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蚂蚁金服农村金融事业群成立,布局农村市场两年后,这一业务条线逐渐走向蚂蚁金服版图的中心区域。此消息曝光后的第三天,京东金融与险资合作的最新涉农贷款产品“京农贷-养殖贷”落地。两大互联网巨头紧锣密鼓地卡位背后,浮现出万亿农村金融市场逐渐清晰的机遇窗口。
紧扣“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依托电商平台渠道下沉发展农村电商,在此基础上提供金融服务,是京东金融和蚂蚁金服打造农村经济闭环的相似逻辑。但不同的业务优势与发展基因,又让二者探路农村的战术不尽相同。
蚂蚁金服和京东金融的农村金融布局,一个以支付为尖刀,一个以物流为触角,背后是各自核心优势从城市向农村的移植。但在业内人士看来,对于服务荒芜却机遇丛生的3万亿农村金融蓝海而言,二者目前的探索还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布局理念
山东济宁市汶上县的农机手田宪才,急需购置先进的农药机具开展生产。由于拿不出充足的抵押物,也找不到多位担保人,于是他通过京东金融在汶上县试点的“京农贷”获得了3万元贷款预定喷洒农药的无人机。为田宪才提供无人机喷药服务的是当地的农资服务公司杜邦先锋山东大粮公司,这也是“京农贷”的合作方之一。
作为熟悉当地情况的大型农资企业,大粮公司参与贷款农户的全生产过程,在公司董事长赵汝学看来,这种覆盖农户从农资采购到农产品种植,再到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金融服务,可以有效控制贷款风险。
京东农村金融负责人洪洁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通过这种模式一方面,在农业生产环节,做到覆盖农户从农资采购到农产品种植,再到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金融需求;另一方面,可以聚焦农村消费生活环节,完整地向农民提供信贷、支付、理财、众筹、保险等全产品链金融服务。
构建全产品链的农村金融正是京东金融下乡的核心思路。2015年10月,京东金融选择山东汶上和四川仁寿作为试点地区,通过与大型农企和当地政府合作,推出“先锋京农贷”和“仁寿京农贷”,分别对准农户在农资购买环节和农产品销售环节的信贷需求,服务上线不足半年,在试点区域山东汶上县的贷款金额接近千万。
与京东选择单点渗入、重点突破的布局理念不同,蚂蚁金服选择了一种“遍地开花”的打法。
蚂蚁金服品牌与战略沟通部负责人陈亮告诉记者:阿里巴巴集团在2014年上市后,将农村淘宝作为集团的三大业务战略之一。2015年11月,网商银行推出农村信贷产品“旺农贷”,为农村养殖业者提供无抵押、纯信用的小额贷款。2016年2月底,旺农贷已覆盖全国24个省139个县的2425个村庄,户均贷款支用金额4.4万元,依托的正是2万个“村淘”服务点。
与京东同大型农企和经销商合作思路不同,旺农贷的起步靠的是淘宝村和村淘合伙人。村淘合伙人是每个村农村淘宝服务站的“老板”,服务站为农户们提供电脑下单、快递收送,甚至小额的资金垫付,而在旺农贷出现后,村淘合伙人还要成为贷款者的推荐人,成为解决农村信用数据匮乏的重要补充。
风控招数
“让农民买东西,帮农民卖东西,为农民贷款”是电商下乡的三步走。但与买卖交易不同,金融服务的开展不可避免的是乡村的征信盲区与风控难题。而互联网技术随金融入场,为解决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瓶颈提供了新的出路。
以“旺农贷”为例,其农户资质审核分为两部分:线上数据分析与线下人工识别。网商银行公关负责人周轶告诉记者,线下部分主要由村淘合伙人完成,基于农村熟人社会中对村民信用情况和还款能力的了解,他们可以快速评估出贷款人的“靠谱”程度,完成重要的第一道推荐。而基于阿里在电商下乡多年来的交易数据沉积,为农村地区信用信息生成勾勒了雏形,通过大数据挖掘与分析,可以对贷款人的信用做出较为准确的评估。
