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红旗插遍欧罗巴豪门,中国体育产业下着一盘什么大棋?

09.png

09.png

 

   腾讯科技讯 孙宏超 4月28日报道

  西甲马德里竞技、西班牙人,法甲索肖,英超曼城,这些实力不同、历史底蕴不同的欧洲球队,现在背后却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资本。

  加入这个名单的最新成员是意甲米兰双雄。4月18日,《米兰体育报》称,中资财团正在与AC米兰高层接洽,可能出资7亿欧元从股东意大利前总理贝卢斯科尼手中全额收购AC米兰,这个传闻中的“中资财团”被认为可能是百度或美的;而4月24日,苏宁集团董事长张近东直接现身国际米兰主场梅阿查,这被外界解读为苏宁投资国际米兰的传闻已经坐实。

  近日还有传闻称中超霸主广州恒大正准备收购一家英超和美国大联盟俱乐部,以此建立一个横跨欧、亚、北美的庞大足球版图。

  中国资本和背后富豪,究竟要在全球体育产业下一盘什么大棋?

  红旗遍插欧罗巴

  1973年,法国曾拍摄喜剧电影《解放军在巴黎》,描述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欧,法国总统出逃美国的情形。

  接近半世纪后,一部真实纪录片《中国资本在欧洲足坛》却正在上演。从2014年底384名中国网友众筹入股西甲埃瓦尔,到最近的苏宁全资收购国际米兰传闻,“中国资本”正全面侵入欧洲足坛。

  2015年1月,万达集团收购马德里竞技20%的股份,出资4500万欧元进入俱乐部董事会,中国企业首次投资欧洲顶级足球俱乐部;

  2015年7月,莱德斯公司全资收购法乙索肖俱乐部,索肖成为欧洲足坛首个由大陆中国资本控股的俱乐部;

  2015年9月,中国华信收购捷克斯拉维亚俱乐部60%的股权;

  2015年11月,星辉互动娱乐股份有限公司以超过6000万欧元的价格收购西班牙人俱乐部50.1%股权并增资,实现对该俱乐部的控股;

  2015年12月,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联手中信资本,以4亿美元入股曼城母公司城市足球集团。

  在收购之外,中国企业也并未停下赞助和冠名的脚步。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4家中国企业赞助德甲,6家中国企业涉足英超,20支西甲球队中至少有12支与中国资本有关。

  不过在疯狂的2015年之前,中国资本在欧洲足坛的回忆并不算美好。

  2007年6月杨家诚通过旗下上市公司泓锋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收购了英超伯明翰俱乐部29.9%的股份,从而成为了俱乐部第一大股东。2009年10月6日,泓锋国际完全收购伯明翰,杨家诚也成为了英超历史上的首个中国老板。

  但2011年伯明翰不幸降级。同年,杨家诚卷入洗钱案并遭到警方逮捕。最近3年,杨家诚一直为洗脱罪名疲于奔命,无暇顾及伯明翰俱乐部。

  广告宣传的初级阶段已经过去

  简单粗暴的广告宣传往往是中国资本和欧洲俱乐部合作的初级形式,2002年鼎盛时期的中国手机厂商科健出资100万英镑赞助英超球队埃弗顿并帮助李铁与李玮锋前往效力;张稀哲也是在大众公司运作下穿上了沃尔夫斯堡球衣。

  2010年,特步和伯明翰签了一份5年的合约,特步赞助伯明翰的运动装备,并且获得广告权益;2013年,曼联官方宣布和哇哈哈以及中国建设银行达成了赞助协议,娃哈哈和建行将会在未来三年内成为曼联的赞助商;2014年,华为成为英超阿森纳俱乐部的官方智能手机合作伙伴。

  根据国际品牌调研机构的数据,华为全球品牌知名度从 2012年的25%上升到了2014年的65%,而其在欧洲、非洲和中东的联合销售业绩也从2011年的729.56亿上升到了2014年的1009.9亿元。

  不过一些赞助也并没有得到预期效果,娃哈哈的球星代言广告只在启力一款产品中得到体现,远比不上韩国、日本快消品赞助曼联后的宣传力度。

  更多的国内企业开始意识到,经济状况不佳的欧洲俱乐部对中国资本的需求更加渴望,收购似乎能够成为更好的选择。

  “不仅仅是关注鸡蛋,还想把那只母鸡买下来。”成为了这些企业的普遍想法。

  《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审议通过之前,青少年足球和体育产业就被认为是核心所在,前者更是实现改革中期目标的重中之重。有评论认为,对欧洲俱乐部注资并控股,可以直接利用对方的人才培养经验,达到快速吸收先进思想、提高青训水平的目的。

  以被合力万盛控股的荷兰海牙俱乐部为例,在以800万欧元成为海牙俱乐部决定权股东后,合力万盛迅速展开了借助对方的青训资源培养中国球员、教练、管理者的行动。而拿下西甲冠军马德里竞技20%股权的万达更是中国足协的主要“金主”,多次运作小球员到西班牙去学习深造。

  不只是足球,中国投资者在欧洲“爆买”

  此前杨家诚收购伯明翰时,业内还有一些兴奋,但现在中国资本收购欧洲足球似乎已经成为常态。这个常态的背后则是,中国企业发展越来越快,而欧洲经济萎靡波及到足球俱乐部层面。很多足球俱乐部的出售价格已经到了历史最低点,一些中小俱乐部则在生存边缘徘徊,在本国寻求资金又非常困难。

