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苹果投资滴滴10亿美金,数额之巨让人惊叹,但是,过了个儿童节,10亿美金的传奇就被轻松碾压了。滴滴的对手Uber宣布,美国时间6月1日,获得了来自沙特公共投资基金(Public Investment Fund of Saudi Arabia)的35亿美元投资。
被霸道总裁沙特王子“献金”的Uber,也创下了全球未上市公司中估值最高、单轮融资金额最大的记录,这一纪录不但超越了滴滴,也超越了脸书和支付宝。
连续打破互联网融资和估值纪录的Uber,到底有什么底气和法宝?
Uber胜负手
在单笔融资额度上,沙特王子的35亿美金,碾压了库克的10亿美金。
而沙特主权财富基金,只是Uber新一轮融资的投资方之一。根据中国优步高级副总裁柳甄确认,包括近期来自丰田汽车的一笔投资,Uber 的G轮融资截止目前累计已高达60亿美金。
在这之前,单轮融资的纪录是被蚂蚁金服打破的,今年4月,蚂蚁金服对外宣布,公司已于日前完成B轮融资,融资额为45亿美元。而据滴滴ceo柳青透露,滴滴新一轮的融资总额超过了35亿美金,但是,柳青并未透露具体融资额度,但是,在单笔融资额上,滴滴被uber远远甩在了身后。
其实,Uber单笔融资额和估值双双超越对手,不但在情理之中,也在意料之中,只要比较中美互联网的历史和现状就可得知。
仅以已上市的互联网巨头为例,元创新的美国互联网巨头,和同领域后起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市值都差距不小。6月2日,亚马逊目前的市值为3393亿美金,而京东仅为324亿美金,亚马逊是后者的10倍;在互联网手机领域,苹果的市值超过了5500亿,而小米估值据说为600亿,同样是10倍差距左右。在社交软件领域差距较小,但是推特88亿美金的市值,也轻松碾压了市值约为58亿美金的微博。
而融资额的大小与估值是正相关关系,目前,在G轮融资前,Uber的估值已经高达625亿。对于正在全球攻城略地的Uber来说,融资让uber手里有了足够的粮草,目前uber有高达110亿美金的可动用资源,包括账上高达90亿美金的现金储备,外加20亿美金的信用额度。中国兵法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有了粮草,才有了可持续战斗的底气和胜利的可能。
为什么uber能在融资额和估值上双双领先?原因有两点。
第一,包括uber之类的美国互联网公司属于从0到1的元创新———无论是在横向的全球化领域,还是在纵向的时光之轴上,他们都是这一商业模式的开创者。而同领域来自中国的后起之秀,是基于模仿之上、从1到n的微创新,通常来说,元创新当然更有价值,无论是在商业意义还是社会价值上。因此,只要先锋没有成为先烈,两到三年的提前布局,总能占得不可忽视的先机。
第二,Uber的全球化更胜一筹,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滴滴尽管正在尝试走出海外,但是其主营业务和主流用户依然根植在中国,滴滴仍然是个中国公司。而Uber已然是个全球化公司,截至4月初,Uber已经在近70个国家的400多个城市提供出行服务。对于所有的互联网公司来说,考量其全球化是否成功的标志,其实就一个,能否同时在全球最大的中国和美国市场,占领不可忽视的市场份额。如果按照这一标准来判断,Uber的初步全球化实现于2013年,也就是说,仅仅成立四年后,Uber就变成了全球化的公司。
而出生于中国的滴滴,尽管在中国市场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但是却并未进入美国的主流市场,当然滴滴也理性的认识到这一点,所以通过投资美国的Lyft,曲线进入了美国市场。总之,毫无疑问,滴滴是一家非常杰出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但却难以称得上全球化公司。
基于以上两点,uber在融资额和估值上实现双双超越,就不足为奇了。
Uber法宝:全球化+本地化
大概三四年前,我在开始尝试用uber的时候,还觉得uber是个美国公司———当时我住在北京偏僻的西五环,根本没有uber司机和车辆,有限的uber司机盘踞在高大上的cbd和时尚前卫的三里屯,uber的司机多是喜欢新潮事务的海归、高管、小资。
但是现在,uber在北京几乎无处不在了,司机来自各行各业,比如,今天中午的uber女司机,退休前是一位基层公务员,来自各行各业的司机,是本土化最好的例证——uber已经不是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国公司,而是紧接底气的本土化公司。
