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王健想不到,在他身故之后16天,海航跌出了《财富》杂志公布的2018年度世界500强的名单;王健更想不到,他去世后不足百天,他精心布局的“海航收购当当”这一招战略棋也寿终正寝。
9月19日,在连续十几次延期答复上海证券交易所的问询函之后,海航宣布终止收购当当。这桩从年初至今被各方看好的打造“中国亚马逊”的资源重组案就此结束。
【王健的ABCD战略:收购当当获得C端入口】
海航收购当当是从去年年初至今最重要的跨界收购之一,其初衷就是海航科技要完成“ABCD”战略。
何为“ABCD”战略?海航曾就此作出解释:“ABCD战略现在已经明确:A(人工智能)B(区块链)C(云计算)D(大数据)。这也是海航集团战略转型的重要内容。为此,海航还将天海投资正式更名为海航科技。
但当时ABCD战略缺了一只角,就是线上流量入口。虽然海航旗下不乏航空、酒店、机场等线下场景,但更需要的是触达用户的流量入口。而用户流量入口,正是当当的优势所在。当当是全国领先的综合性电商,自1999年11月正式开通,销售超过1000万种商品。其中在售图书500万种,百货、服装等超500万种,每天有数百万人来当当,近百万人在当当购物。这些都是让各路资本垂涎的货真价实的用户入口。
这一考量在海航有关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得到证实,该人士表示,收购主要是看中当当在电商领域积累的客户运营经验、大数据和品牌。“目前的资源主要集中在B端 ,而面向C端的当当则可以很好地完善海航的业务板块布局,实现联动协同效应。”
海航每年有8000万人次乘机,和当当的用户都具有“高学历、高收入、高职位”的特点,飞机Wifi解禁之后,机上阅读将成为当当云阅读的巨大流量入口;而且,之前海航已经收购了美国IT供应链公司英迈,英迈图书是美国最大的图书分销商,很多亚马逊的购买,都是英迈发货给顾客;此外,海航旗下的诸多航空公司、机场、包括希尔顿在内的酒店场景资源,如果再得到当当的用户资源和流量入口,就可能在IT、金融领域进行打通,以谋求更大的市场空间。
从哪方面看,这都是个不错的计划。
只可惜天不假年,王健的离开让整个计划起了变数。
【流动性紧张?好买卖还是黄了】
按有关媒体透露,海航内部有种默契,一朝天子一朝臣。海航最新的架构已经变成“两主两辅”,两主是海航航旅和海航物流,两辅则是海航租赁和海航科技。当当的收购案作为“王健路线”的重要内容,也就此叫停。
当然,如果仅是高层变化,可能事情还有缓颊的余地,但屋漏偏逢连夜雨,海航的流动性问题正在爆发。
海航出现流动性问题从去年起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今年1月海航高管公开承认公司出现流动性难题,“美联储升息以及中国的去杠杆,导致很多中国企业在年底遭遇流动性短缺。” 今年年初开始,海航开展了“瘦身计划”,为化解流动性做了大量工作,比如陆续出售华龙证券、广州农商行、永安保险等金融资产,比如出售Avolon三成股权回笼资金。还出售持有近6年的曼哈顿甲级写字楼、通过质押其所持希尔顿(Hilton)连锁酒店股份撬动贷款规模,甚至卖掉了海南的土地资源以回笼资金。最新的剧情是,海航在8月10日向上海市政府控股的锦江国际,以6.71美元的代价,售出了旗下丽笙酒店集团51.15%的股权,海航旗下全资公司海航瑞典随后也将剩余持有的18.5%股权卖给锦江。
这样的情况下,原来收购当当的75亿元,就成了不轻的负担。恐怕也正因如此,从6月1日开始,但此后,海航科技连续十几次发出《关于再次延期回复上海证券交易所二次问询函的公告》,迟迟不能答复上证交易所。好事多磨只为钱,最后还把好事给生生“磨”黄了。
当当无疑是好标的:国内最大线上图书出版零售平台, 2017年的净利润达到了3.60亿元,还有上下游的出版社资源和读者入口资源,更重要的是能补上海航ABCD战略。但在当前的情况下,合算也没有用,因为已经物是人非,而且海航恐怕真的没有钱了。
“海航当当联姻”的商业逻辑并没有错,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不由让人叫一声“可惜”。
(转载自网络,请勿以本号名义再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