没有警示作用。“所以据我们的了解,我们P2P行业不能进入央行系统是我们整个行业发展的一个非常大的瓶颈。”他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