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报道

起底美团大众联姻幕后“导演”:红杉资本合伙人沈南鹏

   关于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的分析甚多,我就不讲了,但是事件背后的主导人物,还是让人忍不住想去扒一扒的。

  沈南鹏,就是你了。

 

  西装革履,温文尔雅,衬衫袖口绣着名字的缩写——沈南鹏的装束,非常像昔日上海滩上商人的形象。

  就是这位沈南鹏,点石成金,让不起眼的小生意,3年之内两度登陆纳斯达克;他曾经是奥数神童,但在耶鲁大学,他却放弃数学,选择了商学;他曾经是德意志亚洲投资银行最年轻的董事,但他却激流勇退,选择自己创业。现在,创业成功的他,又重新回到风险投资界,成为著名基金——红杉资本中国创始合伙人。单看沈南鹏的外表,很难想象温文尔雅的他,有一手促成了这场轰动业界的联姻的快、狠、准。但是,有圈内人评价他“进入快,收益快,成名快,笑脸快”,他是有耐心的快枪手,对风险把控一流。而周鸿祎对他的评价是:“饥饿”,一个看到项目就像闻到了血腥味的狼一样,或者像鲨鱼闻到血腥味一样永不满足、积极的人。

  儿时天赋卓越

  沈南鹏小时候就已表现出卓异的数学天赋,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美国中学生数学竞赛海外赛区的榜首都曾被他独揽。 高中毕业以后,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学习,1989毕业并获得上海交通大学学士学位。

  异乡人还乡

  同年,21岁的沈南鹏抵达了纽约,他怀抱着成为数学家的梦想,来到了哥伦比亚大学。在所有他申请过的大学里,这所大学给了他最高的奖学金。那时候他身上只带了300美元,而学校尚未开学。囊中羞涩的他,只能与同学合住。

  仅仅过了一年,沈南鹏就离开了纽约,去了康涅狄格州的纽黑文市。他从哥伦比亚大学退了学,到耶鲁大学去读MBA。选择MBA只是一种偶然,因为它与数学有那么一丁点儿关联;如果去读医学或是法律,他以前所有的积累都将变得毫无用处。

  他后来对一个访问者说:“我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原本是想看看自己能不能成为一个很好的数学家。结果却发现即使我没有这个能力,也可以向其他方向发展,比如说证券、商业等,都是很好的方向……”

  两年后,沈南鹏又回到了给他留下蛮深刻印象的纽约。这一次他带着一个MBA的学位和一张中国人的面孔,去华尔街寻找未来。

  那一年他23岁。他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既没有炒过股票,也没有开过公司,在读MBA之前甚至没读过《华尔街日报》。没有人愿意给这个“菜鸟”机会,他应聘过十几家公司,都失败了。 最终,好运来了。花旗银行投资银行接纳了他。他在那里默默无闻地做普通的投资银行工作,专注着拉美证券及衍生产品。 一切看起来不赖,仿佛是一个麻雀变凤凰的故事。

  那是一份竞争性很强的工作,每天加班到凌晨两三点,而且他每天都在担心是否会失去它,所以不得不强迫自己去融入美国社会。他的融入并不成功,因为文化的差异,他在痛苦中焦虑着。 那时候有十来个中国留学生在华尔街投行上班,他们经常聚在一起,聊天或是喝咖啡,借此打发乡愁。

  他开始试着去喜欢华尔街, “在美国,你得面对现实。一个中国人在那里,什么生存之道最好,可能就变成了我自己的生存之道,所以我进了华尔街。”他说,“进去以后我发现我还蛮喜欢的,竞争非常激烈,节奏很快,需要动脑子,需要有一点点的创造力,让人能够不断学到东西,而且不断地激发好奇心。”

  1993年底的时候,沈南鹏看到了属于他的希望。那时候深圳证券交易所有一个代表团访问华尔街,领队的人叫夏斌,是深交所的总经理,今天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的所长。沈南鹏他们去参加了那次聚会,听到夏斌兴致盎然地讲中国的证券市场。他很激动,觉得自己有机会回到中国了。

