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Uber遭遇刷单大军蚕食:不出车月领3万-5万补贴

 Uber“刷单风云”      图:柏可林 摄
Uber“刷单风云” 图:柏可林 摄  对于外来户Uber(优步)而言,中国市场绝非其想象的那么简单,至少不是简单到用钱就可以解决的——尽管其宣称要在中国投资10亿美元,再融资10亿美元。

  种种迹象显示,这只庞大的“恐龙”正遭遇来自中国刷单“蚂蝗军团”的蚕食,一如它的很多前辈,如雅虎、谷歌那样,横跨大洋的身躯使其反应过于迟钝,甚至是麻木,而这,往往最终被验证是致命的。正如中国有句古话,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今天,你打针了吗?”

  “打针”除了“将药剂通过针注射进入人体”这一传统意义外,如今也成为了专车司机之间的一个专用名词,它的通俗说法也叫:刷单。

  用过打车软件的人都知道,在叫车页面上,叫车人所处的位置显示为一枚图钉,可以随意拖拽改变起点,“扎(打)针”因此得名。帮忙“扎针”的人,圈子里人称“护士”,也就是职业刷单人。

  所谓的刷单,就是司机没有实际完成乘客要求的路线,通过各种方法,以求获得除车资以外利益的行为。无论是和乘客私下协定,伪造行驶路线,还是请亲戚朋友下单,但实则接单后并未出车,只要是通过虚假订单,骗取打车软件公司补贴奖励的都被称为“刷单”。

  目前,各家打车软件的主要竞争手段之一就是补贴,既有补贴司机的,也有补贴乘客的,但是部分软件的补贴金额已经超出了司机正常业务的收入,这就导致了刷单现象频出。

  这种现象并不是Uber独有的,专车巨头易到和滴滴,拼车巨头中的嘀嗒拼车和51用车也存在这种刷单行为,但是Uber提供的补贴却是最高的,通过Uber刷单也最有利可图,因此Uber成为专车刷单领域最肥沃的土壤。

  自2014年春天开始,中国的出租车司机、专车司机,乃至黑车司机就感觉天上总在掉馅饼,毕竟,滴滴、快的、Uber补贴出来的是真金白银,而不是什么购物券或者会员积分,还记得滴滴、快的的补贴大战,司机受惠的同时,消费者也跟着受益,但谁能料到这原本“双赢”的模式会演变成为专车司机对刷单的狂热。

  有媒体爆料称,Uber在华每日订单中有30%-40%是刷单,每天Uber在中国光被刷走的金额都超过千万元。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与电商刷单创造虚假繁荣一样,Uber被大量刷单某种程度上使其在中国的经营数字更好看,有助于提高融资时的估值;但另一方面则是,Uber为此付出了高昂的真金白银。”

  抢占本地市场

  最近,Uber CEO特拉维斯·卡兰尼克在致投资者的信中表示,年底之前,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Uber最大的市场。对于中国1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Uber是无论如何都不愿意放弃的,但是坊间不少人对Uber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表示担心,认为Uber在无法控制刷单现象的前提下,大量烧钱参与市场竞争以保障地位很困难。

  易观国际统计显示,滴滴快的以78%的订单份额统治中国打车市场,Uber的份额约为11%。虽然面临强大的竞争对手,自身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Uber高管依然保持信心。“对Uber来说,接下来的几个月,亚洲将会成为比美国还要大的市场”,Uber驻香港主管吉尔曼日前指出,中国以及整个亚洲地区行业发展前景乐观,Uber仍在中国内地市场积极探索。

  德勤会计师事务所一位分析师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Uber如今面临的刷单事件,究其原因是Uber在实现本土化的道路上遇到了阻碍。“Uber将中国视为美国以外最重要的市场,因此投入的精力也很大。但若要适应国内市场,满足用户需求顺应监管,Uber跳不出中国式市场竞争”。

  迈博瑞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Mark Natkin表示:尽管使用Uber这样的国际品牌意味着会收获优良的品质和服务,但中国人还是倾向于使用本土品牌。Uber既要用丰厚的奖励吸引司机,又要严格治理造假行为,为了追赶中国市场领军者滴滴快的,Uber必须平衡这两种做法。

