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科技-电商O2O

从“跑单帮”到做电商 农村电商拉动返乡就业的大集模式

 农村电商成功案例 农村淘宝 大集模式

张德波在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大集镇做了30多年的医生,他理所当然希望三个儿子能够子承父业。于是,三兄弟在上大学时,都选择了就读医学院。

2011年,张德波的二儿子张洪征从菏泽医学专科学院毕业,却提出要选择开网店自主创业。张洪征的这一举动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全家都不予支持。但他并没有退缩,而是借了2万元不仅购买了电脑、缝纫机,还专门租赁门面开始从事演出服加工生意。

如今,张洪征成功地把生意做到了年销售额超千万元,并将两个兄弟“拉下水”一起从事演出服生意。如今,张家已经形成了明确的分工:张洪征跑进货,哥哥和弟弟则分管销售和客服。

今年7月底,《天下网商》记者在大集镇调研发现,张洪征的故事在当地并非个案。2011年前后,在菏泽大集镇这个经济欠发达地区,一大批淘宝店如雨后春笋般生长出来,并迅速带动当地村民走上了一条致富之路。

阿里巴巴研究院资深专家陈亮表示,信息时代的营销模式,工业时代的生产模式,农业时代的组织模式,三者叠加催生了拥有鲜明特征的“大集模式”。

农村电商成功案例 农村淘宝 大集模式

从“跑单帮”到做电商

在大集镇,演出服的生意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当时,已经有部分村民开始从事影楼布景和摄影服饰加工的生意,但多为家庭作坊,销售方式也严重依赖于城市设点、上门推销等简单推销模式。这种“跑单帮”的方式不够灵活且低效,结果可想而知。

“我们每年都在外地奔波,连东北的漠河、鸭绿江这些地方也都去过,可一年下来也就卖出百十来件”。现任大集镇丁楼村支部书记任庆生回忆。销售不景气的后果是村民纷纷自谋出路,年轻人大多出外打工,乡村一度呈现“空心化”的萧条迹象。

2015年7月,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记者在走访这个位于菏泽市的小镇时惊喜发现,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一片因淘宝而兴盛的创业热土。

任庆生“触网”的时间要比张洪征略早。他也从事服装生意,用上互联网便一发不可收拾,生意也一下子好了起来。此后,任庆生渐渐把重心转移到互联网上,开店、下单、送货一条龙。由于任庆生家的淘宝店铺主营儿童演出服,六一节前后便成为每年销售额最高的时候,比如2011年5月、6月不足两个月时间就赚到了6万多元。眼看路子越来越宽,他甚至开起服装厂,自己生产自己销售。

在大集镇,和张洪征、任庆生有同样经历的人其实还有很多。张东风有个弟弟张海军,两岁时在一场医疗事故中不幸聋哑,张东风在开了淘宝店之后手把手地教会弟弟做客服,从最简单的“亲”开始到可以回答各种顾客的提问。兄弟齐心,家里经济状况很快就大变样了,去年张海军还娶上了媳妇。

除了积极拥抱电子商务的先进性外,大集镇的电商发展还延续了乡村经济的基本特征,即拥有浓厚的集群和跟风效应:一个勤劳致富的带头人作为榜样,能够带动周边亲亲眷眷一起来从事某个行业。在这里,许多个家庭要么是哥哥带着弟弟联手创业,要么儿子带着父亲创业。

2014年,曹县大集镇经济总量为17.6亿元,其中淘宝销售额接近6亿元,增量几乎都是来自淘宝村的产值。大集镇正因为孵化出了丁楼、张庄、孙庄等6个淘宝村,名正言顺地被阿里巴巴研究院评为“淘宝镇”。其中,丁楼村全村300户家庭有280家开了淘宝店,全村年销售收入超100万元的服饰加工户达30多家,其中有7家服饰加工企业销售额已经超过500万元。

拉动返乡就业的“大集模式”

