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疗

“千人计划”专家余强:从“Me-too”到“Me-first”, 占据新药研发“制高点”

 

良药苦口,几乎是大多数人在吃药时的一个共识,人们对于吃药,总会有一种莫名的抗拒。如果有这样一种药——口感好、入口即化,且能让病人吸收得又快又好,想必会很受欢迎。如今,就有一种技术——药物闪释制剂技术可以实现这一设想。发明该技术的是盛世泰科生物医药技术(苏州)有限公司创始人余强,他是美国堪萨斯州大学医药学有机化学博士。

 

这种汇集了多项技术的闪释制剂由能够在口中快速崩解的微粒组成,只需30秒钟,活性成分就能在体内快速安全地释放,无需喝水或咀嚼。且药片中事先拌有固体水果香精和人造甜味剂(如糖精、阿斯巴甜等),服用后立即产生令人愉快的水果香与甜味,彻底解决了良药“苦”口的难题。

 

不可“旧”药,研究前药技术造福广大患者

 

据悉,药物闪释制剂技术目前被应用于3.1类治疗精神病药物阿塞那平。对于研发该技术的初衷,余强博士介绍说:“阿塞纳平是美国Merck公司针对忧郁和焦虑症的病人推出的一款新药,该药物的制剂应用了特殊的闪释制剂技术,一方面是针对患者的特殊性,同时也是为了降低该化合物对内脏消化器官可能带来的副作用。为了在国内首仿这个品种,我们必须突破这一工艺,目前我们公司是国内首家能够研发、生产该药物的企业,更多此类剂型的药物目前正处于早期研究阶段。”

 

实现这一技术的突破离不开余强博士在国外丰富的求学和科研经历。在美国读博期间,余强博士主要从事前药(即前体药物,是指用化学方法合成原有药物的衍生物,这种衍生物在机体内能转化成原来药物而发挥作用)领域和中枢神经系统领域药物化学研究。博士毕业后,余强博士进入一个由时任美国制药协会主席领导的团队,从事与新药开发相关的科研工作。

 

“我一直对前药技术有兴趣。关于前药技术的益处,拿神经科学中的一个名词——血脑屏障(一个介于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对物质通过有选择性阻碍作用的动态界面)来说,它虽然可以周密地防止外部物质对我们大脑的侵害,但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对病人的医治,这是一柄双刃剑。我希望通过前药等技术手段,探索能够将有治疗效果的药物顺利通过血脑屏障的方法,从而使患者受益。”

 

药物研发是一个前沿产业,一定要在保证安全有效的前提下,尽快把新药推向市场,造福患者。“在美国做科研时,我经常开玩笑地说自己是‘吃文献’的人,每天都要如饥似渴地阅读前沿文章,从中找到灵感和启迪;一旦有了方向,就比别人更快投入到实验中去。”谈及自己的科研经历,余强博士显得很兴奋。他坚信,活儿是干出来的。这些习惯都是他求学期间积累出来的,当时他们有一个基础研究与业界大腕在同一领域,结果他们抢先发表,使得诺贝尔奖得主也成为了他科技论文的引用者。

 

余强博士曾经篡改了一个成语,叫做不可“旧”药。“晚一天将产品推上市场,病人及其家庭的痛苦就可能会增加一天。”余强博士给自己定的工作准则是把每件事情的截止日期控制在“昨天”,这是他的导师对他所做的要求。“导师对我的影响很大,他以身作则地教导我踏实、钻研、敬业、乐观,并且敢于面对挑战。” 除了在留学期间养成的良好习惯,和美国新药研发团队的共事也让余强博士获益匪浅。在每天和团队成员们的密切交流中,余强博士对于药物研发的实战经验不断提高,并且逐渐系统化。这些都为他回国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五年的历练,从白手起家到拥有1000平米研发场所、齐全的仪器设备、训练有素的本土研发队伍,盛世泰科始终坚持持续创新和技术平台相结合,临床申请逐年递增。这些都让公司的销售额在2014年逼近一千万元。

 

盛世泰科发展模式:从“Me-Too到“Me-first”

 

生物医药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产业特性,技术依赖、知识密集、产品多样等特点突出,是当今国内外医药制造业中发展最快、活力最强和技术含量最高的领域,也是国家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有人将其比作一片“蔚蓝深海”,“海”里物产丰富。

 

“这是一个在正确时间所作的正确选择,国内充满着变革、机会和挑战,我们在多方面可以提升的空间中,大有可为。”这是余强博士回国五年的深切感受。

 

谈及为何回国创业,余强博士解释道:“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在2008年左右,我们针对DPP-IV这个糖尿病靶点发现了一系列有活性的化合物,希望能够尽快推进研发和产业化。另外,当时国内对海归创业的支持与创业环境,特别是生物医药方面的政策,也越来越成熟。”另外,让国内的患者用上负担得起的好药和新药是余强博士的心愿,这也是他选择回国创业的一个重要因素。

 

即便回国创业的条件较为成熟,但对于一个处于初创期的新药研发公司来说,面临的挑战可想而知。资金短缺就是余强博士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注册成立盛世泰科时,我们几个创始人竭尽全力共同出资,自己给自己做了一回天使投资人,与此同时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市都给予了资金支持,之后引入第一轮风险投资,这些资本帮助我们推进项目研发进展,获取了现金流,保障了公司的生存。”

 

除了外部的政策支持,团队的力量也是公司得以生存并且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我认为一个成功的创业团队需要有抗击风险的能力和优势互补的特点。公司的成功得益于我的团队,他们愿意在中国进行研发,是出于对彼此的信任,对我们产品的信心,对国内患者的责任和对中国市场的期待。”

 

根据自己多年在国外从事科研工作的经验,余强博士为公司制订了一条从“Me-too”到“Me-first”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何为从“Me-too”到“Me-first”?余强博士介绍,实现这一目标最关键的是不断提高研发团队的科研水平。“在1.1类创新药(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上的持续发展基础上,推进2类(改变给药途径且尚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制剂)闪释制剂的新药研发,将这个技术优势推上一个新的台阶。在保障公司生存的基础上,与资本和产业展开合作,以自主研发为核心竞争力,产生爆发式成长。”

 

余强博士认为,公司的发展模式同样适用于中国民族医药产业。“中国的新药研发应该是从“Me-Too”经过“Me-Better和Me-Safer”最后到“Me-Only ”的过程,将中国制造逐渐变成中国创造,这符合民族医药的发展方向。” 他建议,国内在生物医药资本介入方面应该建立健康的流动体系,他将资本比作血液,“人体内的血液需要不断的流动,才能保证生命的正常新陈代谢。一旦血液停止流动,机体就会产生坏死的现象。”

 

小结:作为千人计划创业类人才,余强博士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如果拥有可快速产业化的产品,核心技术和可持续创新发展的平台(客观条件),现在就是回国创业最好的时候。国内的创业环境适合真正愿意在国内脚踏实地创业的人才(工作态度)。同时希望有这样雄心壮志的人才对风险和压力有充足的思想准备和抗击能力(意志品质)。”

[!--page.stats—]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