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科技 纪振宇 2月29日硅谷报道
2月底的硅谷正是草长莺飞,春意盎然的时节,然而对于创投环境来说,冬天似乎刚刚来临。
在市场研究机构DataFox近期汇总的一份科技公司裁员报告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从1月底至今不到1个月的时间,发生裁员的科技公司的数量已经有23家,其中既有像Yahoo、Vmware、黑莓这样老牌的科技公司,也有Tango、NetApp这样的初创公司。
立志于做医疗保险在线平台的“独角兽”公司Zenefit的员工周五一踏进办公室门便碰到了一个坏消息,这家几周前刚刚经历创始人辞职的初创公司,宣布裁员250人,约占总员工数的17%。
估值普遍下调
除了裁员,对于初创公司来说,冬天来临的另一个明显的特征是估值下调。CB Insights所跟踪的估值遭遇下调的初创公司已经有56家。今年刚刚过去不到2个月,就有13家初创公司的估值被下调,这其中有著名的可穿戴设备厂商Jawbone,F轮融资后估值较上一轮大幅下调了15亿美元,还有总部位于纽约的Foursquare在完成E轮融资后,估值被下调了2.5亿美元。曾经估值10亿美元以上,荣登独角兽俱乐部的著名闪购网站Gilt,上月初以2.5亿美元的价格“贱卖”,该公司此前融资的总额超过了2.8亿美元。
除此以外,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估值下调事件,无疑是去年上市的Square,IPO时的价格只有最后一轮融资时的4成,还有去年初上市的Box,IPO时也几乎折价了一半,现在看来,它们估值的大幅下调给这一轮降温提前发出了预警。
另一个明显迹象是上市期的延长,实际上这样的现象从去年便初见端倪。根据CB Insights的数据显示,其所跟踪的190家科技初创型公司从风投和其他投资方处总共筹集了250亿美元,这一数额大大超过在去年上市的科技公司从公开市场总共筹集的94亿美元的资金额。2015年仅有28家科技公司上市,数量远少于去年的62家。而今年以来,更是没有一家科技公司上市。
与此同时,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独角兽”公司的境况的两极分化愈加明显。Uber、Airbnb等估值超过百亿美元的初创公司无疑身处第一集团,它们能够吸引到硅谷最顶尖的人才,在新闻报道中出现的次数最多,是投资机构竞相追捧的对象,而其他独角兽的日子则没有那么好过,在上市遥遥无期,业绩达不到目标的情况下,只能通过裁员、缩减规模等方式应对,估值下调则是随之而来的难以避免的事件。
年初科技股在二级市场遭遇的一轮大幅下挫,便是市场对科技行业的阶段性全面重估,其中,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在不及预期的财报发布后市值几乎腰斩,更是让外界担心这一轮估值下调已经波及到硅谷一线的互联网公司。
两极分化严重
与前几年科技公司大幅扩张业务、扩大团队相比,今年以来,科技公司招聘扩张的步伐已经明显放缓。一位业内人士对腾讯科技透露,谷歌(微博)去年一年疯狂扩张招聘了近1万人,其他大科技公司在同行业压力和行业趋势下,也大幅扩招,但今年以来,很多科技公司的招人节奏已经明显放缓,部分科技公司已经停止对毕业生的招聘。
一位在eBay工作的人士也向腾讯科技透露,往年,其母校卡耐基梅隆大学(CMU)的毕业生在找工作时,基本都不会找他帮忙推荐,因为eBay在CMU等名校毕业生眼中,属于择业的第二类选择,他们通常比较容易就能进入一线科技公司,但今年很多毕业生却来找他帮忙推荐工作,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科技行业就业往年大幅扩招的情况出现了一些变化。
所有这些信号都表明,硅谷正在进入新一轮的冬天。
具体到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随着大坏境的改变,他们心态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硅谷的工程师无疑是大科技公司和初创公司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人员流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的景气程度。
近期在一些硅谷工程师求职论坛上,都能明显感受到一些“风向”的变化,例如一名在Facebook工作的匿名的工程师寻求建议,是否应该加入湾区一家热门的创业公司,该话题的其他参与者纷纷出谋划策,但大多数人的建议是留下,因为目前的环境并不好,还是谷歌、Facebook等大公司相对稳定,起码在这一轮创投环境降温下能够安稳度过。
但从积极的方面看,这一轮硅谷的泡沫是以一种缓慢挤出,而非突然破裂的形式发生。尽管IPO几乎陷入停滞,估值普遍遭遇下调,但通过裁员、调整业务等方式应对都是一种良性的应对不利局面的调整。
与此同时,大的科技公司如谷歌、Facebook、微软等业绩依然创出新高,Uber、Airbnb等明星级“独角兽”依然炙手可热,对于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可能引领下一轮趋势的领域,人们依然趋之若鹜,或许在经历了前两天的非理性繁荣后,硅谷正又步入新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