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观察

作为一株植物,我是如何让AI看病的

 

请输入图片描述

 

文 | 颜璇

来源 | 智能相对论(ID:aixdlun)

首先给屏幕前的人类们问个好——大家好,我是一株朱蕉。

我有一个很洋气的大名,大家可能不太熟,叫作Cordyline fruticosa(L.)A. Cheval,当然了,你要是嫌麻烦,可以叫我小朱。我呢,大概长这个样子。

 

请输入图片描述

 

是不是很漂亮呢?没错,我就是一个集才华与美貌于一身的……植物。最近啊,我听说你们的AI医疗很火,正好,我的身体也有一点不舒服,不如让你们的AI为我看看病吧。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有点疑惑,听说过宠物医院,可没听说过植物医院,听说过AI医生,可也没听说植物AI医生啊,去哪里找AI为植物看病呢?

别急别急,根据我得到的最新消息,宾大的一家研究机构和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IITA)合作,为我的植物同伴木薯发明了一款APP,使用者只需要将手机摄像头对准木薯的叶子,就可以自动框选出叶片上发病的区域,还能根据症状给予处理意见。

这个APP标注了数以万计的木薯作物图片,用来识别和区分木薯上的各种病害,并利用谷歌机器学习框架TensorFlow来训练了机器学习模型。

既然我的同伴木薯都有了智能医生,那我怎么就不能有了呢?接下来,就请大家跟我一起加入我的寻医之旅吧。

 

寻医之旅,正式启程

首先要告诉大家,为我等设置一个AI医生真得非常重要。在中国,你们人类已经启动了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并且力争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到2035年达到26%,到本世纪中叶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毋庸置疑,全世界的绿化率都在渐渐提升,我们植物对医生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近年来,你们人类的消费环境、产品和需求都在发生变化,我等也不例外,对于植物专属的AI医生,我们有三个诉求。

1.寻医第一站:远程

我了解过,你们人类传统线下植物零售门店有着巨大的地缘属性,植物的消费⼈群在消费习惯、消费意识上存在很大不同,有的将我们植物视若珍宝,有的却在我们即将枯死时“见死不救”,弃若敝履,而这也直接影响到植物医生的规模化发展。对植物健康知识的不了解,也影响了你们对植物消费的态度。即使北京已经设立了第一家植物医院,但仍旧很难跨越你们人类的消费惯性。

要怎么办呢?作为一株有才华的朱蕉,我想到了你们人类的远程医疗。没错,植物医治更应该放在线上,这样的辐射范围才会更大,远程给植物看病能让植物消费线上线下分⼯明确,线上主要是解疑和看病,线下主要是体验式的消费和服务。

而在线上提供的植物医治方案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方面是在线咨询,通过结合标准化问答与AI回复的方式,给出用户建议;另一方面是通过原创漫画、文章等形式,将专业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为用户普及相关的植物健康知识。说到漫画,还可以给大家看看我的自画像。

 

 

 

 

2.寻医第二站:倾听

你们人类看病,都讲究一个望闻问切,但是,等你们看出来我们生病的时候,我们早就“病入膏肓”了,所以,如果你们能在我们刚刚染病的时候问一问我们的感觉,提前发现我们的疾病就好了。

在你们人类看来,植物是不会说话的,的确,我们是不会说人类的话,但是,我们一直在试图向你们传递信号。而早就在一百多年前,人类科学家就发现了我们植物会因为本身的健康状况或是周遭环境的变化而发出不同的讯号。但是,由于背景电磁波的干扰,这些讯号很难被收听到。

于是,作为一株有责任感的朱蕉,我想找到一种AI设备,能够倾听我们的声音,我可以“亲口”告诉植物医生——我的茎叶感到十分疼痛,我觉得是有虫子在咬我……

皇天不负苦心人,终于,我在瑞士一家公司发现了一种可以“听到植物说话”的设备——植醇讯号探测仪。这家公司直接把监听设备放进土里和树干或叶子上,以此避免背景电磁波的干扰。

 

请输入图片描述

 

目前,这家公司正在收集不同植物在不同情况下的电讯信号,当收集到的资料足够多时,你们人类就可以分析出不同电压代表的意义,并以此作为替我们植物看病的依据。

3.  寻医第三站:预防

你们人类在疾病上总是喜欢讲预防,我们植物也有同样的需求。事实上,医治只是植物后期的保养,仍旧停留在有标治标的初级阶段,要想治本,还是应该在种植时就让植物根除病灶。

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你们人类要考虑到各方因素。我也听说了,你们人类里很有名的大佬小米,在去年推出了一个叫花花草草的智能花盆,深得我们植物界的喜爱。

听我的同伴说(作为一株穷朱蕉,我是体验不起的),智能花盆能随时监测植物周围环境变化,在植物所处环境未达到其生长所需标准时,给主人提示使其对植物实施有效的照顾。除此之外,智能花盆还拥有着丰富的植物数据库,可以让你们人类更好地了解我们植物界的成员。

 

投我以桃李,报之以琼浆

不得不说,你们人类真是太聪明了,什么问题都能帮我等用AI解决。既然你们人类这么上道,那我们植物界也不能白占你们便宜,虽然我们做不到人工智能,但你们不妨来我们植物界找找“植工智能“。

尽管我等缺乏眼睛和耳朵,但我们仍然能看到、听到、闻到和反应环境线索和危险,特别是对有毒的病原体,植物的感知力量其实比你们人类强多了。

人类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让一群孩子录下侮辱性和赞美性两种话语,然后循环播放给植物听,一半的植物被嘲笑辱骂,而另一半的植物则被赞美,所有的植物都得到了相同的阳光和水份。

最后结果是,那些听了负面评论的植物30天后枯萎了,而那些听了赞美之词的植物却依然健康。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这依赖于我们植物的蛋白质。在我们的身体中有一个蛋白质的胞外区域,它延伸到细胞膜之外,有能力识别化学信号,如生长激素或病原体的蛋白质部分。然后,受体激酶会在细胞内利用蛋白质的胞内域对这些信号进行反应。

目前为止,你们人类对于少数的这些受体功能已经有了了解,而对于受体之间如何相互作用、协调,以及对相互冲突的信号的反应,你们还是知之甚少。

但是,如果你们能搞清楚,这些蛋白质传感器是如何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网络的,就能为你们的AI装上一层“植物皮肤”,在拥有视觉、听觉和触觉的基础上,AI还能够拥有超于正常人类的“感觉”,进而更加敏锐地感知到周围环境的变化,相信这个功能在智能医疗预防和幼儿监护上大有用处。

 

结论:

寻医之旅圆满结束,作为答谢的“植工智能”不知道你们人类能否收到。如果没有收到,那就多花点功夫研究研究,我们植物身上可全是宝。对了,你问我有什么病?

保密。

 

【完】

智能相对论(微信id:aixdlun):深挖人工智能这口井,评出咸淡,讲出黑白,道出vb深浅。重点关注领域:AI+医疗、机器人、智能驾驶、AI+硬件、物联网、AI+金融、AI+安全、AR/VR、开发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人机交互等。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