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观察

五环外真香,马化腾、张近东、刘永好,两会为何都要建言“乡村振兴”?

文/陈纪英

版式/夏天

丘吉尔说,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

如同江河总要入海,大企业总要身负社会责任。而一年一度畅谈公共事务的两会,则是观察中国企业家社会担当的最佳窗口。

今年,不少企业家出身的代表和委员,如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等,都把目光投向了“乡村振兴”。

这样的不约而同,并不让人意外。

2020年,恰好是中国全面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

扶贫有节点,但扶持无终点,“乡村振兴”大计将接驳“精准扶贫”,接力扶助中国三农产业。

除了各级政府发力之外,中国企业也是主角之一——以商业力量,激活一片农村、壮大一个产业、带动一方农民。

作为18年参政议政的“老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张近东助力“乡村振兴”,并不仅仅停留在高谈阔论的建议层面,苏宁早就躬身力行,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之一。

1

政企合鸣

从2004年至今,连续17年,中央的一号文件都聚焦三农;到了2018年1月2日,中央一号文件首次聚焦乡村振兴,明确界定其为一项举全国之力的长期工程,远期目标将于2050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远景虽然可期,但现实依然需要脚踏实地去奋斗。

近年来,农业占GDP比重持续下降,农民收入不高、农村发展滞后的问题依然很突出。尽管移动互联网逐渐普及城乡,但数字经济的主场,一直由发达地区主导。

以此看来,马化腾的建议颇有现实意义。他建议发挥“互联网+”优势助力“后脱贫时期”乡村振兴,加大新基建在农村地区的部署和投入。

另一位人大代表张近东则更加务实。今年两会,他带来《大力发展C2M生产基地,助农富农推动乡村振兴》的建议。

基于苏宁上山下乡、参与扶贫的一线实践,张近东发现,乡村振兴大计阔步快跑之时,也遭遇不少挑战和阻力,尤其在新冠疫情期间,三农产业遭遇重创。

基于对一线情况的清晰洞察和痛点短板的敏锐捕捉,张近东的建议直陈三农痛点,然后“对症下药”——

  • 针对人才短板——建议回乡创业者形成集群效应,振兴乡村;
  • 针对产业短板——建议政企院校联动,推动C2M基地产业化、规模化;
  • 针对品牌短板——建议政企合力推动C2M基地产品品牌化宣传推广;
  • 针对渠道短板——建议搭建助农绿色通道,打通农产品上行链路;等等。

民营企业家建言并助力“乡村振兴”,既是其主动担肩的社会责任,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客观需要。

自从2016年以来,连续五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发展农村电商产业,大力推动“互联网+农业”落地。罕有人知的是,苏宁是第一家和国务院扶贫办签订全国农村电商扶贫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民营企业。

过去数年间,苏宁两脚踩土、风尘仆仆的一线扶贫,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在由民政部举办的第十届“中华慈善奖”表彰大会上,“苏宁阳光脱贫计划”荣获慈善项目(慈善信托)奖,这也是苏宁第五次获得这项中国政府最高规格的慈善奖项。而苏宁的其他扶贫行动,也多次获得国务院扶贫办、农业部、商务部、网信办等中央部委的表彰或认可。

备受推崇的苏宁扶贫模式,具备了两大特点。

其一,高处谋划,全力投入。

苏宁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张近东董事长亲自担任组长,专项投入超过5亿元,从事扶贫工作的人员超过1000人。

其二,细处着眼,务实可行,充分发挥线上线下融合优势,构建了“一二三四五”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框架

一个目标:聚焦乡村振兴,聚力精准扶贫”;

二轮驱动:输血造血结合,线上线下联动”;

三化兴农:农业产业化、农品品牌化、农人专业化”;

四扶脱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产业扶贫、捐资扶贫”;

五当落地:投资在当地、纳税在当地、就业在当地、服务在当地、造福在当地。

随着精准扶贫大计收官,苏宁的公益战略也与时俱进,未来十年聚焦“以产业富农助力乡村振兴”。

张近东表示,“作为国家扶贫事业的承接和转型升级,未来,乡村振兴就是苏宁公益的重点所在。”

有了中央政府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再有苏宁等头部企业的鼎力参与,乡村振兴计划虽任重道远,但成效可期。

2

授人以渔

在乡村振兴大计上,苏宁模式的顺利破局,赖于两大原因:其一,目标明确,战略投入,与时俱进,一把手主抓;其二,在农业、农人、农产品等关键要素上的深度赋能与重构。

在初见成效后,2019年12月26日,苏宁发布了新十年公益战略,正式推出“苏宁乡村振兴’521’计划”——未来十年在乡村地区达到5000个苏宁(拼购)村、2000个县级苏宁易购中华特色馆、十万家苏宁零售云门店。