中国银联政策研究室研究员江瀚认为:蚂蚁金服采用的是传统消费信用模式,根据芝麻信用在大数据领域的优势,结合淘宝消费数据,这种信用分析已经做得非常熟练,只是把能力向农村再移植。
而京东选择了另外一条路线——通过与当地大型农企合作完成贷款户的筛选与增信,将贷款嵌入产业链,并与担保公司和保险公司合作来降低风险。
在洪洁看来,选择杜邦先锋这样的大型农企,看重的是其优质的数据资料,可以与信贷产品的风控打通,通过大数据分析,确定农户信贷资质。
与网商银行的模式不同,京东在这一环节接入了第三方桥梁:京东不为农户现金放款,而是将资金给到类似大粮公司这样的杜邦先锋的线下经销商,将贷款发放嵌入产业链条,由经销商给农民购置生产资料,贷款期满,再由农户还钱。
在“京农贷-养殖贷”中,京东金融引入了保险机制,农户申请贷款的同时,也会向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申请信用保证保险服务,并且同步担保。一旦农产品养殖过程中发生意外等影响还款的风险时间,保险和担保双重保障都会启动,最大限度降低风险事件带来的损失。
“切入产业链的话,大家做得都不高,基本在10%~12%左右,比传统农村民间借贷20%~30%的利率水平要低得多。”洪洁说。
这一方式似乎是电商下乡的相似逻辑,周轶告诉记者,根据网商银行的大数据风控,所有的信贷产品在利率定价上都是施行“千人千面”,没有统一标准,会通过大数据风控根据不同用户的信用记录、资产状况等给出不同的利率定价。
突围初探
据不完全统计,以京东、苏宁、阿里为代表的电商系和以翼龙贷、宜信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系,是近两年较为活跃的农村金融补给力量。
行业资深研究人士江瀚认为:农村金融需要的是一揽子的解决方案,而不止单纯的金融服务支持,因此,在农村金融领域需要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服务等是纯粹的金融信贷企业做不到的,金融下乡,产品优先将是打通农村市场的重要方式。
在业内观点看来,突围农村金融,京东最核心的竞争力显然在于渠道的建设能力。公开资料显示,京东自营的仓配体系中,配送员已触及村级,全国范围内配送站已有4000多个,乡村推广员数量超过13万。京东在农村业务的快速发展正是依赖这样强大的配送网络。
而在中国社科院战略研究院互联网经济研究室主任李勇坚看来,如果说京东的抓手在于物流渠道,淘宝突围农村金融的尖刀显然是支付宝,“蚂蚁金服农村战略的核心就在于以支付宝为入口,来进行全国网点的布局,而目前淘宝村和计划打造的300个支付宝县,将成为其最强大支付场景,这种支付场景的出现也必然伴随巨大的借贷需求产生,基于此可以建立起蚂蚁金服农村金融的服务体系。”
但挑战和风险对于二者也同样存在。根据去年的披露数据来看,蚂蚁金服每笔互联网信贷的成本在几元钱左右。“相对而言,传统金融机构的成本多达上百元,这就是蚂蚁金服的优势。”江瀚表示。而李勇坚认为,蚂蚁金服数据优势的保持也存在悬念。“阿里大数据能不能形成更大市场,还有难以回避的制约因素,就是大数据到底属于谁,是否侵犯人们的隐私。大数据立法显然是未来趋势,而随着其征信数据的被迫开放,优势如何保持将成为关键问题。”
但即使如此,在李勇坚看来,农村金融市场还远没到谈竞争的时候。“中国农村金融的资金缺口至少是2万亿~3万亿元,其中大多数是传统金融机构无法覆盖到的,随着电商巨头的入场,今年的农村金融市场显然将迎来一轮爆发。”这一观点与洪洁不谋而合,“现在更多的是共同教育、引导市场,把这块市场做大,还远不到分蛋糕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