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违规办学、制造焦虑,大搞饥饿营销的学而思怎么了?

 

  编辑 | 于斌

  出品 | 于见(mpyujian)

  暑期到来,家长们又要开始为孩子操心暑期培训班的事了。近年来,暑期档正愈发成为各大K12(学前教育至高中教育)在线教育机构和线下教培机构的“必争之地”。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跃迁,知识获取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通过互联网,教学可以不再受时空、地点的限制,知识获取的渠道更丰富更多样。资本市场与行业玩家们显然嗅到了在线教育领域的这一趋势,于是国内在线教育行业在近几年经历了一段快速发展的时期。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份,国内教育学习类 APP总月活跃用户数已经突破 5 亿,活跃渗透率达到44.5%。其中,K12(学前教育至高中教育)、词典翻译、学前教育、语言学习等细分领域发展尤为迅速,K12类APP的月活跃用户数更是接近 2.3 亿,几乎占据在线教育市场的一半份额。

  在线教育市场风口强劲之下,行业玩家们之间也开始不惜耗费巨资抢夺各大招生市场,今年暑期,这一竞争态势更是尤为激烈。从5月份开始,猿辅导、作业帮一课、学而思网校等平台纷纷推出暑期优惠低价课程,又陆续在公交、地铁站、抖音、百度等用户量密集的区域投放广告。据有关媒体报道,仅学而思网校截至今年暑期结束的广告费用预估就会飙升到10亿人民币,猿辅导累计也将达到4到5亿人民币。

  就在各大在线教育平台纷纷下血本抢夺客户之际,7月15日,教育部联合工信部等六部门正式下发了《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这让各大平台“措手不及”。

  该《意见》要求在线教育平台培训内容、培训人员等信息需在今年12月底前完成备案,且在线教师需取得教师资格证或符合相关要求。平台应增设学生护眼功能和家长监管功能,并对所有进校园的APP实施“黑白名单”制度,进入黑名单的平台将被直接下架关停,预计要在2020年年底前形成全国统一的监管体系和行业规范。

  在线教育平台正式迎来史上最严监管时代。

  有关部门对在线教育平台的监管力度日趋严格,究其原因,正是因为近几年K12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滋生了不少行业弊端,在线教育、线下教培行业“乱象丛生”。以头部平台“学而思”为例,它多次出现违规收集用户信息、教师资格未按规定公布等问题。网校问题之外,全国多地学而思线下教培机构更是曾因违规办学被查处关停。

  人们不禁表示疑问:这个已经发展了16年的老牌教培机构到底怎么了?

  饥饿营销、制造焦虑,疯狂学而思引发全国热议

  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故事流传于网络:两个小学同班同学瞒着对方去补习,却在学而思碰到了,双方都很气愤,纷纷指责对方欺骗自己。这大概是当下国内“教育焦虑”现象的最好体现。

  教育焦虑正让无数中国家庭“病魔”缠身,子女教育也日益成为每个家庭头疼、担忧的问题。而在学而思等教培机构的推波助澜下,普遍性的教育焦虑持续蔓延。

  2003年,学而思现任董事长兼CEO张邦鑫与同学曹允东一同创立了“奥数网”。这家以奥数培训为主营业务的机构便是学而思的前身。

  2005年,张邦鑫正式将奥数网更名为“学而思”,专门从事中小学课外辅导。

  2007年,资金并不紧张的学而思率先引入1000万的风险投资,开启了它“开疆扩土”的步伐。短短三年时间里,学而思走出北京,不仅在天津、上海、武汉等多地建立了分校,还向南“征伐”开拓了华南市场。

  2009年,学而思完成了它的第二轮融资,企业扩张不断加快。2010年,学而思正式登陆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成为国内第一家在美上市的中小学教育机构。

  2013年8月,学而思更名为“好未来”。此后又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到2016年底,学而思的股价已经达到了80美元,总市值高达60亿美元,这个成绩在国内教育行业中仅次于行业老大新东方。

  到2018年,学而思已成为教育领域名副其实的巨无霸。相关数据显示,学而思已经在国内43个城市开设了300多个教学中心,线下学生超过100万,线上注册学员接近2000万,员工数量也达到了17000余名。

  回看学而思的崛起之路,我们可以发现学而思崛起的这个阶段正好与所谓的“中国新中产”形成的时间段相契合。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国内社会阶层分化越来越明显的阶段。“学习改变命运”不仅仅成为学而思对外推广的第一句口号,也成为深深烙在中国家长心中的一段“魔咒”。

