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观察

联合国点赞、韩国学习的农村淘宝再升级:信息化拉平城乡鸿沟


曾经大迭代过三次的“农村淘宝”战略,又升级了。

阿里巴巴农村淘宝日前发布公告称,网站、APP将于6月1日正式升级为“手机淘宝家乡版”,与旗下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实现系统通、商品通、服务通(以下简称“三通”),借以升级村淘战略。

在“下乡”前期,针对于成熟城市市场不同的碎片化、初触网的农村市场,设置独立的app,是为了培育、普及农村的电商市场。

如今江河入海,农村淘宝全面拥抱阿里生态体系,意味着前期的市场培育工作已见成效现在,通过加入淘宝给农村市场多提供近亿商品,是通过“供应侧改革”,来呼应农村电商市场的各项升级。

下乡三年,联合国点赞

阿里下乡,始于三年前。

自2014年阿里上市,把农村市场作为三大战略重点之一后,农村淘宝的战略已经经历了三次升级。

1.0时代的“千县万村”战略,以兼职为主的“村淘”,其主要据点是村里的小卖部,主要诉求是打通基本的“买卖”交易环节。

2.0阶段。兼职的村淘服务站,升级为了以全职为主的村淘合伙人,在这个阶段,阿里主要搭建了天网、地网、人网三张网,疏通支付等。

3.0阶段,到了2016年底,村淘合伙人改名为“村小二”为,强调其服务角色,村淘进入了3.0时代,其业务范围不再是简单的卖货,而是进入“服务时代”,村淘的战略重点也从“三张网”转向“三个中心”:生态服务中心、创业孵化中心和文化公益中心。

从以上三个阶段可以看出,阿里的农村战略,越来越向成熟市场的电商战略趋同。

但从产品形态来说,从1.0到3.0三个版本,农村淘宝和针对相对成熟市场的淘宝、天猫体系,对应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市场————刚刚接触电商的农村市场,和相对成熟的城市市场,而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解读,对应的其实是中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这种精准匹配农村电商现实状况的战略选择,效果甚伟。经过三年的布局,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已经覆盖全国29个省、近700个县域(含建设中)的3万多个村点。

阿里的村淘战略甚至还扬名在外。

最近,堪比韩国版CCTV的国家电视台KBS,播出了一档关于中国农村电商发展的节目,猛夸中国农村现在发展势头有多好、农村淘宝做得有多好。

在节目中,山东菏泽的农民,通过农村淘宝卖自己家鹅蛋,一个鹅蛋可以到4到8块钱,一个月的收入能达到1万块。再比如,大别山里的一个养鸡户上了村淘后,一年线下线上收入几千万。

韩国”CCTV”来阿里取经,也许是为了“学以致用”。不仅是韩国,联合国也为村淘点赞,联合国甚至请了农村淘宝的村小二去宣讲村淘经验。

可以说,阿里下乡三年,成效可鉴。

江河入海,拥抱海量资源

前三年的硕果累累之后,为何农村淘宝要全面拥抱阿里生态?

自2014年下乡战略启动,此次升级,是步子迈得最大的一次。

具体而言,“三通”项目的启动,意味着两大变化。

第一,提高供应端的丰富性。

农村淘宝APP在系统通正式实行后,与手机淘宝合二为一。意味着农村淘宝平台能够更好的拥抱阿里巴巴的电商生态体系,并利用生态体系的资源让海量的优质商品高效下沉到农村市场,让村民能够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消费和服务体验。

“商品通实行后,村民能够选择的签约商品数近亿。”农村淘宝“三通”项目负责人蔡勇介绍。“和淘宝、天猫同一盘货,三方在同一体系内全面打通商品库,让优质商品更全面地下沉覆盖农村,并通过高度定制服务、大数据算法等手段,精准挖掘村民最喜爱的大小家电、日百快消等商品,既让村民买的放心,用的安心。”

第二,千人千面,精准链接。

村民可以根据所在地区进行页面切换,在所属地区的商品库中淘到自己心仪的产品。蔡勇称,在手机淘宝端,农村淘宝也将联合品牌商和村小二,通过前期村小二沉淀的农村用户数据更精准的服务农村用户,针对农村市场和村民消费习惯开展各类品牌营销活动,不仅为村民推荐个性化商品,也让村民和城市消费者一样,实现网购时的“千人千面”。

第三,消灭城乡消费鸿沟。

农村市场拥抱阿里生态体系,从二元结构到一元结构,阿里意在通过供应一致的商品体系,通过体验一致的服务体系,来消弥城乡消费之间的巨大鸿沟,来呼应农村市场的消费升级。

要实现真正的三通,阿里手里的砝码在于前三年的布局,阿里通过村淘服务站,链接起了3万多个村庄,已经打通了信息流、物流、支付流,搭建了基础的电商设施,接下来,阿里要做的 ,就是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

比如,服务通所起的作用就是要物流物流基础薄弱的农村也同样实现网货的快速触达,针对有能力和有意愿把货通到农村的商家,农村淘宝将联合菜鸟网络承接商家下农村的物流需求,通过省级、县级物流仓的能力,快速打通县到镇到村的二段物流体系。

五万亿农村市场,或将迎来全面升级

阿里对农村市场的重视程度,不亚于“全球化”。

马云本人,也曾亲自去浙江遂昌、陕西延安等农村淘宝试点地区考察。尽管已经进行了三年的市场培育,农村电商市场,依然处于发展阶段。

数据显示,中国农村网民截至2016年年底为2.01亿人,相比2015年仅增长526万人,增长速度相当缓慢。同时,网络对农村居民的渗透率仅为6.3%,2015年,农村居民消费支出5.6万亿元,其中约0.35万亿是通过网络实现的,农村人均网购支出不到600元。

空白越大,未来的增长潜力越大,这是再造阿里电商板块的巨大机会。

从潜在业务规模来说,目前,农村人均网购指出不到600元,而根据艾瑞4月的预测报告,2017年中国的人均网购开支将达到12198元人民币(约合1836美元),远远高于农村的600元,而农村市场恰恰是很多品牌的线下渠道也没有到达的基层市场,这个空白需要电商填补。随着消费升级的到来,这意味着农村市场的潜力巨大。统计显示,未来农村市场的网购规模有望达到空前的5万亿。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农村市场虽然已经初步触网,但是信息化的程度依然很低,而阿里的农村战略,一方面满足农村市场的消费升级需求,另外一方面,如同一列高速的信息化列车,驶入了广袤的农村田野,给了农民“上车”走上信息化高速公路的机会。

过去,传统的线下连锁商超和大中型品牌,除了国有的供销社零落布点之外,对农村市场选择了忽视,原因是农村虽然人口多,但收入低、消费能力不高,而且,供应链成本高。

而电商领域,阿里是第一个吃螃蟹的,走到了一个没有竞争参照的“无人区”,阿里必须从头搭建基础设施,摸索服务方式,然后在实际运营中不断修正、优化、升级。

但另一方面,在这个空白的市场,阿里以互联网为切入口,以信息技术赋能农村,提升乡村生产效率,用互联网重塑农村经济,增强农民在信息时代的竞争力。

通过“互联网+小农经济”,让特产进城,提高农民收入,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另外一方面,丰富的商品下乡,又激活了农村的网购需求,促进了大农村市场的消费升级。

而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则是让全民共享信息化成果。与城乡二元经济机构相对应的,是农村和城市之间巨大的信息鸿沟,与互联网失联的很多农村,成为了信息化时代封闭的孤岛。而电商下乡,就是用互联网和商业文明链接起农村、农民、农业,让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一步跨入互联网时代。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