“随着苏宁开放赋能生态的形成,苏宁正逐渐实现从过去捐赠式的输血扶贫向产业型的造血扶贫转变,推动企业资源与社会发展全面有效对接。”张近东说。

战略目标上着眼长远,而在落地执行上,则是精耕细作。

第一,农业产业化。

过去,中国小农经济的一大痛点,就是高度分散,基础设施落后,难以形成集约优势。

对此,苏宁联手地方政府,因地制宜,融合线上线下优势,建设扶贫产业基地,打开市场链路,实现“农业产业化”。

山西隰县玉露香梨产业扶贫基地、盱眙苏宁食用菌生态农业培训示范基地、泗阳电商+产业+公益三合一扶贫基地等一大批农业产业基地陆续投产。

2019年初,苏宁拼购以产地直采为核心,发布了“包山包湖包海”计划,以“拼基地”的形式在各大主产区落地运营,源头直采,为农产品打通上行通道。

处于国家贫困区县的四川省大凉山盐源县柯登村,有525户人家,其中贫困户高达126户,2018年人均收入每年仅4000元左右。接入苏宁拼购后,1万多亩苹果园销路打开,300余人实现了就业脱贫。

而在湘西,苏宁拼购和苏宁小店一口气“承包”下了10万亩椪柑和3万亩猕猴桃,预计每年为当地带来3亿元收益。

第二,农产品品牌化。

苏宁依托自身特有的O2O渠道优势,通过线上线下专业化、系统化的商业运营,帮助农民卖出好价钱,卖出好品牌。

早在2015年5月,苏宁易购就上线了“中华特色馆”,为全国各地区农特产建立地理标识采购。到2019年,苏宁在线上已经开设477家中华特色馆,覆盖县市1082个,通过扶贫实训店、中华特色馆以及苏宁超市,累计助农销售近70亿元。

第三,人才专业化。

农村要脱贫,人才是关键。

为此,苏宁一手培育孵化人才,依托农村电商学院、扶贫实训店等平台,已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举行农村电商人才培训超千场,培训超10万人次。

一手为其提供长期的就业致富机会。目前,仅零售云门店,就直接带动就业规模约5万,而全链路的仓储、配送、售后、销售等就业岗位,预计未来将带动10万级的就业机会。

3

广阔天地

其实,乡村振兴,不仅仅是大企业的责任担当,也蕴含着企业大展拳脚的发展红利。

这里有一千三百座县城,约四万个乡镇,六十六万个村庄,按常住地算有6亿人口,按户籍算则有9亿人口,天地广阔,大有可为。

一直关注三农问题的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徐祥临曾做过粗略测算,农民手中掌握的资金资源,合计超过15万亿元。下沉市场,已经成为了企业谋发展的增量新主场。

而在扶贫大计收官,进入乡村振兴新阶段的临界之年,诸如新一轮的家电下乡等利好政策,也有望重新启动,激活这一十万亿级的“超级市场”。

4月2日,广东省省长马兴瑞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促进农村消费,开展汽车、家电下乡专项行动,采取企业让利、政府补贴方式鼓励农村居民购买汽车、家电,深入开展消费扶贫。

在两会期间备受关注的乡村振兴,在二级市场,也推动相关概念股红火一片。

目前来看,能够受益于乡村振兴大计的企业,大概分为两类。

第一类,存量的农业龙头企业,比如饲料龙头新希望集团、养殖巨头温氏股份、中粮集团等等。

第二类,则是深入一线,重构三农产业,带来增量价值,激活农村农民消费升级的非农企业,比如苏宁易购。

在乡村振兴的10万亿级红利中,苏宁易购等零企业能在两个层面发力以及收益。

其一,推动农产品上行,增加农民收入,同时拓宽销售品类,助力平台业绩提升。

以苏宁为例,截止2019年底,苏宁已在全国21个省开设了116个扶贫实训店,发展苏宁拼购村140个,直接解决当地贫困人员就业5017人,依托线上、线下全渠道资源,苏宁覆盖国家级贫困县184个,惠及全国贫困村1万多个、贫困人口761万余人,全渠道农产品销售115亿元。

其二,则是提前布局,开发下沉市场消费升级的广阔蓝海。

承担这一重任的先锋队,是零售云加盟店,以“供应链+门店+社交玩法”的业务模式,为5亿县乡镇用户提供1400万种家电、3C、家居等全品类产品和服务。

截至2019年12月31日,苏宁易购零售云门店总数5419家,覆盖了包括西藏、新疆、海南等地在内的全国31省(除港澳台)超过5000个县镇,预计 2021年门店数量将达到12000家,未来计划达到10万家。

2019年上半年,零售云带动的智能产品和健康产品的平均增长分别高达564%和659%;中高端产品销售平均增幅高达404%。

以10万亿级消费大盘和苏宁零售云的高速增长来看,在下沉市场再造一个新苏宁,并非天方夜谭。

在这片广阔天地中,谁能抢先入场,谁就占据了主场;谁能提早布局,谁就能左右大局。

建言“乡村振兴”,是全国人大代表张近东参政议政的本分担当,掘金“下沉市场”,则是企业家张近东谋求发展的战略布局,而以公益初心助力、以商业力量推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苏宁,取得了社会效益和企业发展的并轨双赢——唯有外部内部双赢,才能长青持续。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