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观察

陈欧的B面:被忽略的商业眼光

陈欧,这个曾异常闪耀的名字,已许久未出现在我们熟悉的舆论场。

你或许想不到,陈欧新浪微博粉丝数接近4200万,与一个偶像明星的粉丝量级相当。

2010年11月23日陈欧发布了第一条微博,此后近3800多条信息中,有关聚美优品的营销推广内容,占据相当庞大的比例,最新一条动态也是有关聚美APP某防晒单品的推广,转发评论轻松上万。

在另一个层面,陈欧却与聚美做着减法。

不知何时,他的微博认证从“聚美优品董事长”变成了“聚美集团董事长”,在百度搜索相关新闻,出现更多的是街电,而非聚美。

陈欧曾说,当你意识到自己走错了方向,你应该果断地掉头!

1、光环 亦是枷锁

一部名为《后浪》的视频短片,让2020年的五四青年节,火过了2020年的618。

“你们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但是时代更有幸,遇见这样的你们……不用活成我们想象中的样子,我们这一代人的想象力不足以想象你们的未来。”

有人说,情感共振是这个短片被频频转发的关键,自我认可与被时代认可,是当下最难得的东西;也有人说,这样的共情让他想起了2012年为自己代言的陈欧。

“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的漂亮,我为自己代言。”

相似的情绪,相似的励志,从被看轻到不容轻视的涅槃。

那一年,陈欧29岁,有过两次创业经历:游戏平台GG game和广告公司Reemake,并借此赢得了投资人徐小平的认可,商业眼光被首次印证。但创业过程从没有一帆风顺的,不断的碰壁与挣扎,促使他写出了《我为自己代言》的广告词,并亲自演绎了它。

这则广告的大获成功,源于陈欧对时代和自己的清醒认知,也坚定了他低成本营销的商业策略。58同城CEO姚劲波曾评论陈欧:“是一个比较擅长运用巧力的人。”

陈欧的B面:被忽略的商业眼光

 

有媒体统计,在聚美成立后的四年里,陈欧参加了不同媒体的数十期节目,收获了相当可观的“带货效果”。2011年,聚美营业额将近10亿元,到2013年,营业额突破60亿元。

通过个人高频曝光来低成本获取流量的操作,是陈欧对自身优势的善用,有惊喜,却也有不能承受之重。有人公开质疑:一个CEO的曝光度远超品牌,算不算倒挂?一个企业家密集出镜,还有没有时间过问业务?

所以,当2014年聚美陷入“售假风波”,舆论矛头都直接指向了陈欧。为挽回信任,他主动将最赚钱的第三方业务砍掉近半,直接导致净利润的大幅下滑,此举被人解读为“有点过激”。

在此之前,聚美是B2C美妆行业老大,占据1/4的市场份额,拥有超千万级的活跃用户。

高光时被冠以的光环,往往过后就变成了枷锁,且不得不用更多时间去挣脱。

2、证明自己 也不惧被证伪

很多人都这样评价陈欧:他很想证明自己。

证明自己,不仅写在“陈欧体”的广告词里,也深深写入他的骨髓。

童年陈欧曾执着于打游戏,理由很清奇:“只要我学习好,老师就会喜欢我,只要我打游戏打得好,同学们就会崇拜我。”作为斯坦福大学高材生和GG game游戏平台创始人,陈欧的两个小目标都实现了。

“想证明自己”的性格特质,在遇到危机时,被暴露得格外明显。

当遭遇假货质疑,陈欧只想尽快澄清,赢回消费者信任。他的微博变成聚美优品的官方指定回应渠道,数次发文,甚至直言:“化妆品是电商中最不被信任的品类”、“希望推动官方防伪体系”。

可惜的是,当负面信息占据舆论中心,任何澄清都会被边缘化。陈欧越是解释,越难赢得信任,聚美的流量也随之急剧恶化。

2016年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聚美在B2C网络零售市场份额从2013年的22.1%,下降到2016年的0.7%。

