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一系列新技术的兴起,让那些多年以来被各个行业所熟悉的创造价值的范式,正在逐渐被重构。
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数字化和智能这两大主题置于经营和增长的核心地位。
但大多数时候,业界更多地将目光和资金聚焦于算法和数据,却忽视了另一个关键驱动力:算力。
知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在上世纪60年代曾预言,“计算能力未来将作为一种像水和电一样的公用事业提供给用户”。这不,最近Gartner公布了最新的x86服务器调研数据,就引发行业内外广泛关注。
近日,国际权威研究机构Gartner公司公布了2018年第二季度全球服务器市场调查报告,本季度位居出货量前三位的厂商仍是戴尔EMC、HPE和浪潮。浪潮服务器全球市场份额进一步增长至9.1%,位居全球第三;中国市场销售额为29.1%,蝉联中国市场第一。 这意味着在世界范围内的“算力竞赛”中,中国企业展现出了令人惊艳的实力。今天咱们就聊聊计算力究竟为何重要,以及中国企业科技战略的关键指向。
【计算力是智能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在历史进程中,家国朝代会随着时间更迭,同样在技术的推助下,商业模式也会出现更迭。每一次生产力要素的改变,都将直接导致商业范式的变革。
回顾十年来全球市值TOP10企业的变迁史,不难发现,传统企业正在被迫让位,埃克森美孚、中石油、沃尔玛、中国移动、微软、AT&T等老巨头的排名早已不复昔日辉煌。科技企业则快速上位,苹果、亚马逊、Alphabet、微软、Facebook、阿里巴巴、腾讯等信息技术公司,雄踞了全球市值TOP10的7席。
而这些新经济企业的共同点,就是从不吝啬对计算力的大规模投资。
亚马逊的AWS业务率先布局云计算,苹果领衔AI计算芯片研发,BAT加速建设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等等,根据中国互联网数据中心(IDC)预测,未来5年,全球用于云计算服务的支出将增长3倍,云计算行业的整体增长速度将是传统IT行业增长率的6倍。
或许不难看出,计算力之于智能时代,如同蒸汽机之于工业革命,发电机之于电气时代,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生产力上限。未来,谁掌握领先的计算力,谁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导权。
计算已经成为产业竞争的重要维度,加快驱动生产力跃升和商业模式变革,重塑社会运行结构和组织生态。因此无论是国家经济体、企业经济体及其他科学机构,对算力的争夺都在日趋白热化。
尤其是越来越多的企业渴望落地并应用人工智能,渴望尽快数字化转型,却面临数据和训练任务量的指数级增长。
他们的难题,和世嘉、诺基亚、柯达这些企业曾经面临过的抉择一样:计算力已经成为核心生产力,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去实现未来。
【把握AI机遇,浪潮在服务器市场“坐三望一”】
人工智能激发了产业界对效率增长的期待,也对计算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OpenAI报告显示,2012年以来,AI训练中使用的计算力每3.5个月增长一倍,6年增长了30万倍以上。但是按照摩尔定律,每18个月芯片性能才能翻倍。
巨大需求的驱动下,GPU加速计算、可定制计算、异构计算架构得到快速发展,AI芯片也成为创投的热门领域。
当我们为全球科技企业的“算力竞速”激动的同时,也不妨感叹一下浪潮公司在布局未来科技上的前瞻性。因为在全球服务器市场,浪潮稳居世界第三,奠定了中国服务器市场的行业领军地位,并在云服务器等新兴业务上涨势凶猛。
如今,各大科技企业都在加码数据基础设施的投资,浪潮不仅在CSP服务器市场加速攻城略地,在新兴的AI市场,也与BAT、奇虎360、科大讯飞等新经济企业保持深入合作,占据超过57%的市场份额。
未来随着中国AI在产业界的规模化落地,“计算力三巨头”的故事可能还会改写。
【对内提升算力,向外连接场景:浪潮如何向产业端释放计算力】
骐骥千里,非一日之功。
浪潮抓住了企业云化的风口,并在服务器市场抢跑AI,并非运气。而是在传统服务器市场进入同质化竞争的瓶颈之后,早就开始布局下一个产业突破口。
2009年,在与客户联合研发了整机柜服务器SR后,浪潮就开启了与互联网公司共同研发和设计产品的JDM之路。
简单来说,就是与客户合作(Joint)进行网络化数字化协同作业,从用户需求、架构设计、研发到交付及服务(Design/Development/Deliver)等一整条业务链实现整合,依托浪潮工业化互联网平台的制造能力(Manufacture),提供“一键下单”的个性化生产需求。
用浪潮集团副总裁彭震的话来说,就是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实现计算力供给端与需求端的紧耦合。
通过与各方合作伙伴的协同创新,以敏捷开发、制造、交付的能力,实现计算力生态一体化与多元化场景需求的紧耦合,也让互联网合作伙伴以应用者和创造者的双重身份主动参与到算力提升的企业战略目标中来。
JDM模式创新的打法究竟效果如何,数据不会说谎,最新的市场数据是最为直观的反馈:
在过去的18个季度中,浪潮在互联网行业的市场份额连续12个季度蝉联第一;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发了SR-AI整机柜、瀚海一体机、ABC一体机等创新产品;2017年中国AI基础架构市场增速235%,浪潮占比57%居第一。
“算力是核心生产力”,那么,浪潮究竟是如何将它在多元化、个性化的业务场景中体现并发挥出来的?
我将其归纳为两条路:一是对内的技术提升,即不断增强自身的智慧计算能力,;二是对外链接多元场景,将算力和AI以解决方案的形式与产业进行结合,成为水电煤一样的基础设施。
具体来说,在技术上,浪潮推出了基于智慧计算的融合架构,通过硬件重构和软件定义,让硬件资源在软件的调配下实现弹性伸缩和超大规模持续拓展,从而使数据中心可以像计算机一样运行和管理。
基于此,浪潮不断加强全栈式AI 计算系统能力的建设,专注于整合的计算平台、管理套件、框架优化和应用加速的AI系统战略,为AI用户提供强自适应、高效加速、灵活拓展的AI基础架构系统,实现前端承接多源数据、后端支撑智能应用,加速AI赋能行业。
而在场景层面,浪潮依托全栈软件定义解决方案和OpenStack AI云平台,将自身的软硬件能力与企业的业务场景相结合,形成了端到端的个性化定制解决方案,向金融、电信、政府等行业用户延伸,不断放大AI的应用边界和实用价值。
很多智能算法和解决方案看起来很美,但没有强大算力的支撑和工程化落地的可能,注定只能成为空中楼阁,甚至可能因为强行上马而导致企业陷入“伪AI化”的泥潭。
相比于单纯的技术炫技,将计算力与产业力量深度耦合,给企业带来实际价值的AI,降低运算成本和智能化风险,是浪潮最令人激动的一面。
【结束语】
讲真,智能时代更像是一场算力与场景的双重赛跑。谁能掌握最强大的算力,并率先完成生态平台的搭建,谁就能赢得前面的一片蓝海。
作为智慧时代的赋能者和推动者,浪潮正在将最高级别的生产力工具交到了企业合作伙伴的手中,或许这一产业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王冠雄,著名观察家,中国十大自媒体(见各大权威榜单)。主持和参与4次IPO,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教练。每日一篇深度文章,发布于微信、微博、搜索引擎,各大门户、科技博客等近30个主流平台,覆盖400万中国核心商业、科技人群。为金融时报、福布斯等世界级媒体撰稿人,观点被媒体广泛转载引用,影响力极大,详情可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