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昌发展国庆献礼|“睡城”醒了

70年风雨兼程,70载春华秋实,祖国变化天翻地覆。随着中国城市发展进入“去中心化”新阶段,城市群功能的变革和空间体系的重组,使曾经的“边缘”版块——昌平切实感受到城市中心的溢出效应。产业、社区、人才、资源的集聚,使昌平“产城融合”的壮丽蓝图步步实现,一片向荣的区域面貌已经很难用二维的笔触来完整的描摹。罗马并非一日建成,产城融合也不可能一步到位。如何“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昌发展一直在努力。

1

鑫精合创始人李广生怎么也没想到,他好不容易搬好了“家”,就又不得已再次面临搬迁的境遇。

这对当时的李广生来说打击巨大,为快速解决这个问题,他向政府寻求帮助。在昌平区政府、经信委的推荐下,李广生找到了昌发展。

“昌发展动作十分快,迅速给我们找到适宜的办公场地——奇点中心。入驻前后,我们得到很多方面的支持,比如说定制化装修、人才公寓租赁以及人才引进落户、技术人员招聘对接、荣誉资质申报等。”鑫精合创始人李广生表示。

说起鑫精合和奇点中心的缘分,远不止于此。2015年,李广生在奇点中心附近的一个别墅区里,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并在4年时间里,从七人的小武装壮大成为一支听从指挥、能打胜仗的百余人大部队;从零产值增长到年收入近2亿元;从一家初创公司成长为一家即将上市的行业独角兽企业。

虽然企业得到快速发展,但在昌平找一个适宜公司的空间载体,却没那么简单。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合适的办公空间,但好景不长,高速路拆迁,他便不得不面临文章开头的那一番局面了。

虽然选址之路一波三折,但幸运的的是,鑫精合最终遇到了昌发展,遇见了奇点中心。“除了优质空间载体、贴心管家服务,昌发展还为我们提供投融资对接服务,这对处于创业初期经费控制比较严格的我们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

多番接触,鑫精合已经不仅仅是客户,更是成为了朋友,甚至开始积极帮助昌发展链接军工生态企业。于是,工业智能装备定制企业北钢联智造在他的“牵线搭桥”下也随即搬进了奇点中心。

和鑫精合、北钢联智造同在一栋楼的“老前辈”智行者,早早就相中奇点中心,入驻后,在定制化研发、测试空间实现产品迭代升级。

在奇点中心,在昌发展,在昌平,这样的高精尖企业正在快速聚集和发展。中国商业航天翘楚九天微星、智能机器人领军企业镁伽机器人、国内教培巨头好未来、国内领先智慧交互系统服务商中天智领、智慧医疗领域领军者深睿医疗……这些企业在为区域经济发展贡献新力量的同时,也让昌平区产城融合之路越来越清晰。

2

然而,这些在几十年、十几年、甚至几年前还是难以实现的。

昌平作为北京房地产开发的重点区域,二十世纪末,大批经济适用房在这拔地而起,但由于早期规划考虑不太全面,结果是新了“城”没有兴“业”,“有城无业”导致 “卧城”、“睡城”名声在外。

调研数据显示, 截至2015年,昌平区常住人口超过190万,在昌平区域就职人口不足40%,闲置资源难以利用、缺乏产业及就业支撑,是睡城形成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些“潮汐”人口职业包括工程师、程序员、现代服务业从业者等各类从业人员, 其中不少是“BAT”员工。

为盘活昌平区闲置资源、发挥属地的人才优势,构建布局合理的高精尖产业生态,2015年年中昌平区政府全资设立昌发展。以市场化方式运作产业要素,利用市场化手段与各类专业化的企业主体开展合作,通过合资、合作、委托服务等多种形式把优秀市场化机构引入昌平区。

▲腾讯众创空间(北京)改造前后对比图

位于回龙观东大街的腾讯众创空间(北京),原本是一处征地拆迁后的农村劳动力安置房,出租成大卖场,但空置率较高。经重新打造,“灰头土脸”的大卖场变成色彩斑斓的众创空间,现已有两百余家TMT、大数据、企业服务、智能硬件、文化创意等领域企业进驻,吸纳就业4200余人,空间陆续获得“北京市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国家级众创空间”等称号。

诸如此类“旧貌换新颜”的改造不止一个。多个劳动力安置房资源得到高效盘活,打造成产业综合体项目。

▲龙域中心改造前后对比图

龙域中心是硬科技产业创新高地,就近辐射上地、西二旗、西三旗区域诸多企业,目前入驻的150余家企业中,硬科技领域占比达60%,镁伽机器人、英赛克、中天智领、神州安付等企业已在此获得成长加速;云集中心作为物联网及信息产业聚集地,重点发展大数据、物联信息系统产业,现已有九天微星、华志微创、深睿医疗等40余家高潜力、高成长企业进驻项目。

