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Kerwin
马蜂窝的点评业务被自媒体“有组织的攻击”,事情闹得沸沸扬扬,成为科技互联网的焦点话题,几天下来,回归平静和理性。
马蜂窝已经提起对自媒体和涉事数据公司的起诉,幕后真相尚无定论,但事件对马蜂窝的商誉伤害是不小的,人们普遍以为马蜂窝将估值大跌、融资进程中断。此前投行有过先例,由于涉嫌内容抄袭,自媒体差评被猛烈抨击,腾讯旗下基金就撤回了对差评的投资计划。
但是,最新消息显示,腾讯没有中止投资,以腾讯为首的投资者阵营,仍然坚定完成对马蜂窝的投资。据36氪报道,马蜂窝融资已接近尾声,其估值为20亿美元,处于之前所说的20-25亿美元区间,属于正常浮动范围。
小业务的风波,核心竞争力没有受到影响
有人认为,投资者没有做好尽职调查,导致马蜂窝造假一事被后者所忽视。这个结论是我们作为局外人的猜测,投资人没有对此表态不代表不了解投资对象。事实上,投资人对马蜂窝的尽职调查非常重视,历时很长。据悉,马蜂窝是在三个月前开始的本轮融资,而投资人的尽职调查可能在此就开始了。
而这次被自媒体披露出来的内容抄袭部分,几乎都集中在餐饮点评类。而众所周知,马蜂窝是一家基于个性化旅游攻略信息构建的自由行交易与服务平台。游记、攻略内容才是马蜂窝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其交易和营收多源于此。投资人对企业估值,主要看团队实力、核心竞争力、核心资产的价值等关键指标。投资也是一门生意,核心价值坚挺,团队稳定靠谱,没有理由放弃这样一个优质的独角兽企业。
投资人很懂行,事件背后可能有黑手
在融资的关键时刻突然被人揭发内容抄袭造假,这个时机点实在过于巧合。加上黑公关行为在国内市场竞争中已经屡见不鲜,让人很自然怀疑:马蜂窝内容抄袭事件的背后也可能有黑手在操纵。
黑公关是竞争对手的通用打法,往往是选择在企业融资、上市、新品发布或并购等重要时间节点,串通一些营销号或名头在外的自媒体出面,有组织地通过揭黑、造谣等方式来打击品牌形象。正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很多企业就在黑公关上吃了大亏。比如前几天,伊利“造谣”事件就在当地法院宣判,当事者被判处了有期徒刑。而实际上,按伊利方面的说法,它们近年来受到了损失极大。在案件宣判之后,伊利随即又实名举报前董事长,称其是近十几年来一系列黑公关事件的幕后黑手。
我们局外人只知道市场上有黑公关的存在,而投资者可能亲身接触过不止一次的黑公关事件。作为在商场摸爬滚打多年的投资者,这些套路早已非常熟悉。对于这次事件中马蜂窝是否被人有意攻击,投资人可能早就有了自己的判断。
管理层不躲不闪,直面问题,投资者投了信任票
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则是,马蜂窝管理层对于此次事件的表态基本令投资人满意。
23日,马蜂窝联合创始人兼CEO陈罡,正式回应了近日网上点评数据的相关争议。据报道称,陈罡表示,针对这几天网上出现的“马蜂窝点评数据相关问题”,马蜂窝认真进行了自查,“核查结果显示,马蜂窝在餐饮等点评数据方面存在部分问题,但远没有外界所表述的那么夸大。马蜂窝已开始对相关问题进行整改,并重新梳理工作流程,堵住漏洞”。陈罡并强调,“对相关表述中涉及大量明显‘抹黑’行为,我们将交由法律判定。”
或许大众会觉得陈罡交由法律判定的表态有点强硬,但对于投资人来说,他的表态确认了两个关键点:1、承认部分点评内容存在问题,没有推诿责任,但同时说明,问题内容远没有外界说表述的那么夸大,说明陈罡和管理层还是有担当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没有出现大问题;2、迅速就相关问题展开专项整改,行动跟上了表态,显示出了强大的执行力。
而这两个点,恰恰是投资人判断一个企业或一个项目是否值得投资的关键因素。投资界经常有句话说,投资就是看人,人靠谱投资就靠谱。陈罡和马蜂窝团队在突发事件面前的态度和表现,在投资人看来基本满意。
基于以上这些因素的考量,投资人在危机事件面前,仍然选择了信任马蜂窝团队。从目前的消息来看,投资基本按原来的计划推动向前。反过来,这也说明了以腾讯为首的投资人对于契约精神的充分尊重,这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显得尤为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