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推出智能安防新品牌HoloSens,华为吃多了会不会吐?

 

  编辑 | 于斌

  出品 | 于见

  从行业趋势上来说,安防领域一直是AI应用最热门也是最成熟的领域之一,人工智能是安防市场发展最重要的未来方向。在互联网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正在提出更多的对于安全防护的解决方案,安防+摄像头+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正在成为大势所趋。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在老牌安防巨头、新兴互联网巨头们纷纷押宝新一代人工智能+安防的背景下,在通信、5G、智能硬件等领域有着大量积累的华为也瞄准了“智能安防”这一新兴业务领地。

  上月初,华为正式发布了全新的智能安防品牌“Huawei HoloSens”,同时发布的还有HoloSens品牌旗下全新一代智能安防产品“矩阵”。在扰乱国内智能安防市场的同时,华为这个“重磅”玩家的进入会不会对国内的安防行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近些年频频进入安防、智能家居、智能电视等新兴业务领地的华为又能不能顺利“吃下”这些新兴市场,像通信、5G、智能手机所取得的成功那样继续攻城略地?

  这些都是华为HoloSens推出以后留给国内安防市场里的争议和疑问。

  华为HoloSens重磅发布,从产品到战略“一应俱全”

  上个月的8号,华为在广东东莞举行了一场主题为“洞见当下,预见未来”的智能安防业务战略发布会,就在这一次大会上,华为发布了旗下智能安防新品牌“Huawei HoloSens”以及智能、开放、安全三大白皮书,同时推出的还有首款基于“鲲鹏+昇腾”打造的智能视频云平台“HoloSens IVS3800”和号称拥有“业界最强算力”的摄像机产品“HoloSens SDC X2382-HL”。

  很明显,智能、数据、自主研发是华为HoloSens智能安防品牌的关键词。

  华为推出HoloSens品牌的出发点也很“明晰”,那就是它认为目前传统的视频安防产品与解决方案已经无法满足当下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智能安防等的要求,所以华为想要基于对HoloSens品牌的打造,“携手算法、应用等领域的合作伙伴,将AI、大数据、云端、5G等技术应用到安防领域,向智能安防转变”。

  相关品牌与产品之外,华为还在本次大会上发布了旗下智能安防“2+4+N”业务战略。根据华为智能安防产品线总裁段爱国的表述,华为“2+4+N”智能安防业务战略的含义在于,“华为智能安防基于鲲鹏和昇腾这‘2大系列芯片’,以真数据、真智能、真开放、真安全这‘4真’来跨越产业发展鸿沟,并携手‘N家生态伙伴’让智能安防走向各行各业”。

  “2+4+N”之下,Huawei HoloSens的战略方面逐渐明晰,华为想要立足于自己的技术与渠道优势,来以“开放大平台”的维度强势切入智能安防市场。

  有意思的是,作为安防领域“新兵”的华为全然没有想要“低调”切入市场的姿态,它还同时发布了三大智能安防白皮书,一经正式切入就想做“智能安防行业引领者”的态度十分明显。

  我们一起来简单看一看华为智能安防“智能、开放、安全”三大白皮书的主要内容,整体来说,华为此举还是基于它想要实现的“华为+行业客户+合作伙伴”开放平台的初衷。

  在《华为智能安防iCAN智能指数评价体系白皮书》中,华为提出iCAN模型框架来源于OODA循环理论、iCAN智能指数评价框架及L0-L4智能化分级、三维矩阵模型和评价函数,华为方面还给出了可量化的智能指数参考,面向整个行业倡议“将智能推向全境”。

  在《华为智能安防开放架构与生态白皮书》中,华为方面提出了“平台+AI+生态”赋能千行百业的开放合作体系,积极提倡“将开放进行到底”。

  在《华为智能安防安全可信架构与生态白皮书》中,华为提出把“安全可信”打造成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核心竞争力,“全面开展可信变革,重塑安全可信目标,纵深防御安全可信体系”。