  这个机会来得很突然,花旗银行的面试过程,对于沈南鹏来说是一种煎熬,因为他们并没觉得这个中国人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可是现在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在接下来的一小段时间里,他突然变得重要了起来,因为包括花旗银行在内的美国金融巨擘都意识到了中国的价值,也意识到了沈南鹏们的价值。

  “当华尔街大的投资银行要在香港建办公室,或者准备帮中国企业上市时,我们这些人的价值一下子就大了。”他说。 接下来的一切都变得顺理成章,花旗银行和沈南鹏都没有半点儿犹豫。在离开中国5年后,沈南鹏这个“海龟”带着美国投行的战略选择衣锦还乡了。

  这一次他并没有代表花旗,而是在千挑万选后接受了雷曼兄弟的邀请。他肯定回想起了自己最初被华尔街的十几次拒绝。机会突然摆在面前,他有些不安,也有些兴奋。兴奋是因为他终于可以告别文化的隔膜,找到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机会;不安是因为他在出国前没有任何工作经历,美国人以为他了解中国,事实上他认为自己并不真正了解那里的商业环境。

  96年到99年,他又担任德意志银行的董事兼中国资本市场主管,负责整个中国的资本市场。8年的投行生活令沈南鹏至今仍觉受益匪浅。他喜欢把投行的工作形容为“压缩饼干”。“也许你在一个公司做财务需要20年才能把公司整体了然于心,可是做投行的话,也许只要三年就能把握和洞悉一个企业的命脉。”更重要的是,投行是一个“高屋建瓴”的职业。从事投行的人,接触到的一般都是上市公司的CEO或董事长,他们对一个企业或行业的视野更有“领导人”的大气和洞察力。

  创业家之旅

  1999年,沈南鹏离开了德意志银行。他目睹了别人的成功,开始期望自己能够赢得同样值得尊敬的未来。 “很难说清楚为什么,当时的确是犹豫过,毕竟已经做了8年投行,离开的成本很大,但还是怀着一股激情出来创业了。现在想来,互联网的泡沫也不全是坏事,在那个挺‘忽悠’的年代里,‘泡沫’刺激了我们的创业神经。”他说。

 

  图片:梁建章、马云、沈南鹏最近的合影

  他和一个叫梁建章的人开始创业。

  有一篇文章描述说——“当15岁的沈南鹏和14岁的梁建章第一次相识时,这两个懵懂少年不会意识到17年后他俩会联手创造一个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奇迹。”

  1999年,沈南鹏32岁,梁建章31岁。他们拥有差不多的履历。他们曾在1982年第一届全国中学生计算机竞赛上同时获奖,后来都在上海读了大学,1989年同时去了美国,毕业后一个在花旗银行,一个进了甲骨文。 1999年的某天,他们偶然在上海相遇。

  沈南鹏后来描述道:“那时在上海,一顿非常普通的午餐,我和建章、季崎3个人聊天。当时正是互联网第一波浪潮的时候,我们自然就谈到了能否在互联网上做些文章。大家谈到了新浪、网易、搜狐,想着还有什么产业能和互联网结合出火花,建章首先提出了改造传统旅游产业的想法,就这样,携程网随后诞生了。”“当我们发现彼此的理念竟有着惊人相似的时候,那瞬间思维上的化学反应无法形容。”

  他们“化学反应”出的公司叫携程网,如今已经变成了一个被无限叙述的“神话”。

  这家创办于1999年的互联网公司,2003年12月9日在纳斯达克上市,代码为“NASDAQ:CTRP”,初始发行价18美元,开盘价24.01美元,当日收盘价33.94美元。沈南鹏这些人一下子像那款金钱游戏一样,变成了“大富翁”。

