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服务提供商Quest Mobile今年2月发布《2016年综合资讯行业回顾》,认为中国用户用户已突破10.2亿,人口红利逐步衰减,尤其从去年上半年开始,活跃设备数同比增长率一直震荡下滑,至12月已跌至13.9%,用户增速基本停滞,获取用户难度增加。内容分发平台同样面临成长天花板,其中腾讯新闻、今日头条、天天快报位居前三,与网易新闻、新浪新闻、凤凰新闻等拉开明显的竞争护城河,腾讯(腾讯新闻+天天快报)的霸主地位短期内难以撼动。
值得一提的是,数据显示内容分发平台已经进入相对发展稳定期,爆炸式增长势头不再,但这对行业翘楚今日头条来说,算不得好事,先发优势逐渐暗淡,增长到了盛极而衰的临界点。虽说BAT们也遭遇相同境遇,但对今日头条来说,在腾讯新闻和天天快报两大强敌挤压,百度和阿里巴巴(UC订阅号)的迅猛追赶下,如果不能快马加鞭奔跑,未来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若从BAT最近争相斥巨资拉拢作者,凤凰号、一点资讯、视觉中国、秒拍、小咖秀、一直播、美摄等宣布战略合作合并,以及百度疑似收购一点资讯等消息来看,内容分发行业发展原动力已经从技术和内容驱动,转向资源和资本驱动,沦为少数巨头们的收割市场果实的赌场,创业精神消散,散户到了该退场之际。
盛极而衰背后的矛盾总爆发
有人说,在财大气粗的BAT面前,拖残今日头条只是时间问题。然而Quest Mobile报告可以看出今日头条增长轨迹,从曲线上升趋势进入缓慢乃至滞涨拐点,后续增长乏力。加上艾媒,艾瑞,易观等机构最近发布的报告都在显示,今日头条除“用户总停留数”等少数维度领先,用户增长和活跃度等多个关键维度都陆续进入瓶颈期。
从QuestMobile后台数据可以看到,2016年2月移动资讯平台活跃用户排行显示,腾讯新闻、今日头条、天天快报分列前三甲;腾讯新闻以21.13%的用户活跃渗透率排名第一,今日头条和天天快报分别为16.65%、8.26%。
艾媒咨询日前发布《2016-2017中国移动资讯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移动资讯平台活跃用户排行,腾讯新闻、UC头条、今日头条分列前三甲;腾讯新闻以38.5%的用户渗透率排名第一,UC头条和今日头条分别为35.3%、32.6%。
艾瑞APP指数今年2月数据显示,腾讯新闻位列19位,用于2.4156亿独立设备用户,环比增幅1.1%,今日头条仅名列29名,拥有12474亿台,环比增幅1.6%;
易观发布的“2月AppTop 1000排行榜”,显示腾讯新闻月活跃人数为1.5063亿,同比增幅6.11%,位列第18名,今日头条拥有1.4828亿月活跃用户,环比增长6.47,排名第19。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今日头条发展出现瓶颈无疑是一系列常年未能解决的矛盾集体总爆发。比如长期未能有效平衡低俗内容泛滥与稀缺内容贫瘠问题,导致中小企业效果广告泛滥,与百度、阿里广告联盟高度重合,苦心经营的品牌广告又与腾讯,网易,新浪等短兵相接;此外,自身发展未能实现一路快速小跑,遭到BAT快速模仿和赶超。
最近三个月来,笔者明显能感受到BAT对内容分发平台的反扑力度,大手笔加码讨好内容创业者,腾讯发布芒种计划2.0版,加码扶持内容创作者不用说,百度和阿里巴巴旗下UC订阅号有望成为今年市场最大的变量之一。
李彦宏在新年第一封内部信上称内容分发是百度最本质最核心东西,随后传出收购一点资讯,市场野心不小。UC订阅号去年底宣布投入10亿元补贴作者,作为阿里文娱重要的数字媒体平台,连通阿里文学、阿里音乐、优酷土豆、阿里影业等大文娱里各内容板块,未来发展势头不容小觑。
BAT集体一掷千金抢占内容分发渠道和资源,这对忙于变现的今日头条来说,跟风加码烧钱补助作者,以一敌三显然是难以承受之重。
