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洋河股份问题全面爆发,白酒行业地位不保?

 

  编辑 | 于斌

  出品 | 于见(mpyujian)

  不久前,洋河股份公布了其2019年上半年的财务报告,报告显示它在今年上半年的营收和净利润数据双双上涨,同比涨幅分别都超过了10%。但需要指出的是,相比于茅台、五粮液等直接对标的竞品,洋河股份的业绩数据并不好看,更加严重的是,随着近几年来洋河股份赖以生存的白酒产品陷入持续的销售颓势,洋河股份所面临的内外部危机正在全面爆发。

  销量停滞不前、招待支出逐年递增、被曝出大量员工未缴纳社保的丑闻、低价增资扩股、面临环境污染质疑......负面新闻频发的洋河股份这几年的日子显然不太好过。从1998年到2002年期间,抓住混改政策机遇、大力推行渠道建设的洋河股份得以飞速发展,到2010年,洋河股份当年总营收超过泸州老窖,终于成为国内白酒行业仅次于茅台和五粮液的巨头。可2010年之后,洋河股份似乎开始陷入长期的发展难题。

  白酒销量堪忧,洋河股份的行业地位不再稳固

  现在看来,2009年到2010年是洋河股份发展的“巅峰”。2009年在深交所成功挂牌上市的洋河股份,在次年就赶超泸州老窖成为国内第三大白酒企业,洋河旗下的洋河蓝色经典、双沟珍宝坊、洋河大曲、双沟大曲等绵柔型系列白酒产品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市场销售成绩。

  但在2013年到2018年之间,洋河股份的业绩表现开始“波动”,“增速下滑”与“白酒销量萎靡”开始成为主旋律,对比茅台、五粮液等竞争对手的业绩表现更是不好看。

  2013年,洋河股份的营收数据为150.24亿元人民币。2014年,该数据同比下滑了2.34%至146.72亿元。此后几年,洋河股份在总体营收上保持了逐年增长的态势,2015年到2018年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60.52亿元、171.83亿元、199.18亿元、241.60亿元。

  净利润表现上,洋河股份在2013年到2018年期间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50.02亿元、45.07亿元、53.65亿元、58.27亿元、66.27亿元、81.15亿元,同样保持着增长的态势。

  不过在头部白酒行业普遍高速增长的态势下,洋河股份的营收与净利润增速却明显“不够看”。比如在2018年,洋河股份营收增速较贵州茅台就落后了超过5%,相比于五粮液更是落后了11%左右。2019年第一季度,在茅台、五粮液纷纷保持了超过20%的大幅营收增速的背景下,洋河股份的业绩增速却“不增反降”,同时其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还大幅下滑超过90%。

  2019年上半年,洋河股份实现总营收为159.9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10.01%,净利润为55.82亿元,同比增长了11.52%。核心营收、净利润数据虽然保持了继续增长的态势,但相比于竞争对手们的增速数据却完全占不到便宜。更加严重的是,最近几年洋河股份的白酒销量表现正变得越来越差。

  一个比较危险的数据就是,从2013年到2018年,洋河股份的白酒销量只有一年是同比增长的,其他都是同比下滑。2013年到2014年,洋河股份白酒销量从21.79万吨下滑到了21.08万吨,同比降幅达-3.26%;2015年,其白酒销量继续同比下滑0.81%至20.91万吨,2016年进而下滑5.19%至19.82万吨;2017年,洋河股份白酒销量终于重新增长至接近2013年的水平,但随即到2018年,其白酒销量又继续同比下滑0.88%至21.41万吨。

  很明显,洋河股份主营的白酒业务表现并不能令市场满意。更不能让市场满意的,是洋河股份在江苏省内“基本盘”上还出现了问题。

  作为洋河股份“大本营”,江苏省内市场一直是它的重要销售市场之一。但近几年来,洋河股份的省内销售收入增速却要远低于省外销售收入增速,其江苏省内白酒销量甚至开始呈现出下滑的趋势。

