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秒同步Android 10有何用,紫光展锐只能深耕低端市场

 

  编辑 | 于斌

  出品 | 于见(ID:mpyujian)

  如今,一个指甲壳大小的芯片,可以集成高达26亿晶体管的规模。这样的纳米工程技术不仅没有降低智能终端的处理速度,而且还拥有强大的指令高速缓存性,以及丰富的控制单元和运算逻辑单元。

  像即将同时上线的苹果A13、高通骁龙875、华为麒麟990,以及三星自产的Exynos 980,旗下的各阶芯片都是目前主流旗舰机、高端市场的芯片头牌。

  与这些头牌芯片产商定位不同的是,紫光展锐将主要目标瞄准了中低端市场,让国内外千元机也拥有了较好的处理体验。

  在9月10日于上海举行的谷歌开发者大会上,Android 10成为业界最大的关注焦点。但更令人咂舌的是,在Android 10刚发布之时,紫光展锐就与Android 10“神同步”,宣布旗下虎贲SC9863A等系统芯片已经实现安卓 10的搭配和智能化支持,使得各大手机厂商能够对Android10快速进行商用部署。

  能够同步宣布Android 10版本的商用,让业界着实震惊了一把紫光展锐速度,也可见紫光展锐的蓄谋良久。但快速发布商用芯片的背后,紫光展锐实则面临诸多难题,也为公司发展带来不小的压力。

  收购不利,负债千亿

  在手机芯片领域,高通占据高端市场(华为海思没有对外销售),联发科控制中端市场,紫光展锐牢牢把握低端市场。

  不过,据国外媒体报道,紫光展锐2016年亏损约3亿美元,2017年亏损约5亿美元。2018年销售额与2017年基本持平。基于此,估计紫光展锐近两年的亏损状况可能并未改善。

  如今,紫光展锐唯一的希望就是加快5G时代的布局,打造有竞争力的芯片产品,打破企业收入增长的困境,扭亏为盈。

  与海思的自力更生不同,紫光展锐走上了另一条芯片探索之路。

  2004年,赵伟国创办北京建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同时在紫光集团担任重要职务,从事IT、房地产等领域的资本投资。

  赵伟国出生于新疆沙湾大盘集老家,1985年考入清华电子工程系,后返回清华攻读通信硕士学位。

  作为一个科技人才,赵伟国有一个遗憾:“我上大学的时候,记得第一次去实验室参观,第一次看到芯片,我觉得很神奇,一个小小的芯片可以完成很多功能。但这些高端芯片来自海外。我只是想知道,中国什么时候能生产这种集成电路?

  谁能想到的是,时隔多年, 他所在的紫光集团正好以研发芯片为主要领域,但2009年,紫光集团左右为难。

  2009年一季度,紫光集团净利润亏损1.8亿元。截至一季度末,其净资产仅为3541万元,估值仅为2.81亿元。

  赵伟国过去是紫光集团的工程师,在集团出现危机时,他毅然出局,出资持有紫光集团49%的股份,成为紫光集团第二大股东和董事长。

  接管后,赵伟国一直在思考如何改变:“企业家应该为祖国的强盛做点什么,在战略上承担一些国家所需要的。同时,要通过自身的社会效益努力,把对国家的责任和科学创新、对产业的振兴结合起来,做到一个领域、一个产业的突破。

  2011年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之际,海内外名流云集,引发各种思想碰撞的火花。看着舞台下的拥挤人流,赵伟国若有所思,终于找到了一个突破口,那就是发展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渴望在全球集成电路产业链中掌握话语权。

  一个难题就砸向了赵伟国的身上,是从零开始独立发展还是选择资本并购?

  从头研发投入大、周期长,可能5年、10年也出不了核心竞争力产品,何况在芯片研发上已有不少公司抢断在头里,技术压制和壁垒也格外严重。

  更糟糕的是,紫光没有消费平台做后盾,所以赵伟国选择了资本驱动,走捷径。

  因此,赵伟国于2013年收购了在美国上市的展览传播公司,2014年收购了在美国上市的雷迪克公司。2016年,赵伟国将二者整合为紫光展锐,并担任主席。

  经过整合,紫光展锐致力于研发各阶移动通信基带芯片、TV芯片和图像传感器等,客户包括三星、华为、联想、TCL等知名企业。

  后来,赵伟国收购了服务器巨头新华三、上海宏茂微电子、法国林森芯片公司……

  如果只是资本并购,紫光展览的急剧转型不会那么快。英特尔和高盛之间的矛盾让赵伟国变成了一个渔夫,从两者的竞争里从中渔利。

  在移动芯片领域,高通一直在向英特尔施压,因此桌面芯片霸主英特尔和移动芯片霸主高通有着深深的怨恨。

  到2013年,英特尔新任CEO科再奇上任,并改变了保守的战略,试图挑战高通在移动芯片市场的主导地位。双方矛盾激化。

  2014年上半年,高通公司与为其生产28纳米高通芯片的中芯国际达成协议,并试图深化在中国的市场战略。

  英特尔首席执行官科再奇不能坐视高通在中国布局深入。同年8月访问北京,24小时内与赵伟国达成协议:英特尔投资90亿元收购紫光展锐20%股权,并开发基于英特尔架构和通信技术的智能手机芯片。