  中国市场是一块巨大的蛋糕,但几乎没有一家来自西方国家的科技初创公司在这里站稳脚跟。Uber这家创立仅仅5年的科技公司已经在58个国家和地区,超过310个城市拓展了业务,而在中国则面对滴滴快的的挑战,后者不仅占据打车服务市场90%的份额,背后还有中国两家最大的科技公司:阿里巴巴和腾讯的资金支持。Uber还得妥善应对本土法规,后者可能一夜之间就能将Uber扫地出门。

  对此,Uber的首要策略还是先“撒钱”。手握60亿美元风投资金的Uber最高能给司机提供相当于车费3倍的补贴奖励,此举只为了让Uber打车业务在中国收获和美国一样的惊人发展速度,而事实上,Uber的金钱战略也吸引了大量的司机加盟。

  正是因为如此,导致了Uber刷单的繁荣。有业内人士提供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仅淘宝一个渠道,就买卖了20万左右的Uber乘客账户。而淘宝订单主要是以小散用户为主,更多大量批发的用户是通过电话、QQ等私下接洽完成。

  更高补贴可抢夺专车行业的核心资源,即专车司机。竞争对手在补贴力度上,都不及Uber这么“疯狂”。另外,滴滴、快的等使用的是抢单模式,用Uber司机的方式刷单,不能保证熟人派单被自己抢到。

  Uber出发点没有错,提升用户体验;Uber没有想到的是,中国的司机这么聪明,补贴成为大多数专车司机的生财之道,虚耗财力,却不能带来订单。是保留原有重用户体验的模式,还是调整为与竞争对手相仿的司机选择权更多的模式,需要Uber考虑中国本土市场情况再来定夺。

  毕竟,在中国市场曾经有谷歌、eBay、亚马逊等败阵,Uber克服水土不服卸掉优越感,立足市场的挑战仍然很多。

  组团刷单生意

  在Uber司机的各种群中,如何刷单是一个长期的热门话题。目前有职业刷单群体的出现,在刷单群中,“护士”指的是专门刷单的乘客,“病人”则是接单的Uber司机,刷单的行为则称为“打针”。

  最简单的一种是由同事和亲朋好友帮忙刷单,所以这种刷单是偶发性行为。如果想长期问题刷单,需要找职业刷单者。一个中型刷单团体,手中的Uber乘客账号都在3万个以上。

  职业刷单者帮刷,方法也不同。有的是刷单团队会真的在车上坐车,一行四个人,各自有多个账号,短途距离依次“上下”车,一天下来能迅速把订单数刷上去。另一种就是刷单团队有虚拟运行设备,可以不坐车也能刷,只需要告诉他们车牌号和位置,他们会钉到你,然后虚拟跑一段,形成订单。

  因为投入了高额补贴,很多Uber司机通过微信和QQ群寻找“同谋者”,帮助他们完成虚假的订单,已获取现金补贴。这些“同谋者”只需要坐在家中,关闭手机的定位后发出订单需求即可。司机接受订单并空驶,在这一“乘客”选择付款之后,司机再将车费重新转账给“乘客”,而双方将对奖金进行分成。

  刷单军团很团结,他们有自己的QQ群,每天会发布刷单相关信息,交流刷单经验。在此类群中,每隔数分钟就会有成员发布相应的“生意”,或是交流刷单经验。值得注意的是,不仅仅只有“护士”与“病人”的“打针”生意,还有着针对“护士”的“卖号”生意,以及针对新手的“培训”生意。

  “滴滴、易到、嘀嗒这些平台都可以刷,分成比例是一人一半,不过我们建议最好还是用Uber或者人民优步来刷,这样大家都可以多分点。”

  “你最好还是用Uber来刷,别的专车软件刷的话没有多大分成,拼车的单也可以刷,就是钱少。”

  “求扎针(刷单)”、“求护士(刷单人)”、“有大量手机号可卖”、“卖乘客白号、司机白号和老号”,以及“刷单教程,绝对无风险”等刷单信息是QQ群中永远的主题,还有各种经验传授,刷单最佳方式的讨论。

