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舜耕山人
来源:GPLP犀牛财经(ID:gplpcn)
明德生物(002932.SZ)上市第一年就收获了一个增长率为负的净利润。
根据明德生物在4月25日公布的2018年度报告,明德生物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1.76亿元,同比增长6.82%;实现净利润6141.98万元,同比下降6.22%;而扣非净利润为4957.21万元,同比下滑16.29%。
明德生物是一家专营医疗检测用品的企业,包括体外检测设备和体外检测试剂。其生产销售设备可适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脏疾病、妇产科等检测和普通健康体检。公司成立于2008年,并于2018年7月10日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上市第一年业绩变脸
具体来看,在报告期内,公司POCT快速诊断试剂营业收入为1.54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87.24%,是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明德生物表示,公司的主营产品为POCT快速诊断试剂与快速检测仪器,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公司收入规模持续增长,已经成为国内体外诊断领域尤其是POCT领域主要供应商之一,在该细分领域已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竞争优势。
从衡量产品盈利水平的毛利率来看,2018年明德生物毛利率为77.10%,比上年同期降低了4.76个百分点。公司方面称,主要是部分产品报告期销售单价下降所致。
GPLP犀牛财经认为,利润同比下降不到一成还不算太糟糕,也不至于让投资者神经紧张,但这是明德生物上市后的第一份年度财报,业绩变脸还是让人感到诧异。
一般来说,上市本身给公司带来了数额巨大的,没有还款压力的资金,公司在这一年应该会有比往年更好的表现。
但现实情况是,由于在早些年头,很多公司为了满足上市条件可以做高利润,上市之后后劲不足,利润一年内就能变脸,让投资者吃了不少苦头。因此,市场上形成了“特别重视上市第一年利润增长率”的习惯。
而明德生物此前已经发布了利润预增的业绩快报,之后又改口说利润预降,结果年报出来利润果然同比下降。这样一来,一个本不算太差的利润水平被市场抱以冷眼,明德生物在大盘上行期间基本没有什么表现。而且大盘颓势一现,明德生物的股价说跳就跳。
投资失败,或许不该
真要认真分析,说明德生物自己没做好工作导致利润下降倒也没冤枉它。GPLP犀牛财经发现,2018年8月,明德生物公告出资1000万元投资了一家内分泌代谢病诊断的新三板挂牌公司——迈德科技。按照当时的协议,明德生物将以22.92元每股的价格,买入迈德科技定向增发的43.63万股股票。
然而,2019年1月3日,明德生物发布公告称,由于一些意料之外的变动,这一股票发行方案被取消。而明德生物也认为公司无法再实现“引进内分泌代谢病诊断技术”这一投资目的,于是宣布中止该项投资。
明德生物第一次资本运作的尝试也因此宣告失败。虽然投资对价仅为1000万元,而且由于公司尚未认缴相关款项,所以不需要支付相关的违约赔偿。但是,和净利润下滑一样,本次投资未成功的象征意义大于其实际意义。对于这些“第一次”,如果没有交出满意的答卷,势必会影响投资者甚至公司内部人对公司的信心,尤其是这些“不利”还有可能相互传导——如果说,投资不成功打乱了公司的部署,以至于导致公司未能收获预期利润。这听起来就很像是一个合理的说辞。
“水逆”何时退散
近两年,人们喜欢把运气不好归咎于“水星逆行”,因而有了“水逆”的说法。照这么说,明德生物肯定就是陷于“水逆”。那么,明德生物该怎样才能逃脱这虽然还不明显,但已经略成趋势的循环呢?
明德生物深耕多年的领域,就是上文所提及的那些专诊一些专科疾病的医疗器械。这些设备的潜在市场能不能给明德生物提供长期稳定增长的机会呢?单从心脑血管疾病检测这一块儿考虑,绝对是可以的。考虑到老龄化进程在未来数十年内都会加剧,那么对心脑血管的诊疗需求也会增加。明德生物与其致力于拓展其他业务条线,不如多考虑把自己原本专注的领域做到最好,或者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
从当前看,形势显然是严峻的,明德生物应当在其最熟悉的领域中进行拓展,因为他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上下游渠道,而不必在产品更新时支付或承担横向多元化时所需的成本或风险。明德生物明明处于一个未来比较明朗的行业,而它又是这一行业中规模较大经营较成功的企业。虽然现在看起来面临一些即时的问题,但最多是数据上看起来不够靓丽,其基本面并未发生实际变化。
只要明德生物的管理层头脑清醒,不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或在战略上过于冒进,公司长远的发展势头还是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