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信息时代中,包括人工智能技术在内的多项技术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创新。将人工智能技术灵活的运用到医疗领域中,能够更加准确、科学的识别诊断方案,为患者提供更佳的治疗,能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推动力量。对此,人们必须对人工智能技术引起重视,全面开展医疗领域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研究,将其作用充分发挥,将其价值深入挖掘。
中国天坛医院与人工智能公司安德医智昨天在北京联合举办全球首场神经影像人工智能“人机大赛”。天坛医院是世界规模最大的神经系统疾病诊疗中心之一。
由中国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人脑保护高精尖创新中心以及人工智能安德医智共同研发的医疗AI机器“BioMind天医智”,战胜了来自全球25名神经系统领域的“最强大脑”。
在脑肿瘤的比赛中,AI机器人不到15分钟就完成225个脑肿瘤病例的诊断,正确率达87%,同样数量的病例,来自全球神经系统领域、工作经验不少于十年的15名医生,则在30分钟内完成,正确率为66%。
在第二场脑出血血肿预判比赛中,AI机器人同样在正确率和速度上完胜人类医生。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影像学中心主任高培毅教授,也是“BioMind天医智”的“老师”,认为AI机器人比赛结果并未达到预期,“成绩一般般,因为只松散地学习了三个月”。他说,按照AI机器人的工作效率,目前天坛医院神经影像医生一天的“阅片”工作量,它只需不到十分钟。
神经内科专家、北京天坛医院常务副院长王拥军受访时表示,AI机器人最大的意义是帮助年轻医生成长,缓解医生工作压力以及弥补优质医疗资源普遍不足的现状。
他说,AI机器人阅片的正确率,是不少基层医院的神经科医生难以企及的,“即便工作20年,正确率也未必能达到30%至50%”。
他解释说,如果学会肿瘤诊断,一位医生至少要看1000个病例,50多种肿瘤病例就要看到5万个病例,“这对人类医生来说,是一辈子都不太可能做到的”。从目前来看人工智能医疗辅助机器人已经成熟,可以作为医生的好帮手了。
人工智能辅助诊疗,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人工智能对医疗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提高效率,二是降低成本。对AI+医疗需求的大小决定了其价值的大小,也最终决定其市场空间。对人工智能医疗的需求主要基于几方面客观现实:一方面是优质医疗资源供给不足。另一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疾病增长、对健康重视程度提高,医疗服务需求持续增加。
解决医疗资源不足,提升医疗领域生产力是对AI+医疗的根本需求和发展动力所在。解决医生资源不足的问题,在增加供给量方面,培养人类医生的方式需要长时间的投入,没办法迅速响应急剧增长的医疗需求,而且供给量也不是无限增加的。而一旦能够实现机器看病,供给量将会是无限增加。一方面解决供不应求的局面,另一方面能够大大降低医疗成本。
辅助诊疗场景是医疗领域最重要、也最核心的场景,人工智能+辅助诊疗潜在市场空间巨大,至少是万亿级以上的营收规模。目前除了IBM已经在人工智能+辅助诊疗领域进行广泛布局,谷歌、微软、百度等科技巨头也同时在逐步切入。大量创业公司也活跃于这个领域。
在我国这种人工智能系统进入医院还需扫除障碍
一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医学影像分析系统不在我国医疗器械名录内,所以人工智能医疗很可能无法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也就不能上市销售;二是即便可以销售,由于“人工智能读片费”不在诊疗收费项目名录内,许多医院没有动力购买使用这种“机器人医生”。
“临床要用的话要作为医疗器械才能进入临床,要进入医疗器械名录里面,医疗器械一类、二类、三类,里面没有一项是人工智能读片这个项目。医院也有收费名录,名录里面也没有人工智能在里面。”因此,他们希望国家能尽快调整政策,推动各级医院使用优质的“机器人医生”,以提高临床诊断治疗的准确率和效率。
中国“人工智能+医疗”处于起步阶段,应加快前进步伐
中国AI+医疗产业处于起步阶段。从中国的AI+医疗产业图谱来看,产业链各层基本上都有相关企业布局。其特征与全球AI+医疗产业的特征基本吻合:科技巨头偏底层,创业公司偏应用层。
我们梳理了近年来进军中国AI+医疗产业的创业公司图谱,按细分领域分成医疗影像类、医疗大数据类、医疗医保类、医药研发类以及医疗信息化类5大类。除了医药研发类,其他各个领域均有相当数量的公司。
从2010年,人工智能吸引超过300亿美元投资,至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500亿美元。
对比中国,看国外的“人工智能+医疗”处于什么状态
Airdoc作为一家同时耕耘中美市场的医疗人工智能企业,对于当前的市场有着独到的见解。Airdoc董事长张大磊认为中美医疗人工智能市场主要存在四大差异:
一、美国医疗机构拥有更好的诊断一致性,更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
二、美国的各类医疗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更为均衡,国内则主要集中于医学影像
三、医疗人工智能在治疗领域比诊断拥有更加光明的前景,但国内在这方面的布局落后于美国。
四、中国医疗人工智能企业太过局限于对人的研究,但其实微生物和动物市场同样十分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