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

互联网企业集体发力虚拟机器人 发展潜力巨大

 21.jpg

 

  未来世界的生活,或许是这样:

  清晨起床,机器人语音提示天气温度,为你搭配好着装;机器人参照你的口味提前订好早餐,根据你的行程安排订车;如果忙于加班,机器人还会提醒:主人,该安排健身娱乐了……

  如果以上场景代表了对人工智能的一种想象,如今,基于互联网技术生成的虚拟机器人,正以人格化的服务敲开日常生活之门。

  日前,互联网企业在虚拟机器人领域频繁布局发力:百度“度秘”、阿里“云客服”、腾讯“小微”、“悠悠小秘”、“V助理”等一批虚拟机器人上线或试用,为用户提供多种生活服务、解决各类日常问题。业内专家分析,虚拟机器人虽尚处起步阶段,但发展潜力巨大。

  从人机对话到个性服务

  “网络私人秘书”现身

  “你好!”“小伙伴你好啊!”

  “你是谁?”“我是你的小秘书度秘呀!”

  “今天天气怎样?”“北京今天6℃—17℃,霾转多云,微风。”

  除了天气,“度秘”还会自我介绍:“我可以为你提供很多服务,比如搜电影、找餐馆、说笑话、查天气等。我还在学习中,会不断给你带来惊喜哦!”

  虚拟机器人“度秘”,是百度最近推出的一项智能服务应用。点开手机“我的度秘”,即可与这个有着一双蓝眼睛、胸前一颗小红心的“萌宠”在线对话。

  不同于科幻电影中的高智能人形机器人,也不同于自动化生产线上的工业机器人,虚拟机器人是面向大众的一种互联网智能应用,以个性化服务为特色,为人们带来全新的人机交互体验,让你拥有了自己的“网络私人秘书”。

  在业内人士看来,当下,虚拟机器人的发展之所以如火如荼,是找准了用户需求。

  “帮我找找最近热映的电影。”

  “正在热映的电影都很棒哦!我们要不要一起看看这一部?”虚拟机器人“度秘”推荐了电影《小王子》。

  “若是想看其它的电影,请戳下方。”“度秘”补充。

  下午要开会,虚拟机器人“小娜”会准时通知你时间到了。如果你还在另外一个会议中尚未结束,可以在“小娜”提供的卡片中点击向下扩展按钮,就能看到她为你提供的“迟到”和“加入Skype会议”等几个选项,供你判断选用。

  具有个性化服务、人机交互功能的虚拟机器人,“解放”了用户的双手和大脑,就像生活中一个真实的“小秘书”“小助手”一样,走进了更多网民的生活。

  从构建平台到技术革新

  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

  环顾全球,在虚拟机器人“热土”争夺战中,国内外互联网企业都在大举发力。

  在美国,苹果、微软等巨头们早已制定战略,频频进军虚拟机器人领域。

  苹果公司有大名鼎鼎的Siri语音助手,微软也推出了人机对话和提供语音服务的“小冰”和 “小娜”。创业公司Magic则以短信模式提供按需式秘书服务,用户只要把需求告诉它,Magic就会分析你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哪种服务质量和体验最好,然后提供帮助,这一模式也吸引了大量的投资青睐。

  在国内,虚拟机器人领域也吸引了从巨头到创业企业的多方关注。它们施展各自的平台优势,纷纷摩拳擦掌。

  百度发布“度秘”,尝试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如餐饮预订、电影票购买、宠物美容等服务都可以通过“度秘”完成。阿里巴巴通过支付宝平台“入驻”三个云客服机器人,24小时在线解答用户疑问,还可以教用户余额宝如何赚钱。腾讯也不甘落后,其微信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微”也将上线,可为用户进行图像处理、匹配交友信息等。

  一批诸如“悠悠小秘”“V助理”“助理来也”等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虚拟机器人助手式功能和应用,不断涌现。

  为了满足用户从搜集信息到搜集服务的互联网需求,虚拟机器人正不断创新优化,不断提升个性化、深度化服务。而这样的服务,也会反过来影响甚至颠覆人们的生活方式。

  阿里巴巴支付宝“云客服”不仅能理解客户说话的上下文,还具备自我学习能力。负责该项目的李智灏说,为了让机器人学到最好的对话和问答策略,技术人员会通过用户满意度模型,过滤掉现实中一些服务质量欠佳的客服记录。同时,设计公式让机器人结合上下文自动去判断补充哪个词更合适。除了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与用户交流对话,“V助理”等虚拟机器人应用还采用半人工方式,用人工客服补充回答。

  技术革新,正让虚拟机器人具备更多可能。在今年的国际计算语言学联合会年会上,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李生表示,机器人只是一个载体,其背后体现的是服务能力和技术实力。

  从精准服务到场景拓展

  瞄准下一个发力点

  当然,客观而言,虚拟机器人才刚刚起步。

  “搜索精度差,提供的结果跟预先设想的相差十万八千里”;“服务反应慢,发出指令后等待很久也不回复”;“服务场景还很局限,能干的事儿不多”;“无法解答时,总显示无法收集信息”……在实际具体的服务中,虚拟机器人暴露出不少尴尬,引发用户吐槽。

  不管Siri还是“小冰”,都还停留在“聊天工具”“卖萌工具”的阶段;“度秘”“云客服”等,也还处于摸索服务中。

  就目前来说,不少虚拟机器人技术尚在研发,还未拥有发达的类人“大脑”和“神经系统”。李生举了两个例子:“别人对你说‘你可真行’,那么他是在夸奖你,还是在责怪你?这需要基于特定的语境才能分析出来;反过来,一种意思也会有多种表达方式,比如说‘我饿了’和‘我的肚子咕咕叫了’字面表达虽不同,意思却一致。”

  除了技术因素的考量,虚拟机器人的发力点还该落在哪里?

  有业内人士认为,打开虚拟机器人发展的新路径,场景拓展势在必行。虚拟机器人应广泛接入出行、旅游、医疗等各类服务,覆盖与人们密切相关的方方面面。提供的生活服务场景越多,才能越“懂用户”。

  腾讯微信工程师认为,真正的机器人应该为用户提供更高的价值,实现商业的闭环。对“小微”来说,将用户交流和微信支付串联起来,平滑接入微信公众号以及钱包、打车、购物等各种生活服务,带来了完整的微信内O2O闭环生态体系。

  在这样的趋势下,提供精准服务,构建生活场景入口,或许会成为互联网巨头们争先发展的方向。相信未来世界的精彩,将会加速融入人们的现实生活。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