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ews5月22日消息(记者 王金宝)现在的手机厂商生存不易,随着消费者需求不断上升,智能手机没有独特的创新或“黑科技”很难让消费者买账。所以在经历过几年的技术沉淀和积累后,很多互联网品牌手机已经被边缘化,有的濒临倒闭,有的则已经退出市场。
本周IUNI破产的消息疯传,让这个不被消费者熟悉的品牌狠刷了一下存在感。随后官方辟谣称:只是裁员,但裁员幅度高达60%。此番裁员后,IUNI手机仅剩几十名员工,这几十人被留下服务海外市场。不管怎么说,IUNI品牌在国内市场都已经走到了尽头。
成立于2013年10月的IUNI手机,是金立投资设立的互联网手机品牌,定位年轻用户群体。IUNI从创立之初就波折不断,运营第一年就由于业绩不佳,于2014年底更换CEO,由时任小艾手机的CEO霜梅出资继续运营IUNI,转型成定位女性的手机品牌,但不足半年,由于定位与金立产生分歧,2015年年中霜梅离职,由前金山词霸COO、IUNI的创始人之一童合心接任至今。
尽管如此,也未能扭转IUNI的颓势,据市场分析数据显示,IUNI推出的全新产品N1截至目前销量不足万台。
和IUNI定位很像的还有一加,从一加1的惊艳出世,到一加2和X的兵败如山,也只用了三年的时间,好在一加拥有一位厉害的海外销售的副总,扛起了绝大多数销量。据内部消息证实,一加去年卖了200万台左右的手机产品,国内的销量只占四分之一,而这其中还有部分是一加1。
尽管还没有像IUNI输的那么惨,但一加如今的日子也不好过,之前曾尝试拓展线下渠道,但微薄的利润和惨淡的销量让他们放弃了这件事。去年下半年一加关停了全国已经建好或在建的40余家线下的体验店,高昂的体验店运营成本让一加入不敷出。
IUNI、一加为何会失败?
一加和IUNI在诞生的时候,就注定了他们必须是“互联网手机”。一加与IUNI背后的投资方都是已经在线下渠道深耕多年的手机行业“巨头”。一加投资方是OPPO,IUNI是金立投资的公司,与其说投资,不如说是全资子公司,因为迄今为止,一加与IUNI并没有拿过任何第三方的投资。
OPPO和金立这些国产手机厂商能从运营商时代活下来,其完整的线下渠道建立功不可没。但当小米这样一个不靠硬件赚钱,只玩资本的公司出来后,“互联网手机”的概念在这些年异军突起。以小米为代表的这些互联网手机公司,拼了命的压低手机零售价,通过低成本扩张的方式拉拢投资,从而扩大经营。
正是它们带动了国产手机行业整体的价格下探,让用户几百元就可以买到一台智能手机,这也搅乱了整个行业,让这些曾经想要做硬件生意的国产厂商开始反思,今后的路该怎么走?于是IUNI和一加出来了,它们是那些固守线下渠道的手机厂商们的防御性产品,或者说是“试水之作”。
而这些互联网手机品牌在成立之后就面临着众多问题:需要自主独立;固定的产品风格;产品特色需要明确,产品对应的消费人群需要理清……这对于初创公司来说是非常困难的。
其次这些品牌面临着推广渠道单一,口碑难以建立的困难。既然作为防守性产品,金立和OPPO在IUNI和一加上投入的资金肯定是有限的,当没有地推帮助,没有零售渠道支持,只靠上线品牌营销想要做口碑和影响力,难于上青天。
据一加内部员工透露,去年一加的营销费用只有一亿元人民币,而今年,有可能被砍一半,只有五千万。而vivo在2015年冠名《快乐大本营》的费用是3.5亿元,OPPO冠名《偶像来了》的费用高达4亿元。
另外,IUNI和金立,一加和OPPO几个公司都是独立运作,对于有可能存在交集的“资源”就相对敏感,比如渠道。
去年一加推出售价1499元的一加X,销量惨淡,为了不压货,找OPPO帮忙,同样的机器,换了个OPPO的牌子加了个A30的型号卖1999元,一下子卖了小30万台,渠道的力量凸显。而给经销商的利润部分,完全由一加承担。
而在互联网品牌推出整整三年时候后,这些品牌背后的那些“巨头”们发现,他们并没有受到互联网品牌的冲击,反到因为线下渠道的坚挺,让销量越来越好。根据去年年底的调研报告显示,国内7成以上的销售销售市场依旧被线下渠道占据,就连小米这样的品牌都开始寻求线下渠道合作的资源。
在如此大环境下,之前一直处于防守态势的IUNI和一加,因为无法给母公司带来可观的利润,开始逐步被边缘化。好一点的一加凭借海外渠道的优势,开始将重心转移出国内市场,而IUNI这样的,只能自生自灭。其结局也就不言而喻了。
近两年手机市场竞争激烈,中小手机品牌的存活环境已经越来越恶劣。此前的大可乐手机以破产收场;ZUK回归联想;360手机品牌统一。据工信部统计,到2013年已备案的国产手机生产企业超过700个,可目前市场在售的手机品牌却不到20个。
原本标榜互联网手机的品牌们,除了小米,如今大多数都难言成功。互联网手机的翘楚小米从去年开始被不断唱衰,出货量也被华为超越。锤子、NUBIA、ZUK等品牌甚至都没有能拿的出手的出货量数据,整个行业都将迎来最艰难的时刻,低端手机退位潮即将爆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