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观察

摩拜单车:25亿公里的城市造梦运动

 

  你或许知道,美国前总统约翰·费茨杰拉德·肯尼迪,被刺杀于敞篷汽车上。但未必了解他对自行车的狂热,这位出身望族的政治精英说:“没有比骑车更单纯的快乐”。 

  对于短暂的人生来说,仅仅活着是不够的,还应该穿越生活;对于城市而言,仅仅看过也是不够的,还应该穿越城市,海明威说,“骑车才能体会一个国家的精华。” 

  单车成为了中国城市生活的主流方式————这是共享单车摩拜成功的秘密,上线一年,365万单车投放量、2000万日均订单,成就全球最大互联网出行平台。 

  hello,摩拜 

  关于趋势的准确答案,隐藏在数据之中。 

  对于一周岁的摩拜来说,没有比一张近乎满分的成绩单更好的生日礼物了。 

  过去一年,365万辆橙色的摩拜单车,覆盖了全球50个城市。北上广深蓉等大城市,是摩拜的核心地带,这些城市的投放量都已超过10万辆,而在北京更是超过30万辆。 

  到年底,摩拜单车将会覆盖全球100个城市。 

  100个城市意味着什么?第一财经旗下的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去年曾发布了一份报告,评出15个“新一线”城市、30个二线城市、70个三线城市,也就是说,100个城市的目标,未来基本上对中国一二三线城市,实现全面覆盖。 

  如果把365万辆橙色单车的轨迹链接成线,这条直线的长度长达25亿公里。25亿公里,是个很难被感知的数据,根据测量,地球周长不过4万公里,可以绕地球6万多圈。 

  其中一些城市,已被单车重塑。四月天,和春风一起穿越成都,成为300万成都人每日天的共同选择,这个人群的数量,甚至超越了成都的日均地铁乘客,后者只有250万。

  基数如此庞大的平台,如何在未来一年内有序生长到100个城市?背后须有一个智慧的大脑,把现在分散的、流动的365万辆(未来可能达到500万辆、700万辆),如同钟表的齿轮一般,严密的纳入一套隐形的游戏规则之中。把无序进化成有序,把混乱进化成可控的唯一方法,就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

  原本打算“3个月结束共享单车”战斗的友商,在急于求成的冲动和浮躁之下,用平均二三百元的劣质单车大打车海战术。但是,这样的冒进很快遭遇了人性之恶的迎头痛击。大量单车的损坏是第一个不可承受的代价,一辆单车,平均两三个月就彻底报废或者丢失。当数百万辆小黄车如同数百万只蝗虫一般,穿行在城市,不可控不可管,对存量单车的有序管理,以及未来增量单车的扩张,在管理、运维、更换、修护等成本上都变得不可承受。 

  所有通过偷工减料的捷径获得的规模和速度馈赠,早已在暗中标好了“另一个成本”。 

  而摩拜创业之初,就选择了一个看似更笨更老实的办法,不惜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投入研发,上线了全球首台智能版单车,每一辆摩拜单车均配备智能锁,支持GP S+北斗+格洛纳斯三模定位;300万辆摩拜单车构建全球最大移动式物联网系统;并通过行业首个出行大数据人工智能平台“魔方”,搭建了全球最大物联网系统+行业首个出行大数据人工智能平台。 

  人工智能系统,如同伟大的自然之手,把原本机械的数百万辆单车,组建了一个可以可生长、可扩容的生态系统。 

  捷径也许能胜在一时,但是要走得更远,必须走好脚下一小步,要仰望星空,必须脚踏实地。 

  城市里的造梦运动 

  单车,中国人不陌生。 

  三十年前,数亿“蓝蚂蚁”一般的中国人,骑车上班下班。彼时,地铁和汽车都是奢望,与其说骑车是乐趣,不如说,骑车是一种摆脱不了的生存方式和无法疏离的生活习惯。 

  但30年后,当中国行驶在汽车轮子上之后,为何自行车在城市里重新点燃了热情? 

