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yeagle
来源/熔财经
7月13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发布《茅台窝案背后》一文,指茅台集团及子公司13名高管接连落马警示靠企吃企问题依然严峻。
7月16日人民日报发布文章《变味的茅台,谁在买单》。
9月22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记者调查《警惕高端白酒涨价引发不正之风回潮》。
短短两个月被央媒点名三次,也是绝无仅有的。在茅台被点名的同时,我们看看点名后茅台的市值,就7月16日当天蒸发1739.94亿,其他两次波动不大,但是截至到10月22日当时蒸发的市值已经全部回来了。这么一看央媒点名对茅台的市值影响不大,那么对茅台涨价是否有影响?究竟又是谁涨了价格?
谁涨了价格?厂商or市场推动
要弄清楚这个,我们先来看看茅台最近五年的价格趋势:
从上面的趋势图我们可以看到:5年时间茅台出厂价从819到969增长了18%,而市场价格从850到3500增幅高达312%。如果这个时候你要讲,茅台厂商还是很厚道的话,那么你就太天真了。茅台的年报显示从2011年到2020年,毛利润基本一直稳固在91%,也就是说茅台出厂价的969,它的成本只要93左右!这个毛利润在市场上可以说是凤毛麟角,截止2020中报毛利润大于90%的上市公司30家,茅台排名第22,在总量达到4千加的A股市场,茅台的利润超过了99.4%的上市公司。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毛利润高的基本上是医药生物,然后就是信息服务跟金融服务类。回到正题,出厂价的增长率跟市场价的增长率来看,涨价的主要原因不是出厂价,而是市场价格的增长。那么谁又推动了市场的价格?
供求关系与人人皆黄牛
这个时候可能有人会说国人要面子,国人的酒桌文化等等推动了茅台价格的增长。是的,这些都没错,这也是茅台(同时包括其他白酒)一直很畅销的客观原因。但是我们在经济学里面会了解到,市场经济下物品上涨的真正原因是:供小于求。
所以这里我们从供求关系来看。先来看下供应:茅台从2015年到2019,产量从3.22万吨增加到4.99万吨,增长了55%。需求这个没有具体的数据,但是在供应增长55%的同时,价格却翻了4倍,这说明需求要远大于供应增长的55%?我看也未必。
这个时候我们来看减少供求的一个特质:具备收藏价值。82年的拉菲、82年的茅台,这些年的越久的酒在市场越受欢迎,价格也越贵,俗话说“酒是陈的香”。一件商品越久反而越增值,并且每年的涨幅还很可观,房子、黄金恐怕都不能跟它相比。所以这个时候,一些富人就开始投资茅台,然而这仅仅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有销售商也会看着这一特征,也会惜卖。这里还有一个囤酒的大户 — 某些领导,新闻里经常会出现一些消息某某领导落马,家里就会搜出来多少多少箱某台,这数目也不在少数。酒家的惜卖、黄牛的抢购、富人用来保值投资,还有很多藏在隐蔽的柜子里。收藏、囤货导致市场上的茅台减少,从而造成了茅台在市场的稀缺性,这些都导致供应在减少。
2019年有则新闻:Costco超市在中国开业,其中1498的茅台酒最为抢手。而有网友因全家出动,将抢到的茅台酒加价卖出,净赚一万二。这个可能是正常的不能再正常的一个现象了,有这么高的利润,都自然而然的就做起了中间商,素不知黄牛也是这么玩的。
马克思说过,只要有10%的利润,它就会到处被人使用;有20%,就会活泼起来;有50%,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有100%,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有了300%的利润,就使人甘愿犯罪,甚至绞首的风险。969茅台的出厂价到3500的零售价,200%的利润,就算按1499的指导价,也有100%的利润,有多少人为之垂涎,可想可知。但凡有这个机会,一般人会毫不犹豫地当起这个黄牛。黄牛固然可耻,但是利润驱使之下,人人却添上了黄牛的标签,趋之若鹜。
众星拱月-其他白酒的烘托
一般提到白酒,第一反应都会是茅台。茅台这个白酒对于我国意味着啥,“熔财经”先来说下茅台下面的简介:
茅台酒是中国的传统特产酒。与苏格兰威士忌、法国科涅克白兰地齐名的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之一。