  数据显示收购荷兰甲级联赛海牙俱乐部98%股权的北京合力万盛公司,他们的花费只有800万欧元,这也就是一个中超俱乐部买一个外援的钱。

  足球以外,中国投资者在欧洲也很活跃。

  根据专注于中国事务的市场研究公司荣鼎咨询的数据,2014年中国对欧洲直接投资达到180亿美元,几乎是2013年的两倍。过去4年,中国平均每年对欧洲直接投资100亿美元。其中英国是中国对欧洲直接投资的首选目的国,2014年中国对英直接投资新增51亿美元。

  评论认为欧洲对于持续强劲的中国投资持欢迎态度,尤其是考虑到全球金融危机后,其他来源的外商直接投资已经枯竭。2009年欧债危机爆发后,该地区各种资产因投资者外逃而价格暴跌,中国企业则一直在大举投资该地区、收购各种世界级品牌。荣鼎称,中国对欧投资也已变得更加多元化,房地产、食品业和金融业等领域越来越热门。

  互联网企业开始唱大戏

  过去两年,在国内的足球赛场,权柄也正逐渐从地产公司转移到互联网科技公司。更多的国内互联网公司不仅仅满足于成为赛事的转播者、营销方、赞助商,他们更想实际操盘一支球队,并深度参与体育赛事。

  去年年底,中国足球协会职业联赛理事会发布公告,称苏宁集团全面接手原江苏国信舜天足球俱乐部,江苏舜天更名为江苏苏宁。此前,江苏国信舜天足球俱乐部原东家——国信集团表示,因难以持续增加投入,决定以5.23亿元全资转让舜天足球俱乐部。

  苏宁集团董事长张近东表示,苏宁集团接手俱乐部之后,将持续加大对俱乐部的投入,“苏宁集团未来会在俱乐部的商业运营、球队建设、球迷文化以及青训方面下大力气,并借鉴国外一流俱乐部的经验,在俱乐部科学训练、球队管理、会员管理、球市运营方面形成体系化的机制,同时依靠与国外俱乐部的战略合作,为江苏足球的外援、外教引进方面提供帮助,尽全力将俱乐部打造成为在中超、亚洲一流的百年俱乐部。”

  此前的2014年6月份,阿里巴巴早已入股广州恒大俱乐部,拿到了50%的股权,球队名也随之改为广州恒大淘宝,并已连续五年获得中超冠军、两次亚冠冠军。

  在中国足球的“地产时代”,大多数地产公司的核心目标并非盈利,甚至对拉拢球迷用户也兴趣缺缺,一位行业人士对腾讯科技表示:“大多数地产公司都会通过球队和政府打好关系,从而获得拿地的一些便利。”

  但目前互联网巨头体育乱战的背后却是在争夺用户,无论是电商背景的阿里、京东、苏宁,零售业的万达或者是视频行业的乐视和PPTV,都希望通过体育行业的投入来提升用户粘性。

  以阿里为例,目前大多数体育产业用户观众为男性,可以一定程度补齐阿里男性用户不足的短板,平衡用户结构。除此以外,还可以充分调动体育明星的粉丝效应,获得增量用户。这一部分增量用户,在阿里的平台上,可以整合阿里生态中,衍生诸多产品和服务。

  当然,资本的涌入和国内体育产业走向繁荣也是息息相关。

  过去一年,腾讯5亿美金拿下NBA 在中国5年的独家网络版权,华人文化旗下体奥动力80亿元拿下中超5年版权,乐视体育的迅速崛起,以及中超各球队的高额投入,让外界看到中国体育市场腾飞的迹象。

  在上海东方篮球俱乐部董事长姚明看来,在国务院“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46号文发布后,体育产业迅速释放巨大动力。此前体育行业是依靠国家和集体推动的“独轮驱动”,现在则是靠政府、社会、市场、大众球迷等共同推动的“四轮驱动”。

  “风不是靠几股资本力量可以鼓噪起来的,是中国经济、百姓生活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一种需求爆发的体现,也是基于政府改革的推进,两股力量交织之后,风的形成势在必然。”华人文化产业基金董事长黎瑞刚认为。

  在这种背景下,更具前瞻意识的互联网公司和资本,必然会加速引进学习国外优质俱乐部和赛事资源的运营经验,可贵上促进中外体育产业的接轨和融合。

  腾讯公司副总裁陈菊红表示,腾讯在跟NBA合作的大半年里,体验了国际上最优秀联盟怎么运转,怎么分配权益和包装明星球员,怎样用一套成熟的商业体系使其价值最大化。

  “在投资了曼城以后,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国际一线足球俱乐部的整体运营体系,这个体系是我们希望能够得到的。当然投资也不仅仅是为了体系,还是要赚钱。”华人文化董事长黎瑞刚对腾讯科技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庞大的数亿体育用户,在互联网新媒体时代也意味着丰富的商业化空间,这也对中国资本和国外体育行业形成巨大吸引力。

  黎瑞刚认为,赛事资源需要体系化开发和市场化运营,未来优质赛事的价值,除了传统的版权分销,可以更加多元化,比如收费模式迟早会出现。

  可以预见的是,基于国内外体育产业和资本的深度融合基础上,越来越多创新商业模式将被互联网公司和俱乐部开发,推动中国体育用户和产业利益的双赢。

[!--page.stats—]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