这既有流量向京东、阿里等综合电商聚集的外因作用,也是聚美自身负面缠身的必然结果。美妆购买渠道越来越多,而聚美是更容易被割舍的一个。

陈欧的B面:被忽略的商业眼光

 

希望证明自己的人,一般不会轻易否定自己。但陈欧似乎不怕被证伪,甚至在被证伪后,愿意主动挖掘新机遇。

“陈欧不会卖一辈子化妆品。”他自己这样说。

2015年到2017年间,陈欧不断寻找能证明自己的机会。领投宝宝树,投拍《温暖的弦》,收购街电……当外界质疑他“不务正业”,股价已无法真实反映企业价值之时,陈欧用行动展示了决心。

当他的多元化转型之路屡遭外界质疑,他依然定力十足,并且力排众议,为新业务争取最大的生存空间。

2020年4月15日,聚美优品完成私有化,在分析人士看来,这是陈欧商业旅程的又一个重要拐点,一方面彻底摆脱资本市场束缚,让聚美找回初心;另一方面是为旗下新业务铺路。从创业者再回到创业者,他的身份看似未变,却有了截然不同的心境和选择。

“陈欧不想再花精力去证明垂直电商能成,在更有价值的领域,他想做一番事业。”聚美前员工的这句话,似乎解释了陈欧不停试水、不断跨界的内在逻辑。

陈欧调转车头,想要讲出一个新故事。

3、被忽略的商业眼光

作为80后创业者,陈欧无疑是佼佼者;而作为企业家,外界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慧眼独具,有人说他差点运气。

投资过陈欧的真格基金联合创始人王强曾说:“众多创业者中能够胜出的人,通常对于自己的终极目的有明确的理解。在他们看来,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一张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用卡。”

陈欧的这张信用卡,确实帮他刷出了别人看不懂的风口。

2014年11月陈欧发过一条不起眼的微博:最近在韩国发现很多好的化妆品,随着海淘的放开,这个市场快变天了吗?

当时,国内跨境电商还没有雏形,供应链搭建、物流运输等关键环节均处探索阶段。直到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相关政策并设立一批跨境电商试验区,才真正打开了进口商品线上销售的大门。

当时的聚美甚至先于京东、阿里布局跨境电商,连续3年位居全国跨境电商第一,起码在跨境电商业务上,陈欧并没输在“先机”。

真正让他拥有更大赢面的,是被数度唱衰的共享充电宝。

陈欧的B面:被忽略的商业眼光

 

2017年3月,陈欧一个人从北京跑到深圳,历时一个月,将共享充电宝的工厂、供应链全考察一遍,得出手机电池技术短期不会有突破性进展的结论。同年5月,陈欧以3亿元收购街电。

陈欧入局引来舆论的广泛关注,不少业内人士高调唱衰。王思聪放言,“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直播吃翔。”对此,陈欧只回了句:街电如果做不起来,就当给大家做公益了。

陈欧习惯了被质疑,他怕的是错过。

两年时间,陈欧把街电做成行业老大,累计用户破2亿,在5G商用普及和共享经济日趋成熟的背景下,共享充电宝市场越做越大,今年3月,数度徘徊的美团正式发力。有街电深度用户趣评:“陈欧,是改变我出行重量的男人。”

据传,在一次部门聚餐上,有刚入职聚美的新员工感叹,“进公司前,以为老板不咋过问具体业务了,没想到他天天来单位,有时还亲力亲为,干劲比我一个95后都足。”

的确,站在聚光灯下的陈欧,深深刻入大众记忆,相比认真做事的真实陈欧,人们更愿意相信其明星特质下的角色扮演。他曾为聚美发展走上前台,做个代言人;却也一直站在聚美身后,做着商业大脑。前者众所周知,后者却被遗忘在角落。

走过高光的陈欧,学会了做减法,为人低调了,发声谨慎了,业务聚焦了;同时,他也做着加法,新业务更壮大,眼光更精准,决策更慎重。

所幸,这道加减法的筹码,都握在陈欧自己手里。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