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四色大战”中,青桔单车想做老大并不容易

 

  编辑 | 谢治贤

  出品 | 于见(ID:mpyujian)

  为了解决印度洋一个小岛上的鼠灾,南非探险队引进了几只猫去捕捉老鼠。猫的到来解决了鼠害问题,但后期猫的疯狂繁殖却造成了另一方——海鸟的受苦,由于猫的到来,海鸟一年损失了60万只,进一步使当地生态严重失衡。

  共享经济是近年的热门词汇,也是众多企业家拓展业务时率先触及的香饽饽,一切都和共享联系在一起。其中,共享单车就是其中发展较早、较为成熟的分类项目。然而,就像上面捉老鼠的猫一样,共享单车也从最初的野蛮生长发展到了添堵失控的状态,对交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各大品牌的共享单车也层出不穷。

  除了早期的OFO和摩拜以外,哈啰的成功让人看到了共享单车的市场前途。但没想过的是,一年后,又有一个共享单车品牌问世。在开拓市场的初期,花费了比哈啰当初更大的努力。这个品牌就是青桔单车。

  青桔自行车属于滴滴旗下,是滴滴在私家车服务领域的补充。滴滴打车、滴滴顺风车这些私家车服务日益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随着机动车出行的发展,非机动车出行已成为滴滴计划的另一个重要目标。因为这意味着滴滴能否打通更多的地方出行渠道。带来收入是一方面,还可以起到相互补充,扩大影响力的作用。

  模仿下的改进

  在车辆设计方面,青桔结合了哈啰和摩拜的优势。轮子采用了类似摩拜的刀圈,在整体风格上,延续了哈啰贴近生活场景的路线。与哈啰相比,青桔车的绿色显得比较亮眼,看起来很平静,有一种生长的意味。把套的设计也不错,手握舒服。此外,滴滴还利用自身的品牌影响力以及与微信的深度合作,让人们能轻松租借骑行。

  在推出初期,青桔下场的一张王牌就是只要实名认证完成,3.5元即可无阻碍骑行一个月。这是极大的推广力度,因为当时哈啰自行车已将月费提高到20元,芝麻分数低于650分还需交199元押金。当哈啰看到自己逐渐有了领先优势时,他似乎忘记了自己是如何成功的。哈啰仍然痴迷于通过收取押金来提供强大的现金流,但却忘了OFO和摩拜等竞争对手的弱点是押金门槛导致的。哈啰价格的上涨和有条件的免押为青桔的反击提供了条件。

  但在布局优势上,青桔还是无法与哈啰展开竞争。作为5公里内的代步神器,人们共享单车的使用肯定是以路边随手租借的形式进行,这就对单车的布局数量和布局覆盖面提出了很大的要求。

  此外,也有一些消费者已经开始反映称忍不住为青桔发愁:连续几天遇到青桔,当扫描解锁时,手机屏幕一直在闪烁没有任何回应。输入自行车号码也是没用。找了一公里后,终于又找到了另外两辆青桔自行车,没想到两辆自行车都骑不动。要么扫不开,要么车子故障。那种想骑车弄半天却骑不了的感觉真令人郁闷。当在思考是不是手机问题时,又试了另一辆青桔单车发现扫开了它。但青桔的挡泥板设计也有缺陷,下雨天,不敢骑快车,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大问题。

  野蛮生长,混乱无序

  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虽然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缩短了空间距离,但它仍然没有解决我们老生常谈但又不得不提的最后一公里的痛点。从2016年起,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街道两旁、道路两侧开始出现各种颜色的自行车,以共享、租赁的方式走进人们的生活,推动解决人们短途出行的痛点。

  依稀记得,网约车百亿元的烧钱大战硝烟弥漫,最后以“握手言和”告终。2016年下半年,共享单车的出现无疑是企业家和投资者的新方向,也是新一轮的战斗,试图弥补过去的遗憾。

  目前,在全国大多数城市,几乎都有共享单车的影子。与政府性质单车不同,共享单车的操控性更好,不需按要求定点停放。此外,在程序方面,自行车共享也有更多的优势。如今,在道路两旁,共享单车的数量越来越多,颜色也由原来的红黄变成现在的“五彩缤纷的十字秀”的景象。

  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6年,共享单车市场用户总数由245万人增加到1886万人,同比增长6.7倍。而截至目前,短短三年时间,共享单车用户数已突破2.35亿人。

  但是,青桔方面表示,虽然前辈的试行经验已经很丰富,但我们仍未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这也是市场上几乎所有自行车共享企业都面临的问题。就像曾经的网约车大战一样,在共享单车企业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之前,拓展渠道和用户是他们的主要任务,不管盈利情况如何,只有市场占有率高、用户多的企业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为此,青桔、摩拜和OFO推出了月卡,前期的优惠租车费为每月1元或2元左右。在此之前,各方甚至都推出了免费骑行活动来吸引用户。