  从群里大家的对话中不难看出,通过与刷单者合作,车主在不出车的情况下每个月也可以从Uber领取3万-5万元的巨额补贴。除去分成外,车主每月可以获得1.5万-2.5万的收入,而部分职业刷单人的收入则超过10万。

  专车司机们刷单基本都是认准了Uber,这一方面Uber相比滴滴快的来说补贴更高,有时候补贴并没有里程限制,通过空跑可以完成补贴要求;另一方面,Uber的计费周期为一周,无论是高峰补贴、还是满单补贴都是周结。“不像滴滴快的都是月结,完成任务比较困难”。

  在淘宝上就可以看出,Uber刷单的确十分严重,用“Uber”和“优步(Uber中文名)”两个关键词做搜索,发现出现的几乎都是账号买卖和刷单的信息。涉及到Uber乘客和司机账号买卖的淘宝链接,超过200个,排名靠前的总成交量都在1.4万。

  除了“团队协作”以外,还有一种方法叫作“空车刷单”。就是指司机通过另一部手机,自己给自己下单,以骗取专车平台发放的奖励和补贴。也就是说,中国的Uber司机人为制造了虚假的订单,并注册了多个Uber帐号,以获得Uber的丰厚补贴。这些“司机”会让他人假冒乘客,但实际上这些“乘客”哪也没去,双方甚至可以在静止的汽车内,通过十几部手机不停地下单和接单。

  此外,还有一种能从打车软件公司“赚到便宜”的做法,一些中国司机试图欺骗Uber的新司机注册系统,通过使用虚假的资料注册Uber司机账号,这样就可以多次获得新司机奖励。

  Uber爱恨交织

  对于刷单行为,被刷的Uber恐怕也是爱恨交织。

  一方面刷单在某种意义上繁荣数据,为融资添柴加火。另一方面运营平台被骗走真金白银,降低了对用户需求的认知。针对猖獗的刷单行为,Uber也在不断地更新自己的反作弊规则。

  在Uber看来,“当你的市场规模变得够大了之后,你就需要盈利,这是必然的”。在中国,Uber需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把顾客价值转换成利润,并迅速学习如何在中国特殊的竞争环境和市场环境中生存,毕竟“在中国市场,如果你不是来自中国,你在这个市场必须保持谦虚”。

  2015 年 6 月 Uber CEO Travis Kalanick 宣布将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并募资 10 亿美元以应对中国租车市场的补贴大战,Uber 中国的持续高补贴在短时间拉高了订单量,由于存在大量的空单,Uber 中国的交易量遭到了投资者的质疑,募资计划举步维艰。

  由于订单量和公司的估值息息相关,Uber 对于中国市场存在的刷单问题仍旧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虽然订单量虚高能够获得美国投资者的青睐,却很难在中国资本市场有何战略,Uber 中国的 10 亿美元募资计划受挫,新一轮募资计划暂未达成任何投资意向。

  Uber表示,Uber在中国市场的虚假订单比例不到10%,“远低于”竞争对手,而且与其他市场在服务起步阶段的虚假订单比例相当。Uber通过一封电子邮件表示,Uber期望在“短期内将虚假订单比例降至低于0.5%的可接受水准”。

  滴滴快的立马反击,称滴滴快的拥有一支反欺诈团队和“非常强大的反欺诈系统”,而且滴滴快的的司机奖励远低于其他公司,因此滴滴快的“几乎没有虚假订单”。另一家乘车分享公司易到用车尚未对此置评。

  而作为解决刷单问题的对策,Uber更新了自己的补贴规则,由上周的85单至少6000元的保底补贴,变成了基础车费翻倍的补贴。派单规则也从派单给最近的人,变为小范围随机派单。

  尽管这并不能完全杜绝刷单,但至少使得扎针难度变大,刷单人的订单容易被派给非刷单司机,产生多次取消行为后,会被系统读取封号。而补贴规则的变化,让原先单纯刷订单数量的行为失去了意义,如果订单金额低,即使单数达到,也无法获得高补贴。

  除此之外,Uber最新更新版本中还加强了封号的力度。小距离单过多、虚拟运行、搭乘同一司机两次,同一个手机登录不同账号,都容易被封号。而且封号常以封手机串号的形式出现,一旦串号被封,无论手机登录哪个账号,账号都会被封。

