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目前的舆论处境,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一张季度财报引发的围攻血案。故,由衷地给东哥提个醒:长点心吧,明枪虽易躲,暗箭更需防啊!
暗箭的源头来自于京东2015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京东第三季度净收入为44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交易总额(GMV)达到1150亿元同比增长71%,服务和其他项目净收入为35亿元,同比增长111%,净亏损为5.308亿元人民币,净利润率为0.1%。
原本一张正常的财务报表,却不料成为媒体的眼中钉,肉中刺。一时间,几乎无人谈论,京东Q3财报发布后,业绩股价齐增长,尤其是股价大涨7.7%的事实。相反,京东却在转瞬间成为“招黑体”:最为明显的是,天猫转发的这篇微博。
德国福腾宝(WMF)发微博称,京东与其会面属于公司间正常交流,并未与京东达成合作,且强调线上销售渠道只有天猫。
值得玩味的是,短短几天后,天猫转发的这条微博被作者删除了
而整件事情的源头则是京东全球购此前的一篇新闻
看到前后两张对比截图后,只要大众客观冷静的分析、辨别后便能悟出真相和其中的猫腻。
联想到同一天曝出的花王纸尿裤事件——仅仅一个自媒体人指出纸尿裤有问题,便被长篇累牍的报道成假货泛滥,这也难怪某些抹黑行为可以如此肆无忌惮了。如果京东真的如此不堪,一向敏感多疑的媒体自然应该早就能觉察到,为何迟迟在这个时候才良心发现呢?如此一边倒的言论攻击,别有用心的猫腻暴露无遗。
不过,这也充分证明了一件事。当媒体注入商业资本后,其本质属性自然就会弱化。
回想以往,2012年的内地媒体,在报道牛奶、白酒塑化剂等食品安全方面就多次走偏。有人图一时痛快,吸引眼球,只及一点不及全局。这样做首先害死的往往是行业里做得比较好的龙头企业,因为名不见经传的企业根本没有什么报道价值。而在害死龙头企业的同时,随之殃及整个行业。结果,是一个个行业相继被妖魔化,行业中原本做得比较好的企业也在不断衰落,我们的整体食品安全问题,不是越来越好转,而完全有可能越来越差。
毋庸置疑的是,在传统媒体公信力日渐式微、发行量和广告每况愈下的情形下,一些媒体深谙“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的传播规律,背离客观、中立原则,故意不顾事实真相,以负面报道相要挟,向一些企业提出广告、发行等非分要求。
在媒体视商业价值为生命的时代,暂且不论中伤京东各自所怀什么心思。不过,有一点却是十分肯定的,那就是这一众媒体是被某些力量所收买、甚至被包养了。此时,京东正处于快速拉升阶段,谁会如此忌惮京东的快速增长呢?不用说,大家也心知肚明了。更何况,人家有“第一财经”这张嘴,想搞谁、想捧谁,都是分分钟的事情。
反过来想,京东Q3财报到底传递出哪些信息,会让竞争对手如此心急如焚,坐立不安呢?
京东第三季度GMV同比增长71%,第三季度天猫GMV同比增长56%;京东净收入同比增长52%,阿里第三季度净收入同比增长仅32%。这样的增长对比,阿里自然会利用媒体进行用心解读。
此外,尽管京东Q3财报并没有正面披露新业务的进展情况,但是投资人在财报会议中重点提到了京东到家和永辉合作的业务进展情况。按照刘强东的回应,自从今年4月份组建独立团队做京东到家业务以来,目前已经引入超过1万家线下门店、商户,引入的众包物流员工已经超过30万名。京东到家提前两个月完成业绩目标,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实物到家的O2O平台。
正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尽管京东在国内被媒体黑成了渣,投资人却给京东投出了赞成票。作为最具洞察力的老虎基金,华尔街认为阿里的布局杂乱无章,无心主业的作法只会更多的拖累财报。出售阿里增持京东的举动,很有可能会持续上演。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京东目前正处于规模扩张的投入期,亏损难免不受人诟病。只不过媒体没有提示民众,京东的亏损是在合理范围内,一旦停止扩张,当下就可以盈利的事实。
京东认为,为了满足资本市场短期盈利要求,放弃扩张的长远市场机会,这是一件极其愚蠢的事情。由此可见,京东不会放弃扩张,未来还会因不盈利遭遇流言蜚语。
在规模扩大、增速加快的大趋势下,在注重品质、严格打假同时,在打造与供应商联动的生态圈的同时,在各大重量级国事场合中亮相的同时,京东不仅要应对来自竞争对手的正面进攻,更要防好对手早已布下的暗箭。
古语云,“小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正是眼下京东应该装进脑子中的一句训诫,更应该学会实时拿出镜子照出小人,学会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