  沈南鹏说:“我们做携程那一段时间正好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特别迅速的时间,而且当时做个人旅游服务存在巨大的真空。当时国家旅游局管旅行社、景点、酒店,没人在做个人的商务旅行服务。在那个时间,在那个节点上,我们一批人用了比较好的一种技术——互联网呼叫中心,来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当时都没想到这个公司能够做这么大。所以当携程市值最后变成40多亿美金时,说实话我们都没想到。这个成功来得很快,当然这里边也有我们的付出。但很大程度上我认为,在大潮当中,我们是被推着往前走。”

  在创办携程网的同时,这4个年轻人又创办了如家快捷连锁酒店。他们创办如家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有携程的顾客在订旅馆的时候提出有没有既干净、舒适又价廉的酒店,沈南鹏发现这样的酒店很难找到。他们了解了美国的经济型酒店现状,通过美国酒店业协会的统计发现,美国经济型酒店约有6万家,数量上占到酒店总数的88%,但在中国这一类酒店却寥若晨星。

  一开始,风险投资并不看好如家,因为它不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不代表高科技,而代表“传统”。可是如家代表了潮流,从2001年底开始创业,只用了5年时间就超越了历史更长的锦江之星连锁酒店,成为同类市场的第一名。 北京时间2006年10月26日21:30,如家快捷酒店正式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代码为“NASDAQ:HMIN”,开盘22美元,高出发行价59.4%,融资金额达1.09亿美元。

  这是沈南鹏等人继携程之后,3年内第二次带领公司登陆纳斯达克。又一个财富神话被他们复制了出来。

  2005年初,沈南鹏以个人身份成为易居中国的初始天使投资人和董事。沈南鹏的投资对当时的易居中国算是“雪中送炭”,有了这笔资金,2005年易居中国获得了强劲的发展。并且沈本人开始将自己多年的创业经验和在资本市场上的资源带给易居中国。2006年3月,在沈南鹏的帮助下,易居中国又引入了瑞士信贷集团下的DLJ房地产基金、崇德基金、SIG和FARALLONCAPITAL四大基金。这为易居中国今天的成功奠定了稳固的基石。2007年易居上市。四年内带领三家企业成功赴美上市,沈南鹏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运动场上完美上演“帽子戏法”。

 

  在成为易居中国的董事同年,沈南鹏和正式从德丰杰辞职的张帆开始谋划如何搭建一个专业性的创业投资平台。一个月后在美国,沈张两人碰到了窥视中国市场良久的红杉资本合伙人,双方“一拍即合”。当年9月,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正式成立。

  沈南鹏说:“你必须要不断学习,但如果不在学习中有所创新,你将会被淘汰。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中国互联网巨头的成功源于他们的创新技术,而绝非简单照搬国外类似企业。”而除了创新,红杉还有在同一领域“多点占位”的习惯。比如,在化妆品电商领域,它同时投资了聚美优品和乐蜂网,在在线旅游市场,驴妈妈和途牛网都多次被红杉下注;而在订餐领域,它不仅入股了饿了么,还投资了南京的零号线、美团;在新兴的O2O本地生活领域,红杉同样在寻找多处下注的机会。

  从成立到现在,红杉中国基金共募集了总值9.5亿美元的三只外币基金。仅对外公布的投资案例已经达到40多家,涉及领域包括互联网、软件、媒体、娱乐、餐饮、理财服务、生物医药、新材料、农产品等。显然,沈南鹏领导的红杉中国和投资Google、思科的美国红杉的关注领域有所不同。

  过去10年,从互联网的大起大落到传统行业的回归,以及风险投资在中国掀起的新热潮,中国新经济领域经历了三次热点的变幻。与此同时,沈南鹏完成了从投行、创业到投资的人生三级跳,准确而幸运地抓住了时代的每个节拍,无论是携程、如家还是红杉,在每个热点上,沈南鹏都站在了显赫的位置。

  本文部分节选自沈南鹏自传《KKR》

[!--page.stats—]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