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苏卫哲:新时期做好群众工作的几点体会

关心群众生活、做好群众工作,应该说是基层乡镇党委书记最直接、最重要、最具体的一项工作职责。最近深入开展“三解三促”工作,结合自己基层工作经验和思考,我认为做好新时期下群众工作要做到“要动真情、善于用人、换位思考、学说农话、做好实事、帮助致富、找准问题、善于总结”。

要动真情

人与人的关系犹如照镜子,你对他笑他就对你笑,你对他好他就对你好。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指望欺骗群众当干部肯定不会长远。所以要对群众动真情,用真心,态度最重要。现在去村里驻点走马观花的干部比较多,实际上你对群众是浮光掠影,群众也就在心里没有留下你的痕迹。

我在单位请大家每周四都要到自己联系的村组里开展“与民有约”活动,规定每次走访不少于5户,目的是联系群众,解决问题和督查工作。我到有些村去查访,群众说来过人,也忘记谈什么了。因为你对群众没有动真情,老问一些无关痛痒的话,老说群众不关心的事,老是一副不认真的态度,群众怎么能记得你,又怎么敢托付给你。“葫芦掉到井里,看似沉下去了,其实还浮在水上”。对群众动真情就是你要把群众放在心上当亲人。首先要高兴见到群众。见过有些领导很怕群众来访,锁了门谎称自己不在。

其实大可不必,群众来找你是说明信得过你,不找你才是危险。我明确的告诉办公室,只要是群众点名找我就可以约时间见面。班子成员随时约见群众。其次要真心帮人解决问题。有一天上午我接待过四批次来访群众,好些事情我坦言解决不了或者不在职责范围内请求谅解,几乎所有人表示理解后并没有重访。实际上很多的上访人就是想听听负责任的说法,书记的职责就是问题在你这一级要STOP。与其被动负责不如主动处置。最后要交一批穷朋友。领导干部实际上听真话的渠道并不多,放下架子,交几个穷朋友是找准民生诉求,了解群众口碑的最好办法之一。

善于用人

不要小看农民,群众中有的是能人高人。在处理好多起群体事件中总有能人的影子在出谋划策,但也总能找到高人“降伏”这些能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依靠外来资金很重要,但最终要实现大面积种植还是需要本地能人带动。所以农村稳定和发展用好人很重要。

注重品德看威望。费孝通先生说中国底层社会是礼治社会。与城市相比农村依旧是熟人社会,人情道理具有治理一方的作用,道德高尚的人永远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老模范、老教师“五老”人员就是这些人的代表。

注重能力看发展。搞新农村、农业现代化有很多都是新事务,需要发动群众敢闯敢干,这时候就会涌现很多能人。最终农村问题的解决还是要靠农民群体的内在变化来解决,所以要筛选一些有闯劲敢担当的年轻人好好培养。

注重成绩看表现。现任村干部是重要基层管理力量,不断调动积极性鼓励大家作出成绩是乡镇主要干部的核心工作之一。评价村组干部好坏看三关键词,公道、做事、廉洁。大学生村官是新势力,积极带动作用已经逐步得到了体现。

换位思考

现在坏心办坏事的干部基本上没有,但是好心办坏事的事情却时有发生。我觉得这种事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官本位,即为老百姓做事总觉得是动机好就会结果好。孰不知在己之不欲勿施于人之外老夫子还说过,己之所欲勿强施于人。这就需要我们出主意,办事情的时候要站在政策对象的角度多想想。

近些年农村搞种养殖的非常多,村镇干部就常常会不加调研的给予支持肯定。种植一般要考虑好资金、土地、技术、规模、管理、市场等要素,养殖还要再加上土地性质、防疫和环保等个因素。实际上有不少的种养殖项目因为草率上马目前进退两难,好事变成了坏事。这就是没有调研,考虑问题太简单的结果。换位思考不是简单的站在群众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而是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思考如何把事情做成功。

换位思考还要解决一个麻木的问题。经常看到很多干部对上访群众不爱搭理,老百姓来一次几句话就简单应付一下,暗自希望事情不了了之。这就是麻木。我想我们换一个位置,你去求人反反复复会是什么样的心理感受。所以说换位思考首先要去掉官本位的思想,把自己当普通人,普通人最了解普通人的感情,这叫阶层感情。没有阶层认同感就危险了。

学说农话

教人说话艺术的书市场上很多,但是教干部和群众说话的书很少,所以很多干部只要太把自己当干部以后就不会和群众说话了。我陪同过个别领导去农户调研,往往要替他们捏把汗,因为他不是问一些明摆着的事就是说一些没用话,更有甚者拿腔拿调,装腔作势。这种慰问不但没有促进大家感情反而疏远了干群关系。这叫不会说农话,只会说官话。

会说农话就要说到群众心里去。农村老百姓一不炒股二不买房,所以一般不关心宏观大事。围绕柴、米、油、盐、酱、醋、茶和上学、看病、养老的问题沟通一般都能贴近民生。据说道路村村通政策就是一位大领导去问一个农户什么叫小康时,群众回答的一个条件是,下雨天出门不穿雨鞋。

会说农话就要说到事情点子上。干部大多住城市,有些关于农活农事就一知半解了,话要说到点子上还需要学习。讲一个邓小平同志的故事,他1980年到四川看沼气改造运用项目,在农户家里提的问题是:用沼气烧开一壶水,要用多少时间?他还弯下腰去看火苗,问:这个火苗能不能炒腰花?会炒菜的人都知道,腰花要旺火爆炒才好吃,邓小平是想弄清楚沼气的火力到底有多大,是否适用于群众的生活。问得这么浅显直白,看出他对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熟悉到何等程度!

