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寒露
来源:GPLP犀牛财经(ID:gplpcn)
腾讯成为继百度、阿里之后,又一个涉足芯片设计领域的互联网巨头。
3月19日,深圳宝安湾腾讯云计算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腾讯云副总裁王景田,由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全资控股。
这家注册资金为2000万的公司,经营范围除了计算机技术服务和信息服务、应用软件开发、大数据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等,还包括了集成电路设计、研发。
来源:天眼查
腾讯自己设计芯并不令人意外,早在2018年7月,百度就发布了首款自研云端全功能AI芯片“昆仑”,与三星合作使用14nm工艺生产,2019年末,百度昆仑芯片已成功流片,为百度的智能云业务出力。
2018年9月,阿里巴巴成立了平头哥半导体有限公司,其前身为进行基础科学和颠覆式技术创新研究的“达摩院”与主营自主嵌入式CPU IP Core的中天微,有着丰富的人才储备,此后陆续推出了RISC-V CPU内核玄铁910、云端AI推理芯片含光800等产品。
为什么巨头不约而同地选择自研云端AI芯片或服务器芯片呢?
近几年,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不断涌现出新的算法技术。而通用型AI芯片由于在设计时就是针对特定算法进行固化的,因此无法灵活适应各种新出现的算法。并且虽然传统的通用型芯片适用范围广,但是固化的技术造成了市场上产品的同质化。
而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寻求差异化的产品,这就造成了AI定制化芯片需求量的大幅增加。对于互联网大厂来说,采用自研的芯片,不仅可以降低芯片的采购成本,安全性也更高。
有关机构预测,到2024年,全球云端AI芯片市场规模会达到100亿美元,而终端AI芯片市场也接近80亿美元。相较传统的芯片厂商来说,互联网及云服务厂商有更充足的资金进行长期的持续投入,也更为了解自身及客户的需求。另外,庞大的市场和更好的满足自身需求也是厂商自研AI芯片或服务器芯片的动力。
在自研芯片领域,腾讯的动作相较其他互联网及云服务巨头来说似乎有些慢,加之芯片的回报周期非常长,需要众多的专业人才和不断的资金投入。作为“造芯”后来者,腾讯能否后来者居上呢?GPLP犀牛财经将会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