低俗内容泛滥与独家内容匮乏失衡
如果说BAT挖墙脚只算外部竞争激烈,那么今日头条长期无法有效平衡低俗内容泛滥与独家内容匮乏的供给侧失衡,算是压垮自身的另一颗稻草。
张一鸣对不设主编的坚持,执着那些“来自一流学校和一流公司的顶尖人才,在推荐引擎、机器学习等技术领域拥有与世界级公司接轨的能力”,此举可能出于多方面利益考虑,然而迷信技术的力量,与传统媒体迷信人工的力量如出一辙,成为极左极右代表,而非新媒体时代公认的机器+人工为代表中道力量。
《人民日报》此前曾引用德国哲学家马克斯.韦伯言论批判今日头条,认为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区别在于,前者意味着发挥技术的最大效用,后者则强调价值、伦理的重要性。社会进步离不开先进技术的开拓者,更离不开基本价值守望者。毕竟未来不仅是信息自由流动的丰饶之海,也是构筑全新文明的坚固之岸。
腾讯新闻、网易新闻、新浪新闻,搜狐新闻、凤凰新闻凭借门户时代原始积累,早已拥有系统化的内容布局,PGC(专业生产内容)为主,UCG为辅的格局,这已被证实为兼顾信息自由流动与新商业文明合理解决方案之一,然而今日头条却长期视而不见。
既然用户生产内容(30余万头条号)产生的内容占多数,加上今日头条拒绝“内容把关人”存在,所以读者很难知道会在今日头条上看到哪些内容,但绝大多数都是刷流量的标题党文章。如果按照“二八原则”,今日头条用户耗费80%左右精力收获的只是一堆垃圾内容,只有20%算是高质量内容,这种选择成本实在太高,显然算不得“智能推荐”算法。
针对常年被指责垃圾内容泛滥,今日头条某位公关负责人曾对笔者语重心长的解释道:一份报纸也不能做到内容100%为优质内容,势必会夹杂很一大部分花边无聊信息充实版面,今日头条同样如此,优质内容从来都是少数。
是的,优质事物从来都是凤毛麟角,但是腾讯新闻、网易新闻们至少还能借助权威PGC贡献的优质内容铺满首屏,今日头条却常年被垃圾内容填满,导致今日头条用户自认是在阅读,其实是在拾荒,这种简单粗暴玩法在视频时代就已被市场验证为失败,基于此搭建的商业模式显然难以久持。
BAT联合绞杀又一悲剧
今日头条受挫于发展不过快,还是贪婪于各种商业利润诱惑,已经不再重要。内容分发平台一旦成为资本驱动产物,所谓的创业精神和情怀在金钱的强力冲击下,神圣光环褪色倒向世俗在所难免,创业成为无限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商业游戏,然而失败的风险很高,豌豆荚无奈贱卖给阿里巴巴就是明证。
笔者曾在《今日头条早卖早好,莫成下一个豌豆荚》一文认为,今日头条和豌豆荚运营模式类似,都是依靠流量成功的内容分发型平台,在短期内凭借先发优势幸运获得流量和资本加持,捞得海量真金白银和影响力。然而这种幸运模式是发生在巨头业务受挫背景下,今日头条们无暇构筑固若金汤的业务护城河,很容易被BAT巨头们用资本+资源狙击式复制,一旦得逞,今日头条们几无还手之力。
为了解决内容稀缺性难题,今日头条也陆续推出头条问答和收购视频内容团队等诸多努力,遗憾的是,问答和视频产品早已成各家标配功能,都属于快餐类消费品,BAT借助更为海量的用户量和流量,复制起来并不难,这对势单力薄的今日头条来说,显然难以望其项背。
当下各家内容分发平台业务高度雷同,已经进入尼采口中的“大平庸时代”,未来决胜关键变成枯燥的资本游戏,然而今日头条没有资格与BAT共进退。BAT累了可以小休调整,今日头条只能靠速度取胜,并驾齐驱也意味着盛极而衰的节点来临。
笔者并不认为今日头条做不够好,而是苦于没有足够的资源与巨头们苟合的资源消耗战,一旦错过最佳赶超时机,熬到战略相持阶段,胜利往往只属于兵马粮草更丰富的团队,也可以说,距豌豆荚之后,今日头条很可能是死于BAT联合绞杀下的另一商业悲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