  紫光展锐推出了一款基于英特尔技术的4G智能手机芯片。它的技术参数赶上了高通公司的骁龙835,这使得售价1000元的机器也获得了旗舰机般的用户体验。

  尽管如此,紫光展锐仍处于低端市场,而高通占据高端市场,联发科控制着中端市场。

  但疯狂的资本并购也带来了高负债。截至2018年12月31日,紫光展锐母公司紫光集团资产总资产和负债额分别为2772.83亿元和2035.58亿元,负债率为73.42%。扣除商誉和无形资产后,资产负债率将达到97.59%。

  由此可见,紫光晨锐母公司经营压力巨大,资金方面不容乐观。

  发展受阻,借助外援

  在紫光展锐严重负债的情况下,与华为全资子公司海思的惊人增长相比,更显黯然失色。

  特别是2018年,随着国际形势的突变和手机芯片不可预测的发展,赵伟国嗅到了危机的味道,意识到紫光缺乏自主创新是一大隐患,是时候向华为海思这样的公司学习了。

  赵伟国调整了思路,更加注重技术突破。2018年,他发布了8核人工智能芯片SC9863A,这是业内首款硬件加速器芯片,在非主流领域取得了不小的突破。

  此外,行业领头羊楚庆被挖出担任紫光展锐的CEO,负责技术路线。

  楚庆曾成立并领导了一支手机芯片团队,发布了中国第一套手机芯片(CDMA),最早的TD-SCDMA手机芯片,中国第一套WCDMA手机芯片,是全球第一个广域物联网标准NB-IOT的主要发起人和行业领军人。

  1996年硕士毕业后加入华为。历任华为无线预研部总经理、华为通信首席技术官、大唐移动副总经理。

  成立于2004的海思,楚青重返为其无线产品监督护航,为海思麒麟芯片未来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5年成为海思公司首席战略官,也是备胎计划的重要策划者和参与者。

  紫光展锐缺少的就是像楚青这样的老牌棋手。

  赵伟国拉来楚青之前,他的身份是华为副总裁兼海思半导体首席战略官。加入紫光集团后,楚庆担任紫光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紫光展锐联席CEO。直接去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和紫光集团联席总裁刁石京对接。

  赵伟国公开称赞:“刁石晶拥有丰富的ICT(信息、通信和技术)行业管理经验和强大的行业影响力。楚庆具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战略眼光,他们两者优势互补,将更好地把握当前5G、物联网等重大历史机遇,引领紫光展锐,走向新的辉煌。

  赵伟国对楚庆寄予厚望。一是依托自身丰富的通信和芯片产业经验,把握紫光技术升级的未来方向和战略布局;二是希望凭借在行业内的声誉和威信,逐步改善紫光在世界低端供给的印象,再现海思的逆行之路;三是希望能依靠人脉和资源。协助紫光展锐拓展业务。

  但接下来,紫光展锐面临又一难题,赵伟国虽为楚庆搭建了舞台,但剩下的时间依然不好过。

  5G关口压力

  赵伟国追求自主创新,与英特尔的初衷背道而驰。

  英特尔需要安顺的队友,而不是咄咄逼人的竞争对手。虽然双方就5G基带芯片达成了合作协议,但该协议从未付诸实施。

  矛盾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

  但是缺少英特尔的帮助,紫光展锐在5G基带芯片制作上瞬间面临了巨大压力。

  经过一年的参考、研发,紫光展锐工程师团队终于尝到了5G技术的滋味,发布了常春藤510芯片。

  这标志着紫光展锐抓住了尾巴,成为继高通、英特尔、三星、华为和Unifax之后的第六大厂商。在5G基带芯片领域,昔日亲密合作伙伴英特尔和紫光展锐成为了对手。

  当赵伟国展示5G基带芯片常春藤510时,英特尔宣布终止与紫光展锐在5G领域的合作。

  矛盾爆发,但无法避免。

  如果赵伟国不想一直被英特尔技术束缚,想走自主创新之路,矛盾迟早会爆发。留给紫光展锐的是左右为难的选择。

  事实上,早在2016年,赵伟国就获得了ARMV8架构手机处理器的授权,并没有把所有赌注都押在英特尔身上,因此不必担心英特尔的技术挟制。

  但此时,与国内电信运营商的合作已成为紫光展锐突围的一大难题。

  经过多方磨合,中国移动等合作伙伴终于联合发布了《5G终端指导意见》,并于2018年9月加入中国电信5G终端研发计划。

  赵伟国认为他已经准备好5G商业许可证的发放,他也准备好做一件大事了。对于今后的前景,他充满信心:“2023年前后,紫光展锐有希望与高通和联发科一起占据全球5G市场的三分之三。”

  6月2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宣布,5G牌照即将发放,这对紫光展锐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紫光展锐已经启动科创板上市的筹备工作,并投入45亿元巨资。

  不过,在5G芯片轨道上,紫光展锐技术最薄,与高通和联发科企业的差距短期内无法消除。它真的能占到世界的三分之一吗?

  对紫光展锐而言,5G时代存在弯道超车机会,但实际很难把握,不妨将目标定得更为实际:扭亏为盈,走上赚钱、投入、研发以及不断的盈利正循环里。

  一个企业假如像紫光展锐这样,常年负债、营收低增长,那创新和研发就无从谈起。越是有价值的科技成果,越是需要大成本和精力的投入。假如在每个发展关口都如陷深渊,每一次自救都精疲力尽,那发展对于一个公司也是遥不可及的,紫光注定也就只能继续深耕低端市场。

[!--page.stats—]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