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康瑄
来源/智能相对论(ID:aixdlun)
10月28日,京东文娱为音乐发烧友打造的首个“黑胶日”活动正式上线,推出古典、爵士、蓝调、摇滚、流行等各类风格近千张黑胶唱片的专属优惠。淘宝上许多店铺也推出多款黑胶唱片及配套播放设备作为双十一特惠活动的主打产品。
天猫的双十一优惠主要体现在黑胶唱片播放器上,Audio Technica、Fennessy等品牌纷纷祭出六到八折不等的优惠价。各大电商一系列的“黑胶优惠”代表中国黑胶唱片及相关设备在电商平台的销量已达到一定规模。
黑胶唱片的前世今生
作为20世纪的主流音乐载体,黑胶唱片可说是一个时代的记忆。
1877年,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发明了留声机。1888年,德国移民埃米尔·柏林纳(Emile Berliner)利用虫胶(Shellac)做出了最早的唱片-SP唱片,又称胶木唱片或粗纹唱片(Standard-playing Record,78-rpm Record)。受技术所限,每分钟78转的SP唱片一面只能录不到4分钟,限制了当时流行歌曲的时长。
1948年,美国广播唱片公司(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简称RCA)发明33又3分之1转的唱片,由于音质太差而没有普及。同年,哥伦比亚唱片公司(Columbia)的彼得·格德马克(Peter Goldmark)制作出黑色赛璐珞质地的密纹唱片(Long-Playing Record),又称LP唱片,即所谓的黑胶唱片。
和SP唱片不同的是,LP唱片的主要材料为乙烯基塑料(Vinyl),转速降为每分钟33.3转,并增加沟纹密度,使得一张12英寸(约30厘米)的唱片每面可放20-30分钟左右的音乐。由于录制时间增加,一张唱片可以录制10-12首歌曲,由多首歌曲组合的“专辑”概念就此诞生。
LP唱片就此取代旧式SP唱片在音乐市场中的地位,成为市场的宠儿。此外,RCA公司另推出了一款45转唱片(Extended-Playing Record),存储时长为20分钟左右,可以存5首歌曲,简称EP唱片。
唱片传入中国的时间也不算晚。1897年,法国人乐浜生(E.Labansat)带着留声机在上海沿街设摊播放唱片,拉开中国唱片发展史的序幕。
1908年,乐浜生在上海成立柏德洋行,销售法国百代公司的各式留声机、唱片、电影机械、影片等,中国唱片工业正式起步。
1910年,柏德洋行改名为东方百代唱片公司。20世纪上半叶,中国唱片市场呈现百代、大中华及胜利唱片公司三强鼎立的局面。但相较于欧美国家,黑胶唱片在当时的中国并未大规模普及。
作为一种主流的音乐载体,黑胶唱片几乎占据整个20世纪,直到80年代CD技术诞生。1982年,第一张CD发行,刻录的歌曲是瑞典乐团ABBA的专辑《The Visitors》。1984年索尼和飞利浦两家公司创造了一种官方的CD标准:CD-ROM(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只读光盘驱动器。
黑胶唱片的原理是模拟记录声音波形,不经过压缩地还原声音,故较接近原声;但也因此收录较多杂音,造成音质下降。且黑胶唱片容易受损,播放设备容易因轻微震动而跳针,从而伤害唱片表面精细的螺旋槽,随着播放次数的增加,音质会逐渐劣化。而CD记录的是二进制数字讯号,声音听起来干净纯粹,降噪和抗干扰能力更强,音色精确度佳,在音质上带给人们近乎完美的听觉享受。加上CD具备生产成本低、质地轻薄体积小、携带及使用方便、重复使用无损耗等优点,使得黑胶唱片逐渐没落。