▲云集中心改造前后对比图

昌发展科教中心则被打造成昌平区首个“社区公共学习中心”,与好未来的合作有效解决社区一线教育品牌缺失、公共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奇点中心作为沙河高教园区校城融合示范基地,对当下“科学研究产出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低”进行有益探索,引入国际科研团队进驻,并搭建优质创新加速平台,形成从项目筛选、专业孵化平台搭建、研发基地建设、产业资本扶持到成果落地转化的完整链条。

▲奇点中心改造前后对比图

为每个产业载体贴上专属“标签”,通过同类企业的集聚,使其享受到产业生态衍生的增值效益是昌发展对于产业综合体的运营策略。尽管这些企业属于同一细分行业,但是由于应用领域完全不同,因此不会出现同质化竞争的情况。

这种差异化与互补性的产业定位逻辑颇具开创性,却也卓有成效。据不完全统计,现已有五百余家高精尖企业入驻昌发展旗下综合体项目,其中信息技术占比30%,智能制造、文化教育、科技服务各占比20%左右,入驻企业总体估值逾300亿元。

众创空间、孵化器、中小企业加速器、定制化总部办公、青年人才公寓、社区配套商业、创新体验式商业综合体……多元化产业物业组合的投入运营使人多配套少、区域购物、餐饮设施欠缺、教育资源与居住群体需求脱节等区域老大难问题逐步得到改善。

“我们原来想要去次超市,都要翻过八达岭高速或是到清河五彩城。”曾经对居住配套苦不堪言的回龙观新村居民,如今在家门口便能体验到科技时尚MALL,这得益于2018年昌发展万科广场的启幕运营。昌发展万科广场由昌发展与万科地产、 印力北京城市商业公司合力打造,是回龙观首个满足职住平衡的产业融合综合体。除提供休闲娱乐场所,也对周围居民的就业起到了不小的带动作用,是“ 回天三年行动计划”落地的重要阶段性成果。近日,为鼓励“回天”夜经济持续发展,昌平区设立“掌灯人”机制,统筹协调夜间经济消费业态,促进1818街区核心配套功能再升级和区域产业结构优化。

3

产业不断聚集,配套设施逐渐完善,产城发展的不断融合,让越来越多睡在回天地区的人在“家门口工作”。但昌平区的产城融合之路,远不止于此。

政府出台昌聚工程,为区域人才提供最高100万一次性资金支持,落户、留居与医疗绿色通道等配套服务;为入选“千人计划”“海聚工程”等高层次人才提供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为高层次人才创办的企业,优先提供融资担保、贷款贴息等支持,为昌平转型升级和优化提升聚集各类英才。

为了给企业提供设立、变更、注销备案和股权出质等“一站式”手续服务,政府设立北京首家专门服务“双创”的工商登记注册服务点。同时,园区企业也可享受中关村管委会政策,申请各项荣誉资质及优惠政策,目前已有百余家入园企业获得实实在在的支持。

资本是企业存续发展的基石,也是产品迭代升级的重要动能。为形成昌平科技金融服务品牌,昌发展运用市场化手段引导、促进各种金融资源聚集。为撬动区域经济发展,昌发展积极关注昌平区优秀企业,参与重点项目投资。截至目前,昌发展母基金体系直接或间接投资昌平区企业102家次,投资金额超过13亿元。除此之外,昌发展已支持超过400家创业企业对接百余家投资机构、80家综合金融服务机构,促成百万级中小企业贷款落地。

基于产业发展的最新趋势,产业客户对于相关服务要求在不断深化。昌发展通过线上APP软件服务平台、线下空间运营服务与产业服务协同、跨专业跨领域的资源平台搭建,增强产业扎根昌平的粘性。除了打造通用型产业服务体系,为满足产业发展需求,还搭建多个专业化特色化产业服务平台,目前已在医药健康及硬科技领域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效应。

鑫精合屡次突破技术瓶颈,携新产品在各个专业高端展会亮相;

九天微星成功发射、运行8颗微星,并在太空为祖国打call;

智行者研发出全世界第一条低速自动驾驶专用生产线,蜗小白、蜗必达、星骥等系列产品实现研发、落地、投产;

车萝卜,获“金种子企业称号”,在舒适的办公空间中,迸发出更多灵感,获德国红点设计大奖、德国IF设计奖、2019年亚洲消费电子展创新奖……

“睡城”醒了,更多奋斗者的梦近了、圆了。

[!--page.stats—]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