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汇丰人寿背靠大树难“乘凉”,银行系唯一亏损成新掌门难题

作者:丹青

来源:GPLP(ID:gplpcn)

日前,银保监会官网公告显示,已经核准Bryce Leslie Johns先生自2018年11月1日起出任汇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董事长。原董事长Ian Moore因退休于2018年8月1日起不再担任董事长。

高管频频变动,新掌门寄以厚望

自2017年开始,该公司人事就变动不断。2017年1月份,因业绩承压,汇丰人寿原总经理高志熙被调回香港。同样来自汇丰集团的雷浩然出任汇丰人寿临时负责人,并于2017年9月26日正式任汇丰人寿总经理。雷浩然曾于2013年时出任汇丰人寿财务负责人,目前也是汇丰人寿的法人代表。

据GPLP君了解,最近一年多来,除了董事长、总经理外,汇丰人寿其他高管也在频频更换,在董事及监事中有6位高管是自2017年11月之后更换。

2017年11月中旬肖鹰出任汇丰人寿副董事长,2018年3月王佩剑于正式出任汇丰人寿财务负责人和财会部门负责人,全面负责公司财务工作。2018年5月加入的董事邓子平则在2007年至2010年担任过该公司总精算师,2011年曾就职于香港恒生保险行政总裁。另外汇丰人寿的多家分公司总经理也在不断变动。

新任董事长Bryce Johns来自于汇丰人寿外方股东汇丰集团,现担任汇丰集团全球保险业务负责人。在加入汇丰集团之前,Bryce Johns曾在花旗银行、宏利保险等金融机构任职,负责保险精算、投资、产品等相关业务,具有二十年的财富管理和保险经验。由于Bryce Johns在汇丰集团负责全球保险业务,他的到来也将让汇丰人寿寄予厚望。

背靠大树难“乘凉”,2018年再度亏损

银保系险企一直为业内关注重点,早前,有母行渠道作为展业支撑,银保系险企背靠“大树”,业务实现快速发展。但是银保渠道占比高,也意味着险企渠道结构过度依赖母行,银保系险企缺乏开拓动力,长此下去,会有‘坐吃山空’的风险。

2016年年报,汇丰人寿保险业务收入中,银行兼业代理达8.22亿元,占比高达96.4%,个人代理和员工直销仅为0.15亿元和0.14亿元。

2017年年报,汇丰人寿保险业务收入中,银行兼业代理达11.57亿元,占比高达97.7%,个人代理和员工直销仅为0.15亿元和0.12亿元。

作为汇丰银行旗下的汇丰人寿,依赖银保渠道的情况非常明显,而且对银保渠道的依赖有加重趋势。

当银保渠道给银行贡献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增幅,远远大于代理保险的规模增幅。市场主体不断增多,汇丰人寿又多集中于银保渠道,必然导致销售成本的上升,这是造成净利润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汇丰银行的网点数量有限,在银保渠道上的竞争并不是十分占优势。自己的个人代理和员工直销渠道也难以发展起来,抵抗政策风险的能力十分有限。

2018年5月末,银保监会下发《关于防范银行保险渠道产品销售误导的风险通知》。《通知》的下发,一方面加强了对保险销售从业人员的监管,包括依法合规履行合同内容说明、免责条款提示等义务,以便产生纠纷后查明事实,但另一方面,无疑加大了银行渠道保险产品销售难度。

2018年的汇丰人寿保费和净利润表现都不如人意,GPLP君查阅数据显示,汇丰人寿前三季度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2.2亿元,在8家银行系寿险公司中,排名垫底。

此外,汇丰人寿也是8家银行系寿险公司中三季度唯一亏损的险企。2018年前三季度,汇丰人寿净利润分别亏损1491万元、5834万元、2319万元,合计已亏损9444万元。此前汇丰人寿在2014、2015、2017年净利润皆为盈利状态,仅2016年亏损1.6亿元。

基于银行是股东的特点,汇丰人寿一定程度上,处于不完全的市场竞争中,或也导致其能力提升、创新稍受抑制,出现了背靠大树难“乘凉”的情况。

GPLP君认为,在“保险姓保”的主旋律下,偏向销售短期理财型保险产品的银保系险企转型会面对更多的阻力和挑战。汇丰人寿应该逐步独立起来,历练出核心竞争优势。被寄以厚望的新掌门到任,希望能带领汇丰人寿走的更远。

[!--page.stats—]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