1990年代起,黑胶唱片生产线被大量淘汰。自此,数字信号代替了黑胶的模拟信号,音乐开始进入数字时代。1992年,CD“一统天下”。随后,MP3音频压缩技术的诞生和互联网的极速发展让音乐的传播几乎不再需要任何物理介质。CD销售额每况愈下,实体专辑销量持续递减。到了2019年,实体专辑的销售量只占了全球音乐市场21.6%的营业额。
反其道而行
有趣的是,在数字音乐蓬勃发展、实体唱片逐渐没落的现代,黑胶唱片并未被世人遗忘,反而兴起一股潮流。近年来,黑胶唱片在全球音乐市场出现猛烈的回潮趋势。
据美国唱片工业协会(Recording Industry Association of America,简称RIAA)的音乐收入报告统计,2006年开始,黑胶唱片销量呈现增长趋势;2014年销售了十四万张黑胶唱片;而在2015年上半年,美国唱片市场的黑胶音乐销量就达到了九百万张,总销售额达到2.22亿美元。
到了2019年,美国CD销量下滑速度已是黑胶产品增长速度的三倍,2019上半年CD销售额为2.479亿美元,销量为1860万张;而黑胶唱片销售额为2.241亿美元,销量为860万张。黑胶唱片销售额同比增长13%,而CD唱片的收入基本没变。
2019年底,黑胶唱片销量高达1880万张,销售额为5.04亿美元,比2018年上涨19%,相较于2006年黑胶唱片复兴之始,销量翻了20倍。根据尼尔森音乐公司(Nielsen Music)发布的《2019年终音乐报告》,黑胶唱片销售量占美国专辑销售总量的17%,非常可观;但加上流媒体播放和单曲下载,黑胶唱片销售量只占专辑等量音乐消费的2.4%。和音乐流媒体服务相比,黑胶唱片的收入比重只有4%,仍然很小,而流媒体订阅服务则占有62%的比例。
据RIAA的2020年中期报告统计,今年上半年,美国黑胶唱片销售额为2.321亿美元,而CD仅占1.299亿美元,这是近35年来,黑胶唱片产生的收入首度超越CD。随著CD销量较以往下降了至多47.6%,黑胶唱片销量反而开始增加,尤其在Record Store Day活动的一周内,就售出了多达80.2万张黑胶唱片。
(Source:RIAA)
在英国,黑胶唱片同样销量不俗。2018年,英国黑胶唱片销量近420万张,创造了5710万英镑的收入,占英国音乐产业总收入的6%。据英国唱片业协会(British Phonographic Industry,简称BPI)报道,2018年黑胶唱片收入增长了3.7%,CD收入下降了28.4%。2019年,英国黑胶唱片销售额继续增长4.1%,成为黑胶唱片销量连续增长的第12年。现在,英国音乐专辑的销售中,黑胶唱片占比高达八分之一。
根据国际唱片业协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the Phonographic Industry,简称IFPI)发布的《2020年全球音乐报告》,2019年全球CD和黑胶唱片总收入为44亿美元,约占音乐市场的五分之一(22%)。虽然这一数字比起前一年有所下降,但少数国家如美国(+3.2%)和西班牙(+7.2%)的收益有所增长。其中,黑胶唱片的收益增长了5%,占了实体专辑收入的16%以上。
黑胶唱片的复古流行风潮不仅出现在西方。上个世纪,中国大陆最后一条黑胶生产线于1998年在上海消失。2015年,拥有26年音像制品生产经验的永通音像,在广州番禺的工厂重新投入了一条黑胶唱片生产线,获得国家相关机构产品验收。
2017年,永通音像与整合型黑胶服务公司嘿哟音乐合作,推出一项黑胶定制项目“黑胶繁星计划”,为国内独立音乐人及品牌提供黑胶唱片压制服务。同年,在黑胶唱片生产线上投入生产的还有太平洋影音公司和中唱上海公司。嘿哟音乐运用现代科技结合数字音乐与实体专辑,研发出既能播放黑胶唱片,也能连接手机蓝牙播放数字音乐的硬件设备,创立了HYM原创黑胶智能音响品牌。
