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花小猪”烧钱补贴门槛低,为了增量,再犯一次滴滴的错?

 

网约车出行市场,闯入了一头“花小猪”。

近段时间,相信大家都被一款名为“花小猪打车”的网约车App刷屏。其凭借“全网超低一口价”、

“打车能赚钱”等口号引起了广大乘客和司机的注意。

7月22日,滴滴官方正式宣布,滴滴推出的新品牌“花小猪打车”即将上线。

根据滴滴方面解释,“花小猪”之于打车,寓意“省钱就是存钱”,定位“致力打造实惠出行的新品牌”,并打出了“全网超低一口价”以及“百亿补贴计划”的口号。

“花小猪”想抄“拼多多”的作业?

事实上,花小猪项目从2019年底就已经启动,前端以独立品牌的方式运营,而后端是滴滴在提供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在官宣之前,花小猪已进行了较长时间的测试运营。从今年3月起在贵州遵义、山东临沂等地开始测试运营,在用户端与司机端都获得了不错反响。

因为三四线城市的公共设施一般都较为陈旧,公交出行的线路又比较繁琐,用户依然存在出行难的问题,加上下沉市场的用户对于价格比较敏感,用户打车意愿不足,导致滴滴网约车在三四线城市的渗透率一直上不去,所以“花小猪”可以说是一个在滴滴网约车增量遭遇天花板之后,向下沉市场寻求新增长点后的移动出行平台。

虽然“花小猪”和“滴滴”这两款App的无论是从页面设计,还是交互体验来看,相似度都是非常的高,但仔细看,与滴滴相比,花小猪在“定价机制”上有明显的不同。

据悉,“花小猪”采用的形式为顺风车模式加派单半指派,司机可以一天取消四次订单。并且,“花小猪”和滴滴的计价模式不同,滴滴的计价模式是由里程和时长费用两部分构成,花小猪打车采用一口价模式。

 

据“花小猪”官方解释,一口价是以预估里程及时长,并按照计价规则,计算预估价为基准,再根据供需等因素做一定幅度内调整的价格。其费用不包括附加费,能在某种程度上避免绕路、堵车加价等问题。

令人意外的是,主攻下沉市场的“花小猪”,8月17日突然对一、二线城市发起了猛攻,在北京、广州、杭州等9个城市发起了补贴大战,这些城市也与外界对花小猪只关注下沉市场的印象产生了反差。

根据补贴政策,每个城市前8888名用户的当日第1单减20元,8888个名额用完后所有订单6折最多减10元,每个用户优惠不超过4单。

 

上线以来,“花小猪”针对乘客进行新人补贴,满减券,津贴,返现等手段,甚至打出了"0元打车"的宣传标语,新用户可以享受0元乘坐,邀请新人还可获得几十元至上百元不等的奖励!

“花小猪”也以同样的方式拉拢司机。比如,设立了新人签到奖、高峰冲单奖、全天冲单奖,司机完成特定任务,可以领取10元-50元不等的现金,似乎是在复刻滴滴的“发家史”。这吸引了很多滴滴司机,以及一些私家车主加入。

被拼多多教育过的三线以下城市用户,早已熟悉了相关玩法并积累了互相拼团的人脉关系。不过,在优惠券和推广奖励之下,吸引来的不止是乘客和司机,还吸引了大量的“羊毛党”。

 

例如花小猪的“天天领现金”的活动,用户可以通过领取好友分享的红包获得现金,但是必须在12小时内累积金额达到100元可以提现。这和拼多多的“天天领现金”活动如出一辙。太多用户下载花小猪的目的,一是拉人头取现,二是薅“一元打车”的羊毛。

一夜之间,已经逐渐规范化的网约车市场,又回到了当年网约车烧钱大战的场景。

在滴滴快的和滴滴、Uber竞争的时期,虽然疯狂的补贴给各家App带来了市场份额的增长,但更多是带来巨大的财务负担。

目前的“花小猪”想借着当年的打法再创造奇迹基本是不存在的,毕竟市场环境今非昔比。

在8月的一场论坛上,首汽约车CEO魏东就表示,出行行业已经度过了野蛮生长的阶段,现阶段需要精细化运营,提升产品和服务。“客观来说市场要素改变了,单纯靠补贴、靠低价很难再获得规模性增长,也不能够成为持久的发展方向。”

遭遇合规挑战,被多地叫停

在“花小猪”在全国上线之前,就曾先后被天津、深圳和烟台等地的相关部门约谈,并被临时叫停,在长春甚至还出现了花小猪打车司机因证照不齐全被运营部门查扣的情况。

天津交通部门指出,网约车平台企业必须首先取得运营资质,不得为没有资质的人员、车辆派单。这也导致花小猪目前还未在天津开城。

在已经开城的青岛、南京等城市,花小猪也遭遇了约谈。青岛市交通运输局指出花小猪未在青岛市取得经营许可;南京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局认定花小猪打车涉嫌给无资质的车辆和人员派单。

显然,接连爆出的“坏消息”无疑让初出茅庐的花小猪站在了舆论的焦点上。

 

据业内人士分析表示,由于该平台对入驻司机的门槛要求较低,且不强制司机办理网约车运输证和网约车驾驶证“双证”,再加上设置冲单、拉客奖励刺激下,让众多良莠不齐的运力资源争先涌入,甚至不合规的一些车辆也蜂拥而至,从而导致“花小猪”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被多地叫停。