1996年,茅台酒工艺被确定为国家机密加以保护。2001年,茅台酒传统工艺列入国家级首批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国务院批准将“茅台酒传统酿造工艺”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2003年2月1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茅台酒”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2013年3月28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调整“茅台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名称和保护范围。
从上面的我们可以看出,茅台的意义并不是简单的白酒,更是一项工艺,一项受国家的保护的文化遗产。从这个层次上来看,岂是其他白酒能比拟的。另外诸如知名度、独有的香味,这些都能给茅台加上不少的分。现在可以看看其他白酒的价格,第八代经典五粮液目前出厂价889元,价格只比茅台便宜几十块钱,零售价格1399。姑且想一下,跟茅台差不多出厂价的五粮液的都能支撑五粮液酒的销售,而且据说也是有价无市;更别说茅台了。就算白酒降温不受大众那么喜爱,那么首当其冲的也是那些二、三线的酒类。茅台已经围了厚厚的堡垒,让出这么大的利润了,小打小闹根本伤不到它本根毫毛。即便是14年受反腐的暴击,茅台的出厂价、毛利润也丝毫未收影响。这是为什么茅台毛利率一直稳固在91%的原因,并且在稳固之后,并没有采取饮鸩止渴的一味追求利润。
央媒点名的意义
频繁被收藏,大众因为利益的驱使去抢购以及深深的护城河,那么是不是说央媒点名毫无意义?其实不是,“熔财经”以为,央媒点名的意义有以下几点:
第一、代表对白酒涨价的态度。这种态度有什么用?目前的经济是市场经济,但是商品在失控、或者影响民生的时候,保不定会出台对应的政策,遏制白酒消费。包括房价维稳;发布一系列政策鼓励养猪,保证猪肉的正常供求;禁止口罩涨价等等。市场的无形之手跟政府的有形之手共同协作,才能真正保证市场的正常运行。
第二、警示相关人员。由于利益的关系,茅台的腐败可谓屡禁不止。从2019年5月茅台集团原党委副书记、董事长袁仁国被通报“双开”。茅台集团原总经理、原副总经理;贵州茅台酒销售有限公司原总经理马玉鹏、原董事长王崇琳、原副总经理雷声、原华东大区经理罗爱军相继因涉嫌受贿被逮捕,已有13名高管接连落马。再包括政府落马高官,家里基本都囤有大量茅台。所以点名也其实是借茅台之名,警示干部们,不要被眼前的利益迷了双眼,往期落马的案例历历在目。
第三、倡导正确的价值观。《变味的茅台,谁在买单?》一文通篇并没有指出谁在为它买单,但是仔细一想是谁?最终买单者还不是大众,无论是普通的大众有求于人,还是其他的商家去纳贡,像开发商送礼拿地,那么卖了之后这个钱还不是由消费者来付款。所以需要大众对茅台的一个正确认识,它只是一件商品,一件可以用来品尝的商品,并不是什么权利的贡品,也不要充当茅台一路上涨的推动者。另外包括前面所讲酒桌文化、面子问题,都需要一个正确的引导,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遏制涨价无解?
短期来说,目前这种局面是无法打破的,但“熔财经”认为,就长期来说还是有解的。
第一、根据供求关系。理论上来说,供应一直增加,是可以满足所有的需求的。这个茅台一直也在扩产,但是酒不像其他的商品,本身的就需要一段时间的过程。这个预计2021年产量达到5.6万吨。
第二、增加网上销售渠道的销量。这个的目的在于减少黄牛拿到白酒的概率,让真正有需求的人买到,这个从一定的程度上遏制买高价的需求。茅台2019年10月1日正式入驻天猫、苏宁易购电商平台,销售当天天猫5.2万的总销量直接秒空。而苏宁采取先预约、再抢购的方式,据官网实时数据,预售首日,仅30秒的时间,便有超过1万人预约;1分钟后已有近2万人预约。截至10月1日晚上7:30,已有超过11万人预约。至于到时发售量有多少,苏宁方表示不便透露。其后天猫、苏宁多次销售完全都是秒光,一般人买估计还得看缘分。所以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还不能起到让真正有需求的人买到,只有网上量的增加,才能将这个变得可能。
第三、遏制最终的消费需求。茅台目前的价格不是普通人能够消费的,大部分还是用来送礼。如果反腐能一进步,能把这种送礼的现象进一步遏制,那么茅台的需求也会得到一定的控制。这个未来相信政府会进一步加强,央媒点名就是一个信号。
酒本无罪,人之过也。无论是贵州茅台、西藏虫草、新疆和田玉,还是其他名贵的特产,都应让商品价值回归市场,不再成为权力的供品,人人可享,才是国酒的职责所在。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熔财经:城市商业新媒体,区域经济链接者,产业趋势发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