这正是uber在全球化进程中致胜的关键:全球化+本地化。
纪源资本(GGV captial)的董事总经理童士豪(Hans Tung)
(多次被福布斯誉为最成功的VC投资人之一,GGVC也是滴滴和Grabtaxi的投资人)近日在接受外媒(bizjournals.com)采访时就表示,虽然自己是Uber在中国的竞争对手滴滴的投资人,但他对Uber在中国的表现非常敬佩,他认为Uber是美国公司在中国做得最好的,是有史以来“最接地气”的创业企业。“Uber已经完全本地化,由中国人管理中国优步,决策链条短、数据中心也放在中国,遵守中国的法规——他们做的每一件事都使自己更加本土化。同时,Uber有卓越的算法,懂得如何迅速扩展业务。虽然来中国比较晚,但他们做出了非常值得尊敬的表现,也确实使得中国出行市场的竞争格局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
此次沙特王子的35亿美金,同样如此,顺应国情和民情的本地化,是uber敲开一个个市场大门的金钥匙。
仅以沙特为例,这个国家个性极为鲜明:
依靠丰富的石油资源,沙特成为了全球经济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但是这个国家却相对封闭,女性就业率仅为13%,女性甚至没有开车权;互联网普及率很高,根据《日本经济新闻》的统计,沙特阿拉伯的手机使用率高达86%,排名全球第三,互联网的服务需求很大,但是却缺乏互联网巨头提供足够的供应。
但是,在这个复杂的市场中,uber却寻找到了精巧的切入之道。
虽然沙特阿拉伯相当富裕,但是对单一石油经济的高度依赖性,导致了极高的经济风险,因此,沙特阿拉伯王国未来经济转型蓝图—“愿景2030”计划营运而生,沙特致力于减少在经济上对石油的依赖度,增加中小型企业产出,鼓励创业,保障就业。而2014年就开始在此运营的Uber,成为了沙特阿拉伯经济多元化、升级转型的最强推动力之一。
此外,沙特正在努力提高女性就业率,计划把女性就业率从今天到14%提升到30%,而沙特规定女性不能开车,所以女性上班必须有人接送,因此,类似uber的出行共享需求极为旺盛,在沙特,80%的Uber乘客是女性。
总之,沙特投入uber的35亿美金,并不仅仅是“见钱眼开”的财务投资,还是着眼长远的战略投资和放眼全局的国家投资,因为Uber有助于实现沙特的2030蓝图,促进旅游业、娱乐业,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女性就业,同时鼓励创业。
在这一背景之下,沙特公主Reema Bander的说法就颇有深意:“这是一次明智的投资,我们国家将资金投入到具有长远发展的领域。原本很多人怀疑Uber在我们国家的发展,但是事实上,沙特公共投资基金的投资,就很能体现事情的发展趋势。”
Uber首席执行官特拉维斯·卡兰尼克回应了公主的热情,他说:“我们感谢沙特公共投资基金对于Uber扩展全球业务的信心,uber在沙特为乘客、司机以及城市提供便利,我们期待参与支持当地经济和社会的改革。”
如果联想到沙特在社会习俗上的相对封闭,就会知道,卡兰尼克的这些说辞并非客套话———无论是全球哪个互联网巨头,敲开沙特的大门可不容易。
在过去,卡兰尼克被塑造成一个骁勇善战的斗士,他的脸仿佛一块拳头,总是斗志昂扬———但这些斗志似乎只发生在和友商之间。
精明如卡拉尼克,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小心翼翼完全收敛了斗志,相反,在争取获得准入门槛的过程中,无论在市场层面,还是在政策层面,卡兰尼克的态度都相当合作,他尊重全球市场的本地化属性,也充分理解并严格遵守当地的政策法规,这种开放包容的态度,也是uber全球化致胜的关键之一。
在中国同样如此,在全球互联网巨头之中,卡兰尼克和脸书的扎克伯格是造访中国最为频繁的互联网巨头,2015年,卡拉尼克在中国甚至呆了近百天。
当然,中国市场的成长,也没有辜负卡兰尼克的热情,成都和广州相继成为Uber全球订单量最大的城市,而中国也是Uber最重视的市场。卡兰尼克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全球业绩排名前30的城市每年为Uber带来10亿美元以上利润,其中一大部分用于在中国市场扩张。
全球化塑造了Uber,让Uber跻身全球最受关注、连写传奇的互联网巨头,而作为巨头的Uber,但是,Uber的全球化显然刚刚越过一场阶段性短跑的终点,却是漫长马拉松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