  过去,很多江苏人喝酒的话都会说“选洋河”,但现在在江苏省内喝洋河的人似乎变得越来越少,长期以往下去,基本盘的“丢失”或许会给洋河股份的未来蒙上很大的一层阴影。

  而与洋河股份白酒销量“不振”同样受到关注的,是其业务招待费的“虚高”。2013年到2015年期间,洋河股份的业务招待费从三千多万元暴增至七千五百多万,这一度引起了市场上大量质疑的声音;2016年,洋河股份业务招待费终于降低到距离行业水平不远的1643.53万元,但随后两年又连续增长至2018年的2035.89万元。

  根据洋河股份发布的2019年上半年财报显示,洋河股份在今年上半年的业务招待费为1008.71万元,“目测”2019年该笔费用还要继续在2018年的基础上有所增长。

  业务招待真的需要花那么多钱?我们可以直观地对比一下同行业竞争对手们的数据。2015年到2018年期间,行业老大贵州茅台最高的一年业务招待费为1388.67万元,2018年更是只有247.51万元,远低于洋河股份的水平。

  这就让白酒销量连年陷入增长困境的洋河股份又面临招待费虚高、“内部腐败”的争议。

  营收、净利润增速以及主营白酒销量表现不如竞争对手之外,洋河股份的销售毛利率也低于同行水准。最近几年,洋河股份的销售毛利率普遍在60%到70%之间徘徊,相比于贵州茅台的连年90%以上,以及泸州老窖、五粮液平均超过70%的毛利率水平,洋河股份依然处于垫底的位置。

  有意思的是,洋河股份毛利率水平远低于同行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它在加强自己核心研发上的投入,相反,洋河股份的研发占比还在持续下滑,且低于同行竞争对手们的水平。

  2015年到2018年之间,洋河股份的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从0.44%一路下滑到了0.14%。同期泸州老窖的研发占比最低也在0.65%以上,最高达到1.03%。贵州茅台的研发投入占比在2015年达到惊人的2.07%,随后一路下滑到0.52%。五粮液的研发投入总额占总营收的比例最低也有0.21%。主要竞争对手们在研发投入上的重视程度都比洋河股份来的要高。

  本来就已经常年被茅台、五粮液给“压制”的洋河股份,却在增速、白酒销售表现上离竞争对手们越来越远,这无疑是加剧了茅台控股与其余两家的差距。在此情况下,洋河控股本应加大研发投入、在产品上下功夫,无奈其研发投入占比却仍然低于竞品水平,内部还有大量遭受质疑的巨额招待支出问题。

  这就让市场上对于洋河控股的内部管理问题提出了非常大的质疑,此前被媒体曝出的“千名员工未缴社保”以及“低价增资扩股”事件更是曾经一度让洋河股份陷入“众矢之的”。

  根据媒体报道显示,2018年底,洋河酒厂分公司的三百多名工人聚集在公司办公楼外集体“维权”,抗议公司克扣工资等问题。据媒体进一步披露,洋河股份内部还存在着千余名员工未依法缴纳社保的情况。

  更有甚者,还有媒体曝出洋河股份旗下多个子公司存在社保缴纳人数为零的情况,这让洋河股份被怀疑陷入了资金和经营困境。回想洋河股份早在2006年就曾因为“内部管理人员成立公司增资扩股”的行为陷入“利益输送”的争议,洋河股份的种种问题被外界抨击为“管理混乱”也就显得理所当然了。

  轻视研发、大量外部投资,洋河股份被指“不务正业”

  就如前面所说,洋河股份的研发投入占总营收的比重只有0.14%,相比于竞争对手长期处于劣势,这就让号称“开启了品质3.0模式”的洋河被诟病为“轻视研发”。另外,洋河股份这些年在主营业务之外还存在大量的“大手笔”外部投资,这又让它陷入“不务正业”的抨击。