自2016年网约车新政出台之后,网约车企业要在一个城市合规运营,就要实现“三证合一”:网约车企业要在当地获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司机要考取《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司机驾驶车辆需获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

私家车主加入滴滴等网约车平台,必须具有双证,否则就是不合规。

 

公开资料显示,“花小猪”App,公司主体为北京鸿易博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致力于打造实惠出行。主张让出行回归本质,为乘客提供更实惠、安全、便捷的出行服务,为司机提供多一个服务选择。

从公司法人、股东和管理人员来看,均为赵意波。而据科技先生了解:赵意波是滴滴副总裁。

虽然由滴滴副总裁赵意波担任“北京鸿易博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并且100%持股,但北京鸿易博科技有限公司与滴滴的运营主体之间并没有直接的投资关系,这可能也是各地交通主管部门认定花小猪打车不合规的原因所在。

 

更为惊讶的是,平台对合规的事情并没有很重视。据燃财经报道,花小猪并没有强调司机必须有双证(网约车运输证和网约车驾驶证)。“花小猪”的客服也对用户表示“目前平台没有强制要求”。

不强制司机办理网约车运输证和网约车驾驶证“双证”,再加上设置冲单、拉客奖励刺激下,亦让众多良莠不齐的运力资源争先涌入,长期下去必有隐患。

如果为了抢占市场,而不惜降低准入门槛和风控标准,只会让乘客对其失去认可和信任,如此一来,不仅不能拿下三、四线城市的下沉市场,就连原已站稳的一、二线城市也会被弄丢。

在各大社区和问答平台上,关于花小猪的吐槽声也是不绝于耳。

 

司机的不满主要集中在平台没有类似滴滴的垫付功能,乘客在订单结束后未付款,司机就拿不到订单收益;而乘客的吐槽主要在司机的服务态度上,花小猪打车针对司机每日有三次拒单机会,而滴滴App是派单制,这就导致“花小猪”乘客对司机拒单十分不满。

没有对手的滴滴为什么还要烧钱做花小猪?

不可否认,网约车市场一直都是兵家的必争之地,每隔一段时间就,总会有各行各业的大佬杀入,就比如美团的美团打车,吉利汽车的曹操专车等等,毕竟这背后隐藏着令人向往的颇丰利润。

还有一些地方性的网约车平台,但都不成气候。相比之下,滴滴是规模最大、最合规、最有保障的网约车平台。

因为顺风车事件后,滴滴启动合规化进程,要求每位司机都持证上岗,从而大大限制了滴滴原本的运力,那些证件不全的司机基本都被拒在了滴滴的门外,而这部分司机,“花小猪”在下沉市场就可以做到完美的承接,特别是在三四线城市,花小猪无疑能为滴滴贡献更广阔的用户增量。

 

根据CNNIC发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约车用户规模达3.62亿,占网民整体的40.1%。在用户规模和渗透率上已经处于比较稳定的水平。

但实际上,极光大数据显示,滴滴出行近70%用户来自一二线城市,而我国超过50%的网民分布在三线及以下城市。

 

虽然“花小猪”App独立于滴滴App之外,并且在乘客端拥有独立的账号体系,与滴滴并不互通。但是根据极光大数据显示,两个App的用户重合率达53.3%。

显然,滴滴推出新品牌“花小猪”的动机是要做增量市场。而且在滴滴将要上市的节点上,哪怕推出巨额补贴,资本市场也很愿意为“增速”买单。

下沉市场的潜力有多大?这在拼多多身上已经得到验证。今年第二季度,拼多多的年活跃用户数量正在向阿里巴巴靠近,并且仍旧保持着高速增长。

而且,推出花小猪可避免滴滴的“大公司病”。站在已获得的市场份额原地踏步的巨头会陷入倦怠,只有不断开拓新战线才能保持斗志。

但补贴并不是长久之计,一旦补贴减少,对价格敏感的乘客就有可能离开。

同样,司机在领不到补贴之后,是否还会冒着被罚款的风险继续留在平台,都是一个疑问。

 

从滴滴的全盘业务看,采取的是进取的姿态。推出了针对时间不敏感人群的“青菜拼车”,针对价格敏感人群的“特惠快车”,还上线了“滴滴货运”,恢复了顺风车的“跨城服务”。

据了解,滴滴货运目前还在北京、上海、重庆等在内的全国30城上线了“满10万人投票助力即开城”的营销活动,这被外界解读为滴滴货运正在为大规模开放第二批城市做准备。

 

而在出租车领域,滴滴宣布旗下出租车业务即日起升级为快的新出租。同时快的新出租将投入 1 亿元专项补贴,向乘客发放出租车打车券。除了补贴之外,滴滴还升级了出租车事业部组织架构,任命石东海为总经理,向CEO程维汇报。

近期的种种动作都表明,滴滴会形成新的品牌架构,从平台品牌到业务品牌,再到产品品牌、服务品牌,以灵活地面对市场变化。

在今年4月,滴滴官宣了“0188”计划。这一目标为:3年内实现全球每天服务1亿单;国内全出行渗透率8%;全球服务用户MAU超8亿。

虽然花小猪成长之路还很长,但是如果按照理想的发展轨迹预估,短期内有望成为滴滴网约车业务新的增长引擎。

[!--page.stats—]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