  从“产品”到“战略”再到“行业白皮书”,“一应俱全”的HoloSens明显是有备而来。

  不可否认的是,华为深耕安防领域还是有其独特优势的

  从目前的市场环境来看,安防领域的信息采集工作主要还是依赖于摄像头产品。而在智能安防领域,摄像头背后的“数据分析”、“智能算法”、“AI分析”等才是重中之重。

  华为近些年在AI领域的积累和布局一直有其优势所在。华为是最早在智能手机产品上大规模部署AI芯片的手机厂商之一,随着AI芯片的不断迭代,华为目前已经形成自身独有的智能手机AI体系。在安防领域,华为自主研发的鲲鹏体系也具备“昇腾AI芯片”,可以覆盖服务器、存储等领域,在AI的算力、算法、数据上都有相应的自主研发实力。

  以这一次推出的HoloSens智能安防产品为例,智能视频云平台Huawei HoloSens IVS3800采用了AI芯片“昇腾310”和服务器芯片“鲲鹏920”的组合,这让HoloSens在服务器上就与我们常见的安防服务器不一样,从底层就给到了安防产品“AI赋能”。

  基于此,智能视频云平台Huawei HoloSens IVS3800在AI处理上具备比较强的算力,按照官方的口径,它能提供“在对视频的极速解析、检索、转发上,视频接入存储能力2倍于传统方案”的能力。

  再来看看号称具有“业界最强算力”的摄像机产品HoloSens SDC X2382-HL,它“拥有极强的边缘计算能力,具有双AI芯(昇腾、3559系列),支持200+超高密人脸抓拍,目前可以实现1拖8的算力共享,实现AI的以点带面”。华为还特别强调了摄像机产品的“极致AI”、“专业AI”、“普惠AI”三大能力。

  从华为方面对于这几款产品的突出重点我们可以看出,华为方面重点强调的是自身自主研发芯片能力上对于安防领域的“赋能”,HoloSens正是想以此切入智能安防市场。

  针对华为智能安防所坚持的开放生态体系而言,这个出发点理论上来看是完全没有任何问题的。随着全球安防市场的深入发展,现在的安防行业已经与云计算、大数据、AI、5G、图像识别、算法、芯片等核心科技完全脱离不了关系,安防应用场景也在从过去传统的安防监控拓展到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安全、智慧社区、智慧政府、智慧机场等多领域。在这种情况下,一家或几家安防企业想要全盘“吃下”整个市场是完全没有可能的,“开放”与“合作”才是未来的主旋律。

  在标准混乱、玩家众多的智能安防领域,市场上一直都“急缺”一个得到行业普遍认同的底层平台或生态系统,只有各方力量在一套标准下共同发力,智能安防行业才有可能实现指数级的大爆发。

  华为想要通过自主研发的芯片实力等优势来构建起这一智能安防生态系统,从出发点上来说的确是有利于整个智能安防行业的发展。

  但一片红海的安防市场,真的不会让华为“吃了吐”吗?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拥有智能安防“平台级实力”的巨头企业并不只有华为这一家,看上安防市场潜力的巨头企业同样也不只有华为。在一片红海、互联网与传统巨头“充斥”的国内安防市场,华为真的不会“吃了吐”吗?

  近年随着华为在安防领域动作频频,市场上早已充斥着对于“华为安防是否会失败”的讨论。从去年到今年,网上已经充斥着各种类似《做安防,华为有戏吗?》这样标题的文章。

  这两年来,华为不断推出涉及人脸、车辆、视频存储等在内的一系列产品及解决方案来进入安防领域,这种不同于传统安防巨头的姿态本身就是行业“热议”的重点。对于传统安防行业头部厂商们来说,它们的重点一直是发力“云端”,然后再往基础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布局。

