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微温
来源:GPLP犀牛财经(ID:gplpcn)
近两年,汽车行业整体发展不如从前,但有一支另类新军表现优异,无论是销量还是市场占有率都呈直线生长趋势,它就是新能源汽车。
靠着国家政策补贴、不限号出行及免去部分地区摇号政策等政策优势,新能源汽车迅速得到了部分人群的认可,获得了部分市场,自然也受到企业和资本的青睐。
这一次,首钢也坐不住了。
4月25日,北京首钢新能源汽车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为9.5亿元人民币。据GPLP犀牛财经了解,最大股东是北京首钢股份公司,持股比例47.37%,认缴出资额4.5亿元。公司法人代表为齐杰斌,同任首钢智新迁安电磁材料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负责人,以及首钢智新迁安电磁材料有限公司的经理。
首钢造车?这应该是许多人得知这个消息后的第一反应。毕竟近些年来造车势力的根脚参差不齐,不说互联网圈的何小鹏、李想这些人,连实业大佬许家印也都走上造车路,那么首钢造车也不足为怪了。
没说造车,但入局新能源汽车行业
作为一家传统制造业的大型企业,首钢不专注于老本行反而转身去造车是因为传统工业不景气了吗?据GPLP犀牛财经了解,首钢的老本行传统工业依旧发展不错。
4月26日首钢股份发布了2018年的财报,财报显示2018年首钢实现营收657.77亿元,同比增长9.18%;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04亿元,同比增长8.73%;基础每股收益为0.4544元,同比增加8.73%。
可见首钢想要造车与原本产业链没有直接联系,那么首钢为何要插手,这就要从首钢投资说起了。
2017年底首钢方面为了效应国家支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首钢基金旗下的新能源汽车基金分别向北汽新能源和新势力造车者车和家,前者是我国现阶段电动车型连续六年的销售冠军,后者在4月初发布预售过程中仅用3个小时就收获4万订单的强大汽车制造厂商。看着自己投资的产业这么火爆,首钢动心不足为奇。
2018年10月份,首钢方面就曾表示,想成立合资公司涉足新能源汽车产业,只是由于一些因素,直到今年4月份,该公司才正式成立。经GPLP犀牛财经调查,北京首钢新能源汽车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技术服务;销售机械设备、钢材;技术进出口、代理进出口等等,并不提及汽车制造方面,但就目前来说这些尚未可知。
首钢为何不早进场,而是选择当前这个时候呢?显然公司有多方面的考量。
首先就市场方面,新能源汽车当下已经趋近成熟一些。根据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新型纯电动新能源汽车的续航最低标准已经达到了250公里,其最高补贴价格也仅为2.5万元,对比去年150公里最低的续航里程,补贴金额最高超8万(包含即将取消的地方补助)而言,要求上涨了,补贴下滑,按理说销量应该下滑了。但根据市场专家的预测,2019年新能源汽车将会在去年120万台的基础上提升至170万台,足以表示市场不再完全依赖于政府相关条令,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
再者技术层次上,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基本上进入400公里续航里程的时代,例如吉利新车几何A、比亚迪新车元EV535、唐EV600等,即使是A00级别的轿车,已可达到300公里的续航里程,总体而言能满足了城市居民日常的出行需求。将是当下社会的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的布局越来越广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状况也会进一步被开发。
没风险?首钢别想太简单
尽管当前新能源汽车很热,首钢现在入局新能源汽车行业也是很稳重的选择,但是这不代表该行业没有风险。
近段时间、特斯拉、蔚来两家新能源汽车相继出现自燃事故,新能源汽车到底能不能投放市场已经引起话题,首钢新能源虽然还没拿出任何有关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产品,但是首钢作为知名企业,每个举动都会被公众用放大镜放大,因此首钢的每一步都不能出现差错。
首钢作为传统工业企业,转身做新能源汽车行业领域,落差过大。
一个被冠以污染、一个被冠以环保,大家接受还需要时间,产品的市场使用情况也会被重点针对,只要出现纰漏就可能遭受非议。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行业入局者越来越多,相应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也会增加,但是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市场应用效率等方面还有待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