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年末,唯品会遭受了形象上的重创!
“一家专门做特卖的网站,货品100%正品!”这曾经是唯品会引以为荣的口号。但今天,这个广为流传的口号就像一个巨大的肥皂泡,被几瓶假酒给击了个粉碎。
发酵多日的唯品会出售假茅台事件近日终于有了结果。2016年1月2日,唯品会发布声明,证实平台销售假茅台,对已退回的商品进行封存并移交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坚定。唯品会表示,已永久停止与该供应商的合作,并已主动向警方报案,警方已受理案件并对该供应商启动刑事侦查程序,相关涉嫌人员已被刑拘,唯品会将全力配合相关部门展开调查。关于已售假茅台的回收,唯品会表示,将先行垫付商品价值十倍的赔偿,以便尽快完成商品回收和封存调查工作。
唯品会此举,已经远谈不上主动积极。因为在此之前,茅台酒早就宣布了两点信息:1,根据维权群内的鉴定情况来看,凡是12月8日在唯品会购买的茅台酒都被打假人员鉴定为假酒;2,茅台酒公司与唯品会从未有过合作关系。茅台方面声称,“根据掌握的信息来看,唯品会也并非是从我们酒厂的经销商处获得货源,可能有其他采购渠道。”
在茅台酒公司这两点声明之下,如果唯品会再不承认是假酒的话,那也未免过于“老赖”了。
但是,看了唯品会的官方声明,我感觉这份声明虽然有“一赔十”的承诺,但仍然不是很诚恳。
第一,把责任完全抛给了所谓供货商。第二,把自己的措施夸奖成了“前瞻性”。第三,“其中掺有非茅台集团原厂原装产品”的说法让人困惑。第四,这个歉意似乎有些形式化了。
也许是我苛刻、求全责备,但部分消费者也是这么认为的。
假茅台似乎并非是唯品会“100%正品”泡沫破碎的终点,倒是很像多米诺骨牌中的某一块。因为,这时候看上去唯品会的麻烦越来越多了。
根据1月4日证券日报的报道,部分消费者对唯品会的态度并不满意。一位消费者认为:“唯品会公告中声称是‘补偿’而非‘赔偿’,并且自始至终不提‘假货’二字,并把责任全权推给了供应商,在15天前其还口口声声说‘公司建立了完整的供应商资质审核机制和流程,不会销售假货’。‘唯品会拒不认错的态度确实令人反感’。”
除了消费者对唯品会模棱两可的态度很不满意以外,唯品会还涉嫌出售其他假冒商品。在唯品会购买了假茅台的某位消费者告诉证券日报记者,“除12月8日购买的茅台有假外,其所购买的五粮液经过当地经销商鉴定过,也是假的。但唯品会目前只针对其指定的903位消费者进行补偿,对假五粮液的问题仍然置之不理。”
也就是说,很多消费者都认为唯品会的声明其实是一种敷衍。而如果前述消费者所说的属实,那唯品会再出售了假茅台的同时,极有可能还出售了假五粮液。如果假五粮液事件再持续发酵的话,那唯品会的招牌有可能会被假茅台踹了一脚后再被假五粮液揣上一脚。
联想起2015年11月有媒体对唯品会“涉嫌售卖假冒奢侈品”的报道,笔者不禁狐疑,这还是唯品会吗?千万别成了“伪品汇”啊!
唯品会今天的假货危机,本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比如,如果在12月8日活动之前认真的检查一下供货商提供商品的真伪,会有今天的啰嗦吗?从事后鉴定的过程看,这个过程似乎并不复杂。是唯品会不能为?还是不想为?并且,一直宣扬100%正品的唯品会,似乎一直对消费者的正品查询遮遮掩掩。因为据媒体报道,“用户无法从唯品会直接获得商品具体代理商和供应商信息。此外,在唯品会的限时特卖模式下,用户在网站上根本找不到曾经销售的品牌,也无法搜索到到底什么品牌正在进行售卖。”
想想之前用户对唯品会的信任,我对唯品会正品牌子的倒掉而感到惋惜!
这一次假茅台事件,唯品会的公关表现很差,但这也怨不得公关部门,公关也要听高层的。其实,唯品会还有一个危机,那就是其在资本市场的危机。2015年12月30日,唯品会收盘价为15.19美元,市值88.35亿美元,与2015年4月10日唯品会历史最高点市值178.79亿美元相比,缩水一半。这种表现,有多种因素。可如果再让假货事件火上浇油的话,那这唯品会的前途堪忧。
唯品会,请珍惜你的品牌,千万别成了“伪品汇”!
作者:姜伯静 | 来源:iDoNews 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