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

潜伏钱宝网维权群五日,“宝粉”坚持“信雷哥不报案”在拷问谁?

 对于钱宝网千万“宝粉”来说,“元旦快乐”这四个字注定不会出现在新年的字典里了。2017年12月26日,黑云压城许久的类“庞氏骗局”的钱宝网终于在新年钟响的前一刻暴雷。

在漫天舆论对钱宝网及张小雷口诛笔伐之际,笔者“潜入”钱保网维权群5天的所见所闻,与外界硝烟弥漫的景象不同,“宝粉们”的反应令人惊愕不已,笔者甚至一度怀疑他们是否是真的受害者。

“宝粉”们的心理历程可一言以蔽之——自我安慰的变相与升级,自欺欺人的模式更迭不断。

第一阶段:事发之初,“宝粉”们质疑公安官方信息

事发之初,“宝粉”们为我们上演了一出生动的“不信邪”,甚至有人号称动用关系查过没有此事,放宽心“全仓”。当然,这也能让人理解,毕竟谁也不相信以自己的“智商”真会掉入一个巨大的陷阱里。

第二阶段:预料之中的“维权语论”——各种“维权群”诞生

随着事态发展,各种“维权群”陆续诞生,群中陆续有人分享一些 P2P的相关资料知识,叫嚣着无论如何先挽回一些损失再说。

至此阶段,依然可以理解,然而接下来的发展却令人大跌眼镜。

第三阶段:“维权群”变身“取暖群”,“信雷哥,不报案”

由于言论敏感,腾讯陆续封杀了一些维权群,“宝粉”们开始将战场转移,笔者被拉入了多个支付宝群,继续“取暖”。“取暖”之余,群中的“宝粉”们已经互称为“家人”。

在笔者入群五日中,各个群主体声音如下:

1、 勿报案。

群里不断有人呼吁不要报案,同时给出了以下逻辑:既然张小雷都自首了,干嘛让我们报案?报案就会坐实非法集资的罪名,大家的钱就拿不回来了。与此同时更是有人在群里发出一位大姐与公安的通话录音,坚持不报案,引来群中“家人”的一片点赞。更有甚者赌咒发誓,就算钱宝真倒了也不报案。

2、钱宝网有实体,不是非法集资。

这种声音该是撑起“宝粉”们信心的重要支柱了。而且此类证据也最为繁多,不时有人分享发送列举各类钱宝的实体企业以及市值盈利情况,然而市值盈利真假却无从考证。甚至在微博之中有人发布一些从钱宝购置的物品来证明钱宝拥有实业,并非非法集资。

3、列出种种张小雷的贡献,称其为“良心企业家”。

此类声音应当是强化“宝粉”们“信雷哥”的信心所在了。众多“宝粉”不断挖掘钱宝的公益事业,搜罗张小雷的公共场合的“良心言论”,转发最多的莫过于一句“宁尔等负我,我绝不负尔等”。甚至有人竟挖出2016吉林的一份高中语文试题中关于钱宝网正面形象的文章:《张小雷——让农民拥抱资本市场》。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4、“好消息”不断,现在是黎明前的黑暗,“宝粉”挺住。

12月31日开始,陆续有所谓的好消息不断在各个群之间互相转发。有欢欣鼓舞的,有质疑的,也有继续加油给“家人”打气的,多是呼吁挺住,切勿报案。

直至此刻,笔者已完全退出删除各类“宝粉”取暖群。笔者不愿意把这些令人诧异的现象形容为荒诞怪异,作为一个旁观者,不能站在围墙之外去评判围墙之内的光怪陆离。然而,雪终会融,梦终会醒,所以有些丑话也得说道说道。

事实上,每次类似平台的倒闭,总会有人打算出国避一避;有人打算离婚,切割债务;卖房卖车更是见怪不怪。

有人对“宝粉”们的态度是悲其不智,这种不智体现在两个地方,其一是看不清钱宝网“庞氏骗局”的本质,对此网上不少人对其运营模式的分析已是鞭辟入里。其二是钱宝暴雷之后,“宝粉”不配合官方工作取证,而是不断寻找牵强附会的资料来为张小雷洗白,继续为自己造梦。

然而“宝粉”们这样做真的是维护自己利益的最好方式吗?未必,随便列几个原因:

第一:就算最终事态如“宝粉”们所愿,张小雷无罪释放,钱宝网解封。弱弱地问一句:钱宝会员还会继续将钱留在钱宝中吗?

第二:张小雷重获自由第一件事会做什么?可以参考贾跃亭。

第三:从e租宝事件的处理来看,如果有可冻结可执行的资产,应该还能为投资人挽回部分损失。但这次的情况是张小雷自首,那么就得问一下,在自首前,其财产是否被转移?

而令我不解的是,“宝粉”们声称张小雷是被强制拘留,这引发了他们的强烈不满!“宝粉”们,你们应该希望他是被强制拘留才对啊!

在《滚雪球》一书中,巴菲特提到一个观点:“我是一个不错的投资家,因为我也是一个企业家;我是一个不错的企业家,因为我也是一个投资家。”怎么去理解这句话?说白了,一句话,看得懂才考虑投资,看不懂勿碰。

一位资深理财人士告诉我,当你能够回答下面四个问题时,就代表看懂了这家企业——

1.这家公司靠销售什么商品和服务获取利润?

2.它的客户为何从它这里采购,而不选其他机构的商品或者服务?

3.资本的天性是逐利。眼看这家公司坐享丰厚利润,为什么其他资本没有提供更高性价比的商品或服务,抢占了它的市场份额,或逼迫它降低利润空间呢?

4.假设同行挟巨资,或者其他产业巨头挟巨资参与竞争,该公司能否保住乃至继续扩张自己的市场份额?

天上掉馅饼,地上或有陷阱。古语有云,财不入急门,私以为踏实工作、认真理财等赚慢钱思路,应该是一种常态和共识,切莫为求一夜暴富,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但是,道理谁都懂,当局者如果就是愿意“迷着”谁又能奈何?

[!--page.stats—]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