《2019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总报告》提到,2018年音乐图书与音像出版产业的总体产业规模达到13.38亿元,同比增长19.8%。其中,音像类出版产业规模下降至3.07亿元,同比萎缩1.9%。黑胶唱片市场持续增温,产业链进一步完善。
“智能相对论”发现,有感于黑胶唱片的回潮,不仅是电商平台,国内许多线下唱片店也逐渐增加了黑胶唱片和播放器的商品种类。一些黑胶唱片店还提供录音室、演出场地、乐团T恤周边及下午茶甜品等服务,除了专业乐迷,也吸引不少文艺爱好者,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
如原本以销售CD为主的北京酷乐唱片,从2013年开始售卖黑胶唱片,如今店里的黑胶唱片库存数以千计,前来试听及购买黑胶唱片的顾客络绎不绝。798的莱派黑胶唱片商品数量多,从传统戏曲到潮流电音,各类风格应有尽有,种类齐全。莱派除了唱片,也贩售黑胶播放器,并免费提供唱机修理及唱片清洗服务。
三里屯的Fruity Shop不仅经营唱片,还是一个“环境类”音乐演出场所。店里会售卖一些小厂牌的独立音乐,黑胶唱片风格多样。西安的乐与饵黑胶博物馆是一家集“黑胶文化+艺术收藏+私塾生活+文创工场”为一体的小型艺术博物馆。馆内藏品包括近29万张、来自世界各国的黑胶唱片与历代国际知名黑胶播放机,以及各类高端音响器材。
黑胶唱片从巴洛克到现代,古典、歌剧、蓝调、爵士及摇滚等风格一应俱全。上海的Sound Town是一家“复合式”黑胶唱片店,主打声音的多元体验,除了黑胶唱片和CD、磁带,还有售卖耳机、音响、乐器,并提供专业的录音棚服务。这些各有特色的线下零售店不但为音乐发烧友增加体验空间,也加速了“黑胶文化”的传播与普及。
前进的动力
虽然与流媒体相比,黑胶唱片的销售额不值一提,但在全球音乐收益下滑,实体专辑销量持续缩减的环境中,黑胶市场的回温无异于一股奇特的小暖流,前景也值得期待。据“智能相对论”观察,黑胶唱片的回潮可归因于以下几点:
1.音乐传播效率提高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数字音乐共享为许多音乐爱好者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很多原本默默无闻的早期流行音乐、古典音乐、金属乐、朋克等小众音乐在互联网上得到传播和普及,一些以黑胶唱片为主要载体的音乐重新出现在世人眼前。
随着音乐审美的多元化,黑胶唱片的独特音质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喜爱。据不完全统计,约有半数购买黑胶唱片的顾客年纪在25岁以下,其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加上网络等购物渠道使得黑胶唱片的购买成本降低,不再受地域限制,无论是初次入坑、想体验黑胶独特音色的小白或是资深收藏家都能快速便捷地购买自己心仪的黑胶唱片及播放设备。
2. 消费目的多元化
2015年,英国调查机构ICM曾做过一个调查:在英国,15%的实体音乐介质购买目的并非用来聆听,无论是黑胶唱片、CD还是传统磁带。这群人购买黑胶唱片并不是为了欣赏音乐,在购买黑胶唱片的消费者中,有34%的人根本没有用过黑胶唱片播放机。这说明多达三分之一的消费者购买黑胶唱片可能是为了收藏、纪念自己喜欢的歌手或者作为装饰品。
在所有人都可以轻松使用手机听到音乐的时代,有一定数量的黑胶唱片消费者不只是为了满足听觉体验,更多是为了从视觉、触觉等各方面实质体验音乐人的作品,以及感受其蕴含的包括录音工程、压製技术、美术设计、封面印刷与各种材料质感加总形成的文化成就。20世纪中期的专辑大多为黑胶唱片,对于这个时期的乐迷和黑胶收藏家而言,黑胶唱片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与历史厚重感是一般CD无法比拟的,更别提没有实体的数字音乐了。
