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钟交易额突破1亿,35分钟突破10亿,1小时35分突破20亿……这是“双11”开启的头两个小时内,招商银行卡的支付宝交易额度。
这并非孤例。事实上,多家银行告诉证券时报记者,今年的银行卡(含信用卡与借记卡)交易额度、支付频次、支付峰值均同比大幅度提升,各家银行均是从数日前就开始与电商协同备战,并于“双11”当晚通宵值守。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两大电商的赊购产品亦创下透支额新高,与银行信用卡分食消费金融蛋糕。
一秒内下达数万指令
“任何压力测试,都抵不上真实购物洪流来的那一刻,一秒钟之内数万个支付指令同时下达。”这是一位不愿具名的华北区股份行电子银行部人士告诉记者的原话。他的部门负责人以“大行数据漂亮,我们小行就不拿出来晒了”为由,不愿透露其当日的线上交易额度。
对银行支付系统来说,“双11”绝对是个巨大的考验。
蚂蚁金服首席技术官程立透露,与支付宝合作的200多家银行,5个月前就已开始支付容量评估与升级,并进行了93轮470次的压力测试,以确保整个系统能够稳定支撑“双11”的支付洪峰。而今年“双11”开始的半天时间内,支付洪峰达8.59万笔/秒,远高于此前支付宝预计的6万笔/秒。但是,即使是在“超支”的情况下,系统还保有一定的运作余量。
招行表示,早在9月份,招行信息技术部就已召开“双11”应对准备工作会,部分设备升级更是在今年2月份就已着手,采取的措施包括扩容升级服务器、采用外置存储、升级改造操作系统、提高带宽等。该行的深圳信息研发大厦、杭州软件中心、上海数据中心均在“双11”当晚通宵值班,支付宝公司还安排人员现场与该行技术团队对接。
截至“双11”下午5点整,招行卡支付宝交易规模突破80亿元,远高于去年全天的70亿,在同业中继续走在前列。而这还只是支付宝的交易额。加上京东等电商和线下刷卡,招行信用卡和一卡通的交易量在下午2点达124亿元;交易峰值达1737笔/秒,较去年增长115%。
另一家国有大行中国农业银行,也进行了7轮压力测试;邮储银行与2014年“双11”相比,实现了系统容量翻番。
“我们的数据就不往外披露了,但是所有指标同比去年都有很大的增量。支付宝提前提供了‘双11’目标,我们也早就对系统支撑能力进行评估和改造,昨晚我行电子银行部、科技部同事通宵加班。”上海一家股份行人士向记者透露。
电商系赊购
产品异军突起
电商们在自己搭的台上,铆足劲争夺市场——蚂蚁“花呗”之前宣布将联合天猫放出近100万款免息分期商品,支持3、6、9期三档免息分期,总投入1000万元;京东“白条”不甘示弱,宣布散钱4个亿,且支持24期免息分期,力压“花呗”。
从双方最新披露情况看,这两款赊购产品战绩不俗。蚂蚁金服数据显示,“双11”开幕半小时,“花呗”的交易额就达45亿,占天猫半小时200亿交易额的近四成;京东数据显示,“白条”在“双11”开幕35分钟实现交易额1亿元,超过去年“双11”全天的交易额。
事实上,包括记者在内的不少消费者的切身体会是,当用银行卡快捷支付无法下单时,把交易方式转到“花呗”或“白条”均可顺利支付。当然,这与相关团队的技术保障不无关系。以蚂蚁花呗团队为例,该团队联合支付宝与天猫,投入超过200人的转向保障团队,在“双11”开始前一个小时还在进行压力测试,保证端口不会挂掉。
“跟支付宝余额和余额宝一样,蚂蚁花呗避开了银行间的交易链条,在‘双11’这种交易洪流中,可以最大限度避免发生支付拥堵。”“花呗”产品负责人郝颖解释说,“花呗”属于支付宝母账户对消费者子账户的虚拟额度划拨,下单瞬间并不涉及真实的资金划付,不需要走银行通道,所以不会出现银行快捷支付渠道的“拥堵”。
支付的便捷性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赊购产品的使用度。截至11月11日下午4点,京东“白条”占京东商城交易额的占比同比增长500%,用户数同比增长600%。“花呗”运营负责人陈怀晟粗略估算,蚂蚁花呗帮助整体支付成功率提升了2~3个百分点。每个百分点的提升,意味着至少可以促进1.3亿元的消费。
异军突起的两款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银行信用卡的刷卡量。传统金融与互联网平台对于消费金融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在“双11”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