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观察

每日优鲜的进化论:用“前置仓”重构新零售

每日优鲜员工在送货途中

2015年-2025年这十年将会是新的物种会百花齐放的十年,所有的零售业态都值得重构一遍。

新零售的大幕揭开后,轰轰烈烈地“大跃进”了三年。盒马鲜生可以说是新零售1.0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新物种之一,其他新零售1.0时代的象征还包括以每日优鲜为代表前置仓、以拼多多为代表的社交电商等。

不过反观1.0时代,各种不同的新物种涌现,中间不断有新物种夭折,同时也有新物种的进化。如今新零售从1.0的舍命狂奔,开始进入相对理性的2.0阶段。我们也可以看到,在1.0时代,最有价值的产物之一还属前置仓模式,这不仅打开了生鲜电商的活路,更是新零售2.0的基石。

消费端的价值+供给侧的效率,前置仓成为生鲜电商“标配”

每日优鲜员工在仓内作业

美团虽然关闭了小象生鲜的3 家常州店,但同时加速了美团买菜的速度,从今年1月份在上海设立第一家服务站开始,已经连开十几个服务点。盒马如今正开始“做小”,推出盒马菜市、盒马小站、盒马mini、盒马F2等四个新业态;饿了么通过与全国各地的菜市场打通合作,以“平台模式”进入500城;苏宁小店加入苏宁菜场模块……从去年到今年,生鲜成为电商最活跃的一个领域,也成为创新最多的一个领域。有目共睹的一点是,由每日优鲜率先跑通的前置仓模式成为了巨头和新晋玩家乃至整个生鲜零售行业的标配。

每日优鲜是2014年底创业的生鲜企业,不仅是前置仓的最早践行者,也因此成为生鲜电商的领跑者。

当时,在每日优鲜创始人兼CEO徐正看来,互联网消费人群在变,80后、90后逐渐成为主力,新人群不仅带来了新的货、新的品牌,他们的消费新特点还带来新的模式、新的场景需求。“2015年-2025年这十年将会是新的物种会百花齐放的十年,所有的零售业态都值得重构一遍。”这是徐正创业时的想法。

事实上,生于2015年的盒马鲜生和生于2014年的每日优鲜,早在“新零售”概念被提出之前,就已经以“新物种”的身份存在于市场当中。

在每日优鲜创立之前,生鲜电商磕磕绊绊走过了近十年的时间,但一直没有成功的模式,也没有做大的企业。但所有人最明白,生鲜是一个高频、刚需的市场,所有的互联网创业都不会放过这个需求。对于生鲜零售的重构,徐正考虑的是两端靠近:向上,更靠近源产地,直接与农户对接;向下更靠近消费,将仓库搬到消费者身边去,这就是前置仓。

坦率讲,新零售概念热起来之后,确实呈现了百花齐放的景象,但遗憾的是很多所谓的创新都是昙花一现。在徐正看来,如何评价一个新物种是不是有价值,有两点依据:一是对消费者而言,是否产生价值,是否带来更好的体验。二是从供给侧来看,是不是效率更高。“消费端的价值和供给侧的效率,是判断一个商业物种生命力的两个基础。”

前置仓不仅提供了更好的用户价值,用户买生鲜可以更好更快,且明显提升了供给侧的交率。“一个创新既有价值又有效率,这是特别值得All in去打透的事情。”徐正表示。

趟路,填坑,十年谋“势”,三年布“局”

在2018年初,业界还在对前置仓这种模式存在争议。但随着2018年下半年开始,生鲜电商发展进入快速道,前置仓已经成为新零售企业的标配,无论是盒马鲜生、每日优鲜这样的新物种,还是沃尔玛、永辉超市这样的传统企业,亦或是苏宁小店、京东便利店、美团买菜这样的新旧结合体,朴朴超市、叮咚买菜这样的新进玩家,都搭建了前置仓。好在,All in几年的每日优鲜,已经把前置仓模式跑通。

据每日优鲜的公开数据,它已在全国拥有1500多个前置仓,覆盖近20个城市。每日优鲜CFO王珺此前透过的信息来看,每日优鲜通过三四年的不断试错,在全国范围内跑通了前置仓的模式,并且这种模式带来的结构成本优势已经开始显现:在每日优鲜拥有近300个前置仓的北京市场,它已持续10个月实现正现金流,并达到了近10万元/平米的年坪效,这个数据5倍于传统商超。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每日优鲜要在前置仓这件事上如此用力?要All in,用三四年的时间,去把这个模式跑通、打透?这要从徐正的战略思维去复盘。

一个好的创业者,不是盲目追风口。新零售确实是一个风口,但这也是一个全新的商业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要不断变化,才能在这个风口安全着陆。在这样一个快速变化的风口,创业企业应该如何切入呢?徐正认为要从“势”、“局”、“点”三个层面考虑整体战略。

势,就是要看这个行业在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零售是一门慢生意,更考验操盘手长远的洞察和眼光。做一件事情一定要看十年,这个行业配套的基础设施10年后是什么样的?”徐正认为对零售而言,消费者的代际变迁、圈层升级以及新技术的革新,都可能催生新业态,他判断十年后前置仓将是关键的基础设施,如同盖大楼的地基。

