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观察

600亿票房的盛况,还能延续么?

文丨科技茶馆(kejichaguan)

609亿票房,是中国电影在2018年交出的答卷。

2018年12月31日晚,国家电影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票房首次突破600亿元,同比增长9.06%,实现票房新高。

600亿曾是业内人士无比期待的一个数字,这意味着我国电影票房已经与北美票房持平,虽然随着汇率的增长,两者之间仍有一定差距,但票房新高已经证明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强大实力。

但与此同时,不少人认为,中国电影票房增长率三年来首次低于10%,这是不是意味着,中国电影票房的增长速度将要放缓呢?

猫眼电影于近日发布了《2018中国电影市场数据洞察》,阅读这份报告,也许我们能更多电影行业的信息。

600亿的目标终于在今年完成了,但增速放缓,屏幕数量的红利快要吃光,复购率的提升在未来会变得更加重要。

春节档依然坚挺,是全年四个重要档期中最亮眼的时间段。此外,暑假档、春节档、贺岁档的票房相比上年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小镇青年的观影需求是有一定天花板的,在经济整体下行的形势下,指望继续拉动消费的期待增效恐不明显。

互联网红利对影业的加持十分明显,线上购票的消费趋势愈加明显,但同样,增速放缓。

观众选择更加多元,口碑是观众选择影片的重要因素,口碑营销的效应继续增强。评分虽不能完全反映影片品质,但评分低依然意味着影片不符合中国大部分观众的审美。

头部效应继续增强,6支电影贡献近30%的影片票房,同时331支长尾电影加起来的票房仅占0.9%,高回报之下,高风险也同样不能忽视。

本土电影崛起的同时,我们自然不能忽视新生代电影人已经占据了主流事业。经过数部电影的积累,新生代电影人运用当下观众喜爱的电影语言,已经形成强大的影响力和市场号召力。

超英电影单片吸金能力继续上扬,漫威英雄依然是全球性大IP, 好莱坞工业续写传奇。

“印度电影”已经成为品质的象征,进口电影市场中,印度电影的票房超然。

假期观影成为新的消费趋势,上映档期也成为了核心的竞争资源。

预热、预售、点映等环节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已经能为电影票房发挥巨大的作用,各流程和环节逐渐标准化,但于此同时,标准化也使得电影宣发变得愈发困难。

随着IMAX,DOLBY CINEMA等新型影院崛起,影院市场也加速洗洗牌。新开影院数量持续降低,小品牌电影院生存不易。

大片狂潮席卷全民,中国电影观众的观影频次正在提升,对电影从业者来说,现在同样是不可错失的机会。

虽然新开影院降低,但随着观影频次的提升,观众更愿意选择不同的影院进行体验,影院竞争虽然更加剧烈,但对新影院来说,提升设备做好服务,也具有吸引新观众的能力。

在最后,猫眼电影对2019做了展望,新的一年电影市场可能会出现新的趋势,但高质量的影片,仍是制胜的终极方法。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