做好实事

市委书记李强同志在党代会报告中对干部作风建设提出四点要求,首当其冲的是做事。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是为群众做实事,包含这样几层意思,一是做哪些实事,二是怎样做实事,三是如何把实事做好。

要做的实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类是省市县乡镇各级政府在工作报告中列出来的实事,这些实事一般资金来源有保证,主要是实施到位的问题;一类是群众迫切需要做的实事,要充分调研,列入村里重点工作,乡镇要提供一定的支持保障。

怎样做实事主要是解决资金和程序的问题。农村有很多好政策,比如一事一议、农村移民资金、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等,这些政策都可以来钱,也可以盘活农村资产或者向村里的知名人士化缘,实际上只要想做事,摊子不是铺的很大,关键还是决心的问题。程序就是只要涉及资金管理使用一定要依据相关规定,该招标招标,该审计审计。

如何把事情做好,我觉得核心是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优势,调动群众积极性,欢迎大家监督。让所有人参与了、见证了,也就把实事做好了。

帮助致富

“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万元以上”是市十一次党代会作出的郑重承诺,即在当前人均纯收入7039元的基础上年均增长14%。这个任务很重,压力很大。

我算过一笔账,以一个5口之家,农村中等收入家庭为例:农民人均纯收入组成中农田实际人均只有2亩土地左右,除掉生产资料等成本纯收入只有1200元;打工收益按照2个成年劳力在外计算全年纯收入3万元,农民其他财产性收入一般都十分稀有,正常的收入就是7200元,缺口是5800元。排除通货膨胀等因素,在城市化率只有20%左右的乡镇,要整体推进致富工程还需要更大的智慧和努力。

以青湖镇为例,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扩大现代农业的种植面积,到十二五末超过30000亩(按照一亩纯收入10000元计算总收入30000万元,一般农田还有3600万元总收入),推进出国劳务等工作十二五末每年出国劳务达到5000人(总收入2500万元),扩大毛绒玩具产业规模实现就业8000人(总收入1600万元),外出打工10000人(总收入20000万元),城镇化让3000户居民拥有资产性收入和商贸交易收益(户均10万元),这样6万人的乡镇人均收入约可以达到14600元。

当然,各地有各地的办法,各人有个人的高招。

找准问题

省委书记罗志军在沈高村蹲点调研后发表了一篇文章叫《扎下深根才能攀得更高》,写的很朴实生动,富有启迪。其中提到一件事情,“有天晚上走访一户人家,院子里停着小轿车,客厅里摆放着双开门大冰箱,平时也是老俩口过,儿子在上海工作,有着不菲的收入。但是在交谈的过程中,发现女主人喜欢提意见,心里有怨气,联系此前走访其他村民的情形,我最初的感觉这可能是一种‘穷而知足,富而不满’的现象。后来,从女主人一再强调他们家境遇的改变是因为儿子有出息、没有靠别人的话语中,我感到并不能下先前的结论。”这个事情揭示出了找问题的难度。

要找准问题首先是学好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知道什么是主要矛盾,什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知道矛盾的变化。其次要对事物多方求证,辨别真伪,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实可靠的,充分认识事情的复杂性。这些都是理论,实践起来要困难的多。

去年我请新来的五位大学生村官做了五百份社会调查问卷,大家做的很细致,最终大概罗列了两百多个问题。今年我镇的民生实事主要来源于此。

善于总结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毛主席说过他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年轻干部要有超越年龄的阅历只有一条途径,就是总结自己和别人的经验教训。

总结就是要找出群众工作的基本原则和规律,比如突发性群体事件应对媒体的基本原则是,预测问题,制定口径;快讲事实,慎讲原因;不激怒媒体,不冲动妄言;没有确认,绝不发布;精心构思策划,像记者一样思考;并非一切问题均需回答;避免模糊,及时澄清,不留遗憾;尊重记者,有理有节;全程参与,保持警觉到最后。

经验总结不是写工作总结报告要长篇大论,越短越好,越简洁明快越好,就像武术口诀一样,几个字就到位了。总结还要与时俱进。依靠老经验就成经验主义,本本主义了,迟早是会吃亏的。更何况在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的环境下,在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期,所以在遇到同类事情的时候,想想新办法,出出新主意也许更好。这大概就是创新了。

[!--page.stats—]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