  2017年之后,学而思开始不断被曝出各种问题,为数众多的媒体直指学而思课程“严重超前”,以饥饿营销的方式助长家长焦虑。

  据有关媒体报道,学而思的入学模式非常另类,学员首先要参加学而思的考试,根据考试排名获得招生名额,然后才能进入抢班步骤,顺利抢到班次以后,才能入学。整个过程“过五关斩六将”,颇为费劲。

  学而思为什么会“偏爱”这样的模式?究其原因,这样的方式可以筛选用户,挑选拔尖的学生入学辅导,从而保证升学率,提高机构的知名度。此外通过严格控制入学学生数可以形成入学资格的“稀缺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饥饿营销”。

  另外,学而思的数学教学分为基础班、提高班、尖子班、尖端学生四个不同层次。在每个学期课程结束的时候,每个梯度班的学生会再次接受同题测试,成绩优异者有机会获得班级“晋升”,在班级之间形成竞争的急迫感,这更加剧了学生与家长的焦虑。

  与此同时,学而思的教学模式也受到了不少家长的质疑。有家长总结到,学而思的数学培训,主要是超前学习,不讲原理只追求解题技巧,教学的进度非常快。相关媒体也曾披露到,学而思的教学方法不是合理引导,而是直接告诉学生解题的“捷径”。学校的教学进度超前,一年级学习的是二年级的难度,四年级要学初中的知识,这种“拔苗助长”的方式颇为引人质疑。

  按照科学的教学规律,教育应当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解题方法。学而思搞的是纯粹的应试教育,功利化的教学并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对于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也没有太大用处。

  学而思一边赚着家长们的血汗钱,一遍却透支着学生们的未来。正因为此,学而思才不断陷入“加深教育焦虑”的质疑。

  管理粗暴问题不断,学而思多地违规办学被叫停

  今年1月,一则“杭州学而思违规办学被杭州市教育局通报批评”的消息刷屏朋友圈。通报内容称,杭州学而思培训学校在1月7日晚“新中考政策解读暨初中理科产品发布会”上,对正在征求意见的杭州市中考新政策进行了不当解读,严重误导了家长对中考中招政策的理解,干扰了相关政策的制定,责令杭州学而思进行相关整改。

  据了解,当天晚上有家长参与了杭州学而思培训学校组织的“新中考政策解读暨初中理科产品发布会”。会后便有家长对当天的内容存疑,于是打电话到杭州市教育局进行咨询。

  杭州市教育局接到咨询电话后联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取证发现,学而思对正在征求意见的杭州市中考中招新政策征求意见进行了不当解读,尤其是以 “自主招生比例”、“招生名额分配”的解读严重误导了参与发布会的家长们,于是便有了通报批评一事。

  这并不是学而思第一次被地方教育局通报,根据媒体报道,在最近三年内,已经有成都、西安、南京、杭州、广州等多地的学而思本地机构被地方教育局点名批评。

  2016年11月,广州海珠区教育局向广州学而思公司下发《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整改原因是广州学而思在未获取办学许可证的情况下违规招生办学。

  2017年5月,成都市教育局责成成都5个区9个学而思教学点“整改”,要求其停止招生或教学。从整改通告来看,教育部门指出了学而思违规办学、擅自招生以及存在消防安全等问题。

  2018年3月,西安市教育局对外公布《西安市规范民办非学历文化教育机构首轮督查结果》,其中学而思西安培训中心被限期60天内进行整改。

  2018年4月,南京市教育局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南京市校外培训机构情况,并突击检查了学而思、书人两家培训机构,发现其存在备案手续不完善的问题。

  2018年12月,北京丰台区执法部门发现位于丰台北大地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的学而思培训机构在未取得办学许可证的情况下违规从事中小学学科类培训,丰台教委对学而思进行约谈和行政执法,并根据执法结果进行相应的行政处罚。

  三年内学而思被通报批评那么多次,涉及至少六省市、16个教学点。学而思一边疯狂扩张的同时,其内部管理的粗放松散也不断暴露出来。

  无独有偶,就在刚被南京教育局突击检查完后的次日,南京学而思又因为“集赞营销”被推到风口浪尖。

  南京家长们的朋友圈开始大量出现南京学而思的宣传图片,“分享该图到朋友圈,集齐18个赞,就可以获得适用于当年年度各种短期班的1000元优惠礼包”。

  然而就在几个小时之后,南京学而思方面又发出通告称,“亲爱的家长,非常抱歉!因为考虑到造成的社会影响过大,本次优惠活动今天晚上将提前终止。很抱歉给大家带来不便,为了保障已参与活动用户的利益,4月18日00:00我们将关闭上传通道结束本次活动”。