记者走进大集镇,随处可见类似“在外东奔西跑,不如在家淘宝”的标语。互联网给当地带动的绝不仅仅是一个产业,更是乡土社会的复兴。大集镇就是近二十年来中国农村大地接受互联网洗礼并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农村电商成功案例 农村淘宝 大集模式

菏泽市位于苏鲁皖豫四省交界处,是典型的内陆农业地区,下辖的大集镇则是一个仅有一条乡镇县级公路的小镇。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资源逐渐由农村向城市集中,包括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乡村经济的发展程度和城市拉开距离,许多村里只留下老人、孩子,发展缓慢。

据悉,由于淘宝网的出现,几年前开始至今大集镇人口开始出现回流,超过160位大学生回乡创业,2500多位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工作。一位名叫任安莹的女生曾是华南师范大学的硕士生,在研二时放弃学业,回乡帮助父亲做电商。

随着生意水涨船高,大集镇形成了明确清晰的标准化分工:老人和不懂互联网的中年人主要从事生产、加工,年轻人则从事前端的营销和后端的客服。在当地,产业集群逐步形成:从儿童服饰、民族服饰、摄影道具到舞蹈鞋、绣花布料等,一应俱全,款式由原先的200多种发展到1000多种。以松紧带为例,从义乌拿货需要9元一斤,加上运费则达到9.5元,而本地生产的成本只需8元一斤。电商集群效应可见一斑。

当地政府在“大集模式”中扮演了积极角色。2014年,为鼓励“淘宝村”做大做强做优,曹县政府和大集镇政府分别制定了淘宝产业长期规划,帮助其在各个方面全面完善和提升。

比如,凡是淘宝服饰加工户或网商需要注册服饰有限公司的,所需办理的一切证件手续均由政府派专人免费办理。只要交上两个人的身份证,起好公司名称,包括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在内的各种证件很快就会被送上门。淘宝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还承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淘宝企业及网店乱检查、乱收费。此外,政府在道路修缮、人员培训、电力设施改造等方面均加大投入,下大气力。

互联网长尾效应在乡村经济放大

和浙江地区更多依靠自身资源发展的淘宝村模式不同,大集镇此前并没有太深厚的演出服饰产业自有基础。如果暂时抛开张洪征、任庆生、张东风是能人的因素外,究竟还有哪些更深层的因素撬动形成了“大集镇现象”?

农村电商成功案例 农村淘宝 大集模式

阿里研究院资深专家陈亮接受《天下网商》记者采访认为,大集淘宝镇是一个互联网长尾效应在乡村经济中得以放大的典型案例。由于演出服饰在线下属于小众商品,实体店铺销售很难摆脱地域的局限性,依托自然流量的支撑,显然只有网上才能进行。而大集镇的演出服通过电商占据先机,并得以迅速发展,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发展。

同时,在城乡二元结构下,主导乡村社会的仍然是依靠地缘、血缘结成的强大力量。最感性的认知是,在丁楼、孙庄等地,村民们大多使用同样的姓氏,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远亲关系。这样的亲缘结构令熟人与熟人之间呈现出互助、而不是单纯竞争关系,共同的利益诉求令效率得以大大提升。

大集镇的大部分村民实行“先有订单后生产”的轻库存模式。大集镇丁楼村支部书记对记者表示,这里的村民天天都看电视,但他们并不关注剧情,更多将关注点放在演员们的服饰上面,一旦有新款式流行,就立刻进行研究和再设计。如果有商家带着图片来询价,村里也几乎能在一天之内设计出相似款式的样衣。

“信息时代的营销模式,工业时代的生产模式,农业时代的组织模式,三者叠加,成为当地的鲜明特征。”陈亮强调。

但大集镇多年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隐忧,包括自有设计和品牌的缺失、红利期过后面临更为严峻的竞争等。如何在未来进一步升级,也成为摆在当地政府和村民面前的一道新难题。

不过,大集镇人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并积极应对,探索新的市场空间。就在去年,张洪征为产品注册了品牌。“现在不是还有速卖通嘛,今年我们要争取把货通过阿里巴巴平台卖到国外去。”他笑言。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