局,就是用三年时间打磨一个业态,提升用户价值和商业效率。他给出了3条判断业态是否被打磨成熟的标准: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化,把重复的事情系统化——这一点,恰好就是每日优鲜前置仓进化的过程。如果说未来的新零售是一个可以无限加高的大楼,那么前置仓就是地基。用三年时间打一个坚实的地基,将来楼就越盖越高。反之,如果直接从地面起楼,不打地基,这楼很快就会倒下。

点,做一年,企业CEO每年都必须聚焦于企业的“生穴”与“死穴”,做好关键决策。“像拳击一样,进攻的三个点是什么,要保护的三个点是什么?找准了这两件事,其它起码CEO不应该管。”

每日优鲜员工在仓内作业

每日优鲜可以说是前置仓的开创者之一。开创者就意味着要去试错,趟出一条路来。比如,前置仓运营效率取决于备货:如果准备多了卖不掉,就是浪费;如果备少了,又白白错失了销售机会。

每日优鲜有1500多个微仓,每个微仓经营近2000款商品,这样的数据靠人脑和经验来判断已经无法支撑,只能依靠AI算法。但所有人都知道,AI是要靠数据不断“喂”出来的,一开始必然要经过数据少、算法不准确的“人工智障”阶段。把AI训练出来了,就可以大规模复制,微仓的配货越来越科学,效率也就越高。但“人工智障”是一个必须经历的阵痛。“不要觉得智能化上来就是春天。能不能走过人工智障那个坑很重要。”徐正表示,每日优鲜经历过人工智障带来的效率暂时的下跌,知道那个过程的不容易,“很多公司可能走不过去。”但忍过去的公司,真实现了人工智能,就会越跑越快,效率越来越高。

在懂懂笔记看来,早在“新零售”概念被提出之前,每日优鲜便已经是新零售1.0的大潮中颇具代表性的新物种。同时,每日优鲜还是新物种里相对低调、稳重的企业。我们看到很多所谓的新零售企业一夜冒出来,又很快消失,但每日优鲜用了几年时间All in,把地基打好,正是徐正所说的“十年谋‘势’,三年布‘局’”。

深耕,提速:打透消费者的口袋深度

今年以来,所有新老物种都开始加码前置仓模式,而从2015年就开始布局前置仓的每日优鲜则凭这一模式的优势,在月活和粘性等指标上,都远超其它生鲜电商。从TrustData的数据来看,每日优鲜月活达680.8万,相比二、三梯队优势明显。

除了月活,懂懂认为更有价值的一个数据是用户粘性。在别人刚刚开始建前置仓的时候,每日优鲜已经在过去一年间开始拓展全品类,加码食材、预包装食品、日百等。这一举措不仅进一步提高了它的客单价,也满足了用户更丰富的消费需求,增加了用户粘性。根据TrustData的数据,每日优鲜的用户粘性在2019年Q1同比增长了24%,它还以49.2%的份额吸引了生鲜电商市场近一半的新增用户。

每日优鲜把地基打好,后面建楼就会越来越快,从生鲜到全品类扩张也变得顺其自然。而没有打好地基的企业,需要一边建楼一边重修地基。所以,虽然所有巨头都扎堆生鲜领域,但每日优鲜还是可以以49.2%的份额吸引了生鲜电商市场近一半的新增用户。

要说建仓并不难,难点在于养仓,把一个仓的运营效率真正提升起来。据王珺透露,每日优鲜已经打磨出数据化、智能化的前置仓运营管理系统,可实现用大数据赋能选址、选品、供需补货、配送路径优化、动态营销等环节,以推动前置仓模式在全国多城市规模化、系统化复制。

这恰恰就是徐正所说的“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化,把重复的事情系统化”,当这些都跑通了,就可以快速复制,开始深耕。

从目前每日优鲜对外透露出来的信息,深耕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做大,二是做全。每日优鲜会将前置仓从仓均面积150平米左右的1.0版本升级至面积300-400平米的2.0版本,仓内SKU也将从1500个增加至3000个。

前置仓是生鲜的切入口,但从徐正所讲的谋十年“势”来看,每日优鲜并不会局限于单一上线上菜市场,而是要往基于生鲜的全品类及密切相关的产品去扩张,从最初的水果、蔬菜,到更多的食材、食品,以及日用百货。

做大做全,对于消费者端可以有更好的体验,而于供给侧端则可以提高客单价,进一步拉低成本、提升效率。也就是说,在打透消费者的口袋深度的同时,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便利和实惠,每日优鲜这一新物种的优势将会进一步被放大。

【结束语】

当前,很多创业公司追风口,追的是概念,而忽略了价值。前置仓在消费者端和供给侧端都产生了价值,所以经过新零售1.0的大浪淘沙可以沉淀下来,成为新零售1.0时代最有价值的产物,2.0时代的基石,也成了新型零售公司最关键的底层竞争力。

当然,前置仓还是一个进化中的物种,即使每日优鲜已经打透、跑通,在做大、做全的过程中,还会遇到新的挑战,需要不断进化。进化的过程中,只要看其对于消费者端和供给侧端的价值是不是在提升,就不会跑偏。

“常识背后与众不同的见识,才是你战场上制胜的关键。”徐正很清楚,未来物种的不断进化将是一种常态,每日优鲜还没有长大,没有长成型,还是在不断进化当中。

——————————————————————————————————

微信关注公众号“懂懂笔记”每天第一时间为您奉上最新最热的科技圈资讯~

多年财经媒体经历,业内资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众多,信息丰富,观点独到。

发布各大自媒体平台,覆盖百万读者。

《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微信思维》、《微信力量》三本畅销书的作者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