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三湘印象19亿豪赌惨败:张艺谋走人 深交所14问

作者:松雒

编辑:远风

审校:一条辉

来源:GPLP犀牛财经(ID:gplpcn)

手握“房地产+文旅”两把利剑的三湘印象(000863.SZ),在行业普遍向好的情况下,两大主业纷纷下滑,引发深交所的关注。

三湘印象以房地产和文旅为双主业,2018年房产和文旅双双遇冷,业绩表现不乐观,首现亏损。三湘印象在2016年斥19亿元收购的“观印象”,连续3年未达成业绩承诺,2018年底对其计提11.54亿元的商誉减值准备,是造成公司亏损的元凶之一。

营收萎缩,业绩巨亏

三湘印象2018年报显示,在2016-2018年实现营收分别为67.05亿元、24.74亿元和16.33亿元,3年内营收规模萎缩呈指数增长,其中,2018年公司实现营收不足2016年的四分之一。

过去5年,中国旅游演艺行业快速发展,从2013到2017年,旅游演艺节目台数从187台增加到了268台;旅游演艺观众人数从2789万人次增加到6821万人次,增长了145%;旅游演艺票房收入从22.6亿元增长到51.5亿元,增长了128%。

2018年尽管楼市调控持续加码,但是全国商品房销售仍保持缓慢增速。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7.17亿平米,同比增长1.3%,销售金额为15.0万亿元,同比增长12.2%。

但是三湘印象的主营业务的业绩表现却与行业发展相背离。

三湘印象在2017年文旅业务实现营收为3.50亿元,2018年该业务实现营收锐减为0.76亿元,同比下降78.24%。而公司的房地产业务表现也并不向好。2018年房地产业务销售收入为14.07亿元,同比下降27%,而公司2017年房地产销售收入为19.46亿元。

在行业普遍向好的情况下,公司的营收规模却大幅萎缩,三湘印象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哪个方面?

三湘印象2016-2018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05亿元、2.65亿元和-4.56亿元,2018年同比突降271.85%;扣非净利润分别为6.83亿元、2.34亿元和-10.35亿元,2018年同比骤降541.52%。

扣非净利润亏损逾10亿元,双主业的业绩遇冷确实是原因之一,但是计提大额的商誉减值也是其亏损的元凶。

19亿元对赌惨败,11.54亿商誉暴雷

三湘印象2018共计提了12.44亿元的资产减值损失,最大的一部分是计提了11.54亿元商誉减值损失。

2014年,三湘印象上市第2年,其主营业务–房地产业务的业绩开始出现下滑,在2015年开始着手布局文化产业,旨在打造“文旅+地产”双业务格局。

2016年5月,三湘印象完成了对观印象100%股权的收购,实现了从房地产业务到文化演出市场的跨界。收购对价为19亿元,较评估值溢价13.99%。观印象原股东曾承诺,2015年至2018年观印象归母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亿元、1.3亿元、1.6亿元、1.63亿元,以及对2018年年末的资产减值提供补偿的承诺。

事实也证明高代价收购观印象,并没有成为三湘印象的业绩增长动力,反而成为利润表中的泡沫。

据三湘印象披露的《关于重大资产重组事项业绩承诺实现情况及业绩补偿方案的公告》,2015-2018年间,观印象实际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1.02亿元、1.25亿元、1.3亿元、2761.17万元,业绩完成率分别为100.46%、96.42%、82.48%、16.94%。

且据2018年末的资产评估报告显示,观印象100%股权评估值下调至6.9亿元,这与2016年19亿元的收购价相比,存在大幅减值的情况,所以公司在2018年末对观印象计提11.54亿元的商誉减值准备。

名导服务期限到期,观印象一手好牌打烂

据GPLP犀牛财经梳理,深交所还着重向三湘印象询问了张艺谋、王潮歌、樊跃三位核心导演的服务期限问题。当时收购观印象时,张艺谋、王潮歌、樊跃三位导演承诺自相关承诺函签署日起,在观印象继续服务期限为3年。

而如今3年已到,张艺谋、王潮歌、樊跃三位核心导演的去留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核心,他们的去留将直接影响观印象未来业绩的走向,进而影响三湘印象的业绩。

据三湘印象回复函披露,张艺谋的聘任协议于2019年5月到期,“因张导将承担多项国家级活动的创作任务,暂时未与公司签订服务协议”。而王潮歌和樊跃《关于服务期限等事项的承诺函》已于2018年7月到期,到期后王潮歌和樊跃导演都未与观印象签订服务协议。直到2019年4月,樊跃导演与观印象续签了《武汉“知音号”演出项目维护委托协议》。

名导服务期限已到没有续签,公司业务发展以及持续盈利能力均充满不确定性,观印象一手好牌打烂。

而且,三湘印象股东的股份质押情况较为严重。据2018年报显示,前10名股东中,有7名股东存在股份质押,其中有5名股东的质押比例在95%以上。

另外,三湘印象的管理层也十分不稳定,据三湘印象公告披露,2018年至今,约有10位高管辞职。公司总经理与董事会秘书在过去一年内更换了两次。

频繁的人事变动,也不利于公司的日常运营。

[!--page.stats—]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