  学而思的这波操作招致骂名不断,不少家长表示“上当受骗”。而获得优惠的家长在使用后也表示这波优惠“很水”,1000元的优惠是由几张一百元的优惠券构成,在有效期内,每个短期班结算时只可以使用一张,针对长期班则无法使用。如果想要用好这些优惠劵,孩子还需要报其他课程,而这些优惠券更像是体验课。

  曾几何时,在学而思被成都教育局责令整改后,学而思(好未来)股价随即股重跌,当日跌幅超过5%,此后的多次事件中,学而思股价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很明显,学而思屡屡陷入负面事件,不但让它饱受舆论质疑,对其品牌形象和口碑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也直接影响了其股市表现。

  违规收集用户信息、无视相关规定通知,学而思为何“屡教不改”

  线下教学点问题不断之外,学而思线上平台也屡次被“点名”要求责令整改。

  2018年11月,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应急管理部三部门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健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若干工作机制的通知》,该《通知》要求按照线下培训机构管理政策,同步规范线上教育培训机构,强化在线培训监管。

  《通知》明确指出,线上培训机构所办学科类培训班的名称、培训内容、招生对象、进度安排、上课时间等必须在机构住所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必须将教师的姓名、照片、教师班次及教师资格证号在其网站显著位置予以公示。

  《通知》发布3个月后,有记者针对多家在线教育平台教师信息公示情况进行了调研,却发现以学而思为代表的网校并未根据相关规定进行整改。

  记者调查发现,进入学而思网校选课中心后,初一学段共有70多个课程可供选择,出现35多位授课人,这其中有12位授课人的个人介绍中出现了教师资格证号,另外12位授课人的个人介绍中自称已通过教师资格证笔试,而剩余的11位授课人的个人介绍中,并未公示教师资格证相关信息。这明显不符合有关规定要求。相关部门三令五申之下,学而思仍然“无动于衷”。

  事实上,包括学而思在内的众多在线教育平台都或多或少存在教师资质存疑的通病。更有不少平台仅需老师提供在职证明、大学生提供学生证即可。在线教育机构们在师资问题上含糊其辞,正是瞄准了家长的需求“痛点”。

  然而事实上,教育机构们宣称的所谓名师有可能只是一个大专的学生,他们经过机构包装便成了具有三五年教学经验的“名师”。在线教育的初衷是解决优秀师资不均衡的问题,但如今师资问题却成为了消费者重点诟病的对象。

  除了无视相关规定未进行合规整改,近日,学而思又因为违规收集用户信息而被工信部点名批评。

  国家工信部网站发布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电信服务质量的通告(2019年第2号)》,该通告通报了多家互联网企业在个人信息保护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通报显示,在2019年一季度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检查中发现,包含学而思网校在内的多款APP存在未公示用户个人信息收集和使用规则,未告知查询和更正信息渠道等问题。

  对于网校和培训机构来说,收集学生或家长的信息很常见,特别是在暑期或有新课推出的时候,这些网校、培训机构就会进行“轮番轰炸”,给用户发信息或打电话。据了解,学而思网校APP使用时必须同意开放电话、位置、访问媒体照片等权限,而且一旦注册之后便很难消除身份认证资料和使用记录,用户注册信息变相成为学而思的“永久资源”。

  教育行业需要好的发展环境,政府出台了规定和政策要求,政策文件就是企业运营的底线,教育机构不应该成为行业生态的破坏者。只有守住底线,加强行业自律,才能提高行业的整体服务质量。

  在巨大市场蛋糕的驱使下,学而思顶着质疑的声音在功利教育的道路上策马狂奔。经过16年的发展,学而思建立起了强大的商业帝国,成为中国最大的培训机构之一。但在风光背后,关于学而思过度营销、舍本逐末、制造焦虑、超前教学的质疑却不绝于耳。

  作为企业经营者,最重要的是产品而不是营销,过度营销只会让自己走入歧途,如果继续“屡教不改”,学而思终将成为自己的“掘墓人”。

[!--page.stats—]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