  Uber新规则出来之后,刷单现象的确有所减少,一方面是获得补贴的难度和力度都比不上从前,另一方面是封号的严厉程度远超从前。但是刷单的世界,总是不断有人因为利益加入进来,而老手和职业刷单人也总能找到新的漏洞和方法。

  我们都知道,作为互联网“新贵”企业,Uber和同行对传统出租车行业的颠覆和迅速挤压,一方面让它们博得喝彩,另一方面也让它们成为出租车司机的“公敌”,Uber模式在全球各地都遇到了监管和商业争议。

  实际上,不仅是Uber,中国专车市场上的其他成员都在为了生存而学习改变身段:滴滴快的在“滴滴企业版”的基础上推出“滴滴政府版”;7月1日易到宣布开发政务用车平台,向中国国内三线以上城市各级党政机关推广。

  法律监管漏洞

  刷单现象的背后,是用户注册过程中的种种漏洞,Uber方面难道没有监管?而司机利用Uber专车管理的漏洞,一个人用两个手机冒充乘客制造假单,或从网上购买刷单服务骗取补贴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对此,上海纽迈律师事务所律师方正宇认为,目前来看,司机利用假订单骗取的补贴金额尚不构成诈骗。

  方正宇表示,以前曾有人利用银行或金融的管理漏洞骗取财物,被以诈骗罪处理,主要是看涉案金额和行为的恶劣程度。

  “如果Uber和司机之间签订的合同有明确规定,司机不能利用两个手机自己给自己下单,那司机的行为是违反合同约定的。Uber可以封锁司机账号,或与司机解约,并要求其返还违规获取的补贴。”方正宇举例说,像微博上有很多抽奖活动,规定一人只能转发一次,但有人利用自己的小号不断转发,增加中奖机会,“这种行为可以说是违规的,是不道德的,但主动恶意性还达不到诈骗的程度。企业自身的市场营销行为被有心人士钻了空子,企业应自己拿出措施,完善规则。”

  而对于网上的职业刷单人和团队提供虚假乘客账号帮助司机获得接单补贴,并以此获利的行为,方正宇认为,如果制作刷单软件或提供刷单服务的个人或组织,达到一定组织或规模,根据其恶意的程度、行为性质和涉案金额可能构成犯罪。“或者说有的人用假信息购买Uber司机账号,再购买刷单软件或服务,蓄意骗取Uber 的高额补贴,也可能构成犯罪。”

  近日,有部分司机围堵并打砸了“Uber杭州车主之家,原因是一些司机被封了号;无独有偶,前两天,杭州不少滴滴专车司机也遭遇了封号,并导致了许多司机的不满。两大打车软件接连出事,记者了解到,司机之所以被封号,主要是因为有人“刷单”。

  Uber驻北京发言人表示:“Uber严肃对待欺诈行为,一经发现,Uber便永久撤销司机和用户的账号。”这位发言人还表示,Uber用多款工具监测欺诈行为,并且拥有一支专门的监测和系统改进团队。

  针对刷单问题,Uber近期在最新版本中加强了封号力度。系统将监测小距离单过多、虚拟运行、搭乘同一司机两次等疑似刷单行为。一但被系统判定为刷单,将永久封停车辆。

  通过系统监测可疑订单的措施的确能够遏制刷单行为的增长,但系统判定也难免造成误伤。此次Uber杭州车主之家被砸事件也疑似起因于刷单被查,但是否与北京封号事件一样是系统误判,目前仍不得而知。

  关于被封号的原因,李先生与其他司机得到的解释是公司系统监测存在可疑订单,即“刷单”。但李先生等司机“叫屈”:“我天天起早贪黑,从来都不刷单,不知道这可疑订单是哪来的。我们都怀疑公司就是想无理由把我们辞退。”

  Uber中国企业传播负责人黄女士表示,公司封号是有证据的,Uber专门设置了反欺诈团队,从后台多维度实时监测司机的运营过程,如果有可疑行为就会马上警示风险,并记录下来。

  “想当初,监管手段没这么复杂,造假非常容易。现在伪造订单越来越难了。”李先生说。

[!--page.stats—]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