  同时,各共享单车企业也在加大铺设力度。在一些地铁入口和商业区,我们会看到道路两旁停着成堆的共享单车,有的甚至直接停在路上。尤其是在早晚高峰时段,由于没有地方,会有很多用户把自行车放在行车道上。

  一位在地铁入口工作的志愿者表示:“自有这些红色、黄色、绿色的单车后,很多人都在下了地铁口骑着它上班或者回家。晚上,随处看到自行车遍地都是的情景,感觉很混乱。”当被问到是否有人管理时,志愿者说:“不是不想管理,而是管不了,城管来了也没用,除非派专人来管理。”

  在此之前,某次节假期,大批游客涌进深圳湾公园观海,其中不少人骑共享单车,导致临海道路被停放的自行车占用,影响了道路的畅通,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此后深圳市公园管理中心发布紧急公告,决定此节假日全天禁止共享单车进入深圳湾公园。

  除了交通堵塞影响道路安全外,青桔车也和其他共享单车一样,“僵尸车”的数量也在增加。很多网友在网上抱怨,说扫几辆车就是一辆故障车,不仅耽误了自己的时间,还影响了自己的心情。据青桔的相关运营商透漏,这些所谓的僵尸车都是故障车,但由于维修成本和人工成本较高,他们基本上都选择了置身事外,重新推出新车。

  企业管理乏力

  共享单车乱放,无疑是用户责任心和公众形象的缺失,但对于企业而言,更加是一种事后监管、服务不到位的表现。

  滴滴公众沟通部总经理周长新说,目前对于青桔自行车的管理,青桔配备了足够的检查员进行线下管理。利用滴滴多年积累的大数据,精确调度车辆。同时,为使自行车停车场秩序井然,实行网格化管理,引入责任制,强调车辆摆放和不良车辆退库。一直以来,人们都提醒用户,骑车后要规范停放自行车,文明出行。

  为解决共享单车乱停问题,青桔等企业在部分地区试点划分了电子围栏停车区。用户还车时需将车停在围栏区域,并有一定的信用评分奖励数据。不过,目前这些电子停车位更多的是一种“摆设”,没有很好的起到管理作用。

  行业竞争激烈

  首先是最早出现的一批共享单车,OFO小黄车打着“让世界没有陌生的角落”口号,小黄车于2015年6月正式上线,在官方下载或微信上下载应用,支付宝等平台直接扫描二维码即可开锁,日订单量超过3200万次,是最早的无桩单车共享模式缔造者。

  2017年7月6日,OFO小黄车宣布完成7亿多美元的e轮融资。2018年3月13日,OFO小黄车完成了8.66亿美元的E2-1轮融资。它的目标是让人们可以通过OFO在每个地方角落都能随时解锁自行车,以满足短距离代步的需要。

  目前OFO小黄车在21个国家的250多个城市提供服务,有50多个城市为海外运营城市,10万多辆共享单车投入使用,为海外用户提供了1000多万次自行车服务。这也是青桔模仿和学习的对象,抛开收益不说,前人的开创性举措还是很值得认可的。

  后来,摩拜自行车又以“让自行车回归城市”的口号成立于2015年1月27日,于2016年4月22日即地球日正式推出自行车共享服务。从那时起,摩拜自行车开始进入中国、新加坡、英国、意大利、日本、泰国和韩国等19个国家。自投入市场以来,用户累计行驶182亿公里,节约碳排放440万吨。

  2015年10月,摩拜单车获得A轮融资,当月成功开发出首款智能锁;2016年10月,摩拜单车获得C轮融资;2018年4月,美团大众点评全资收购摩拜单车;2018年7月23日,摩拜单车“无码解锁”功能正式启动,为用户带来更好的骑行体验。同样是共享单车的先行者,摩拜单车在日后的使用中也在一步步创新,带给用户更多新鲜便捷的体验。

  再有就是后来居上的哈啰单车,用科技推动出行进化,2016年9月成立 Hellobike 项目,10月进行车辆研发与生产,11月正式亮相市场,于2017年1月,完成A+轮融资进入飞速发展期,于12月完成10亿D2轮融资,蚂蚁金服、深创投、成为资本、富士达、威马汽车等共同投资。

  为用户提供便捷、绿色、经济的短、中、长距离共享出行服务,努力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减少汽车尾气排放,为智慧城市提供可持续的共享出行解决方案。

  目前,哈啰自行车注册用户已超过2亿,进入宁波、杭州、厦门、武汉、南京、长沙、青岛等300个城市。可以说,哈啰无论是用户深入或者区域布局方面的程度都远高于青桔,给青桔带来了十足的竞争压力。想要在技术扎堆,促销推行的共享单车圈里分得一杯羹,似乎并不是一件易事。

[!--page.stats—]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