现在越来越多音乐人开始选择黑胶唱片作为限量版专辑发行,如李健于2013年发行的《李健·拾光》黑胶版包含15首原创精品,所有编曲皆采用古典音乐风格,由大名鼎鼎的音乐制作人Ian Cooper进行唱片压制,这张黑胶唱片的价格一度涨到2600元。
2016年《新的心跳》黑胶版,是邓紫棋自16岁出道以来成长经历的整合之作,由日本元老级唱片公司Nippon Columbia制作,每一张都有独立的唱片专属编号,在发行当天立刻被粉丝抢购一空,价格迅速被炒到定价的三倍。就像邓紫棋说的:“唱针接触黑胶唱片的槽纹,随着转动流淌出音乐,是人们保存、重现音乐的方式。黑胶唱片能完全体现出人们对于音乐的珍重态度”。
今年11月6日是周杰伦出道二十周年纪念日,他将在当天发行28张黑胶唱片,内容包括出道以来的14张专辑和7首单曲,由曾为麦当娜、Lady Gaga等歌手进行母带后期制作的工程师Chris Gehringer负责黑胶音源制作。除此之外,还推出了周杰伦官方二次元形象“周同学”的联名款黑胶唱片播放器。作为出道二十周年纪念专辑套装,这套黑胶唱片在预售首日的销量就高达1200万。
随着购买目的多元化,黑胶唱片开始成为潮流和品位的象征。黑胶唱片作为最具备收藏价值、储藏时效最长的一种音乐载体,其精美的外观也吸引了一批“颜粉”。一些店铺甚至专门推出了黑胶唱片挂画系列,将黑胶唱片放入画框,与电影海报相结合,作为一种“既能听又好看”的壁挂装饰品来销售。虽然消费者的购买目的及需求各有不同,黑胶唱片特有的仪式感、年代感及文化价值,无论是作为音乐载体还是装饰摆设,都逐渐成为丰富现代人生活品质及精神需求的艺术品。
3. 经济能力提升
相较于西方国家,中国其实并未经历黑胶唱片大规模流行的阶段。上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温饱问题尚无法得到解决,更没有能力购买品质良好的黑胶唱片及音响设备。现在,各地经济水平普遍提高,黑胶唱片不再那么“小众”。人们对于生活品质与精神文化的逐渐重视,使得消费者愿意花费较为高昂价格购买黑胶唱片及播放设备,也愿意腾出一定的空间好好保存这些体积不算小的收藏品。
结语
“黑胶唱片销量达到多年来最高点的原因是,人们拒绝接受一个稍纵即逝的、没有任何意义的现代社会。”独立唱片店Banquet Records的经营者Jon Tolley指出。面对流媒体与数字音乐的巨浪,曾在人类声音体验中留下浓墨重彩的黑胶唱片并未消逝,反而再度出现在越来越多人的音响系统里。
(以上图片皆源于网络)
参考资料:
1.Nielson 2019 U.S.Music Year-End Report
2.RIAA 2020 Mid-Year Music Industry Revenue Report
3.IFPI Global Music Report 2020
4. 科技快报网《首个“黑胶日”10月28日上线,11.11京东文娱为文艺咖打造另类狂欢节》
5. 在城一方《黑胶唱片起死回生,它为何成了逼格的象征?》
6. 网络娱乐《美国唱片业协会:2019年黑胶唱片收入1986以来第一次超过CD》
7. 量子文创《黑胶唱片的中国发展史》
8. 人民网《中国音乐产业现状:实体唱片持续萎缩 演出市场收入增加》
9. 中国传媒大学项目组《2019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总报告》
10. 音乐财经《实体唱片不单是音乐载体,更是承载音乐人理念最重要的衍生品》
11. 腾讯网《西安这座博物馆有点儿意思:镇馆之宝是一张黑胶唱片,价值1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