  虽然在广告宣传上一直宣称品质至上,甚至洋河股份还不乏各种“品质誓师大会”的“操作”,但数据不会骗人,洋河股份对于产品研发上的重视程度十分堪忧。

  研发投入占总营收的比重持续下滑到0.14%的“低点”之外,洋河股份更重视的其实是销售与广告。2017年,洋河股份的销售费用支出从19亿元不到大幅增长至23.87亿元,远高于该年的营收增速。2018年,洋河股份销售费用继续增加至25.61亿元。其中,广告促销支出占据了该笔费用的大头。

  冠名各种央视节目、巨额投入央视广告、梦之蓝系列的“全民级”刷屏......洋河股份这些年“真金白银”地投入了大量资金来做广告投放,向消费者讲述着洋河蓝色经典的美好故事,可相比于比例甚微的研发投入,洋河股份的这种“高调”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更“站不住脚”的还有洋河股份在白酒销售堪忧等危机之下的众多“不务正业”的行为。据统计,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洋河股份账面资产总计达496.91亿元人民币,股东权益为378.09亿元。其中账面货币资金为36.88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更是高达187.37亿元,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也有28.83亿元。

  总计253.08亿元、占公司总资产近51%巨量资本没有用在公司的主要经营生产工作上,却变成了各种“不务正业”的金融资产、投资资金,这就让近些年增速、销售表现出现问题的洋河股份面临更大的质疑了。

  深陷污染质疑,洋河股份在环保问题上“劣迹斑斑”

  经营问题之外,洋河股份还面临着极大的“环保”问题。过去几年来,洋河股份已经多次被媒体曝出收到监管警告与罚单。

  2014年第一季度,洋河股份因“废水PH值超标”被列入江苏省国控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超标企业名单;2015年初,洋河股份及旗下双沟酒业被列入国控重点污染源超标企业名单。据查,洋河股份被检测出废水中的总磷超标1.4倍,双沟酒业废水中的生化需氧量超标0.65倍,化学需氧量超标0.3倍,氨氮超标1.2倍。

  2016年,洋河股份及子公司双沟酒业被苏州市环保局列入废水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2017年,洋河股份及双沟酒业又被列入江苏省废水重点监控企业名单;2016年到2017年期间,洋河股份及双沟酒业被连续列入宿迁市废水重点监控企业名单。

  2017年初,洋河股份因“主要污染物排放严重超标”而被处以警告;2017年9月到10月,洋河股份被检测出COD和氨氮超标排放;2017年底,洋河股份的酒瓶生产企业“江苏蓝色玻璃集团”因生产污染问题被江苏省宿迁市环保局下达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据媒体披露,江苏蓝色玻璃集团还曾在没有通过环保验收的情况下违规生产多年。

  2015年到2018年期间,洋河股份作为第三大股东的上海海烟物流发展有限公司被检查出存在生产经营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问题,被上海市静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处以罚款并没收违法所得。

  2018年底,洋河股份“制曲一车间22间培养房改掉吊草席工程”的中标单位江苏建都建设有限公司被曝在2018年中旬曾无证施工,被宿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通报批评并对其记不良记录一次。此外,江苏建都建设有限公司还曾因违法施工降低消防施工质量,被宿迁市公安消防支队责令停止项目施工,并被处以罚款惩罚。

  最近几年来,高速发展的洋河股份在超越了泸州老窖之后,一直与茅台、五粮液齐名,被并称为“茅五洋”的它们一直代表了中国高端白酒市场的头部阵营。

  但现如今,陷入销量停滞不前、招待支出逐年递增、被曝出大量员工未缴纳社保的丑闻、低价增资扩股、面临环境污染等质疑的洋河股份似乎正在快速“掉队”,其相关营收、增速、销量表现都不如竞争对手。再加上企业陷入的经营管理与“重销售、轻研发”的质疑,洋河股份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似乎正在全面爆发,它在中国白酒行业中的地位也似乎正有“不保”的趋势。

[!--page.stats—]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