  类似情况,也发生在美国。 

  在美国,自行车依然有众多拥趸。除了前总统肯尼迪,还有马克吐温,“找辆单车,活着就不会后悔”。美国法律学教授史达尔斯也颇有同感:“忧郁与骑车不两立”。而后来由德国移居美国的爱因斯坦甚至声称,“我是在骑车的时候想到(相对论)的。” 

  上述人物,无一不是非富即贵,他们却把豪车停在车库里,在骑行中获得更多的愉悦。 或许如同萨冈所说,所有漂泊的人生都梦想着平静、童年、杜鹃花,正如所有平静的人生都幻想伏特加、乐队和醉生梦死。

  但萨冈说得对,也不对。今天的单车,是用户的主动选择而非被动接受的必选项,和30年前的自行车,早已进化为两种生物,差异之同如猿和人。就像智能手机的功能早就不仅仅是发短信、打电话,共享单车的骑手们,除了交通功能,还想要得更多,比如更好的体验。换句话说,这是4.7亿新中产支撑的消费升级浪潮,如同海啸一般,席卷了单车领域。 

  早在共享单车之前,北京市等政府都投入了大量的公共自行车,但是这些有桩单车过去数年冷冷清清,无人问津。而随停随走、车随人走、自由随心的共享单车,看似改进了服务体验的一小步,却彻底扭转了乾坤————这个案例说明,共享单车的致胜法宝,就在于用户体验。 

  因此,如果复盘共享单车过去一年爆发的秘密,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启示。 

  第一,用户体验是共享单车爆发的秘密。而用户体验的底线和首要标准,就是安全可靠的骑行功能。 

  摩拜CEO王晓锋在发布会上展示了一辆最早的摩拜单车,如今它已经连续运营超过一年、为1975位用户服务,累计骑行次数达2021次、骑行总里程达4850公里,依然保持100%无故障的健康状态。这和友商车辆的高故障率对用户体验的伤害,互为反例。 

  摩拜单车还在不断进化,一款内部代号为“风轻扬”的最新摩拜单车已经开始大规模量产投放,骑行比上一代车型省力30%以上,堪称“最好骑的共享单车”;轻松的高度可调节车座,满足不同身高用户的需求;高效能、长寿命刹车系统,大大提升安全性能。 

  第二,共享单车的流行,从用户角度来说,还在于其高度可控性,以及背后隐藏的自由精神。 

  在地铁、公交、骑车、火车、飞机、单车等交通工具中,单车是唯一可控的交通工具,骑手就是它的动力和引擎。 

  公交、地铁、飞机是由专业司机和飞行员操控,而汽车也因为城市的拥堵和交通意外,也在失控,单车几乎是唯一可以实现自由意志的交通工具,不惧拥堵,成本低廉,而且,车随人走,走停随心。 

  王菲的女儿窦靖童也是单车的深度爱好者,“我觉得音乐和骑自行车我能想象的一个共同点,音乐不是静止的,音乐是在移动的。我这么喜欢骑车,也是因为在骑车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像在听音乐,虽然不是说戴着耳机听,但是感觉跟我居住的城市离得非常近。无论是周围汽车的声音,还是旁边大爷聊天的声音。” 

  所以,焦虑于拥堵,愤怒于雾霾,你只需从汽车上走下来,跨上一台共享单车,就能彻底从对拥堵的恐惧解放出来。 

  第三,去年,共享单车的爆发,也有政策推动的作用,去年李克强接见胡玮炜,亲自为摩拜单车鼓劲,因为单车对汽车的替代,减少了拥堵,降低了污染。 

  由摩拜开启的智能共享单车时代,一年以来发挥了显著的出行替代作用,小汽车短途出行减少了55%,“黑摩的”客源大幅减少,70%摩的司机已经选择转行。这相当于节约了4.6亿升汽油,这些汽油可以为北京市所有小汽车加满油加两次。

  共享单车的发展,还大大节约了城市空间,一个停车位至少放10辆自行车,按照这样来算,相当于节约了60万套学区房。 

  而把人工智能和单车结合的融合创新,反过来促进了中国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大国”的转型,摩拜和富士康达成合作后,共享单车的日产能高达10万辆,这也是对“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落地和呼应。 

  因此,产品、用户、宏观政策等多个层面因素的共同推动,才实现了共享单车的大爆发。 

  正如让·波德里亚在他著名的《消费社会》中所说,当消费社会到来后:“人们从来不消费物的本身(使用价值),人们总是把物用来当作能够突出自己的符号。”而以以摩拜为代表的共享单车,成为了城市的符号,成为了城市的主流生活方式。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