  而不管是华为还是传统安防企业,它们往往对于对方都特别熟悉,在B端业务与硬件业务上拥有“强一致性”的背景让它们一旦瞄准同一片市场,那么竞争也必将异常惨烈。

  华为对于安防市场的觊觎自然不必多说,它已经不止一次地喊出要成为“中国第一”的口号;而对于传统安防巨头们而言,它们当然更不看好华为在安防领域的“分心”。

  在一片红海的安防市场里,华为目前所面临的竞争环境其实特别“恶劣”,这其中有两方面的力量可能会最终导致华为无法“吃下”自己想要的那一片安防市场。

  一方面,就是与华为进驻安防市场战略特别像的阿里巴巴,同样作为外部巨头,阿里巴巴却选择了与传统安防企业们一样的“云端”战略来构建自己在安防行业的基础。

  多年来,阿里巴巴“全面上云”的口号响彻寰宇,阿里巴巴在企业客户层面的优势让它早就开始眼馋安防市场这一块“大蛋糕”。早在2016年,阿里云就公开发布“城市大脑”,几年之后,它就已经落地了包括杭州、海口等在内的十余座城市,“城市大脑”项目带来的订单数额更是十分巨大。

  与此同时,阿里巴巴还在资本市场进行积极布局,力图培养自身在安防业务领域的“有生力量”。就在今年五月份,阿里巴巴还正式入股了浙江宇视的母公司千方科技,成为千方科技第2大股东。据媒体报道,宇视科技已经开始与阿里云方面进行频繁的合作。

  相关信息显示,阿里云与宇视科技的合作已经进入到实质的推进阶段,具体合作分为4个维度:在视频计算服务层面,阿里VCS团队与宇视科技未来将以安防视频智能为切入点进行业务端的合作,并在今年逐步落地;在IoT层面,宇视科技与阿里的物联网事业部开始进行相关探索;在存储业务层面,双方可能将基于阿里云在“公有云”领域的优势,进行进一步的“混合云”存储方案合作;在数据智能层面,双方的合作会更偏向于边缘以及终端设备,进展相比于前三者会稍慢。

  与宇视的合作之外,阿里巴巴早在五年前就曾与海康威视、大华宣布开展战略合作。2016年,阿里云城市大脑第一次对外亮相时,海康威视与大华这两家传统安防市场“巨头”还是阿里巴巴旗下的十三家合作伙伴之二。

  阿里巴巴之外,华为的主要竞争对手当然就是以海康威视和大华等为代表的传统安防市场头部玩家。过去的2018年,海康威视的全年总营收已经达到498.37亿元人民币,大华的营收也有236.66亿元,再加上宇视的40.7亿元营收,头部玩家几乎占据了国内安防市场的绝大多数市场份额,这对于华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差距与鸿沟。

  在规模与多年的积累优势之下,老牌巨头们当然也没有选择“坐以待毙”,看着新的巨头玩家们进来抢占智能安防市场,其实它们已经在多年之前就开始积极“求变”,这也给华为这样的新玩家进入市场增加了更多的阻力。

  从2014年开始,各大传统安防巨头就积极开启了“转型”的步伐,其中就以海康威视、大华、宇视科技这三家为“排头兵”。海康威视更是直接将自己的企业定位从“全球领先的综合型安防企业”变化成了“全球领先的视频产品以及内容服务提供商”。2016年,海康威视进一步升级自己的企业战略,又将“全球领先的视频产品及内容服务提供商”变成了“以视频为核心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和数据运营服务提供商”。

  变化之下,是各大传统安防巨头们对未来智能安防市场“话语权”的争夺。从此,智慧、物联网、人工智能、AIoT、大数据等词汇就成了安防赛道上新的关键词。

  再加上大量新兴独角兽企业们纷纷开始打起了安防市场的主意,华为想要“一统江山”显然并没有它想象的那么容易。算法优势、AI优势、云计算优势、场景优势、硬件优势......智能安防领域的竞争,已经变成了多角度的全面竞争态势。

  传统安防企业优势尚存又在积极求变,新兴外部巨头全部都在虎视眈眈,华为在智能安防领域的动作是否真的能够给它带来足够的成绩与收益?这最终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page.stats—]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