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观察

颠覆与重塑:华为以场景化解决方案诠释“懂行”价值

文 | 曾响铃

来源 | 科技向令说(xiangling0815)

今年6月,华为中国政企业务正式发布“懂行·专注于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形象和理念后,“懂行”吸引了越来越多行业数字化转型参与者的关注。

在日前召开的“懂行大会2020”上,华为中国政企业务总裁蔡英华又对“懂行”进行了全新的价值诠释,即由“价值发现、创新使能、持续运营” 构成的“懂行”价值循环。概括地说,“价值发现”指的是从顶层设计洞察客户业务场景需求,“创新使能”强调以平台使能合作伙伴,而“持续运营”则强调长周期的服务与创新。

图片34.png

这种价值创造闭环的诠释,既对“懂行”进行了三阶段式的通用化概括提炼,也贴合了华为中国政企业务的实际。

而进一步看,这其中还有两个值得关注的地方:

一是“懂行”价值循环基础上,强调了更进一步细化到操作层面的“载体”——场景化解决方案,这也是华为如何联合伙伴打造场景化方案的具体反映;

二是“创新使能”作为全新提法,代表了华为在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全新思考。

拆解这两个关键点,我们对华为“懂行”以及政企行业数字化转型或会有全新的理解。

喊了很多年的政企行业数字化

场景化解决方案来了一次“颠覆”

在蔡英华看来,“懂行的核心在于构建高价值的场景化解决方案”,同时华为中国政企业务副总裁何达炳进一步解释了“场景化解决方案”其中的三个关键要素,数据驱动、平台使能和场景创新。具体来说,数据驱动的关键是从客户实际业务出发,经由“数据”驱动场景应用;平台使能则强调开发效率以及能力资产的沉淀;而场景创新则鼓励和帮扶更多方案从设计走向商业。

这三个关键点,已经推动华为及合作伙伴打造出100+场景化解决方案,同时在本次“懂行大会”上,还重磅发布了智慧政务、应急指挥、智慧教室、智慧医院等多个创新场景化解决方案。

为什么场景化解决方案如此引人关注?笔者认为,原因还在于其对过去的数字化打法进行了多方面的“颠覆”。

解决方案制定方面,

变“被动式”需求满足为“主动式”需求挖掘

过去很多传统解决方案都是基于客户提出的明确技术需求,是客户自我认识的延续,是“被动式”打法,已经无法满足客户对深层业务进行转型升级的需求。

“懂行”价值循环的出现,改变了这个过程,其“价值发现”即改变被动的“响应技术需求”,而是主动拥抱业务需求。具体到场景化解决方案中,这表现为先读懂业务数据、再从数据架构支撑业务应用的V型结构,最终解决客户实际业务问题。

图片35.png

这样,后端将有稳定而系统的数据支撑,做到“扎实”,前端又能快速应对需求的变化,实现“灵活”。

最终,客户将有机会对标更先进、更系统的行业做法,挖掘出更深层次的业务需求,客户深度受益的同时也涌现更多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商业机会。

数字化整体推进方面,

以全局化彻底告别“打补丁”式数字化进程

传统的政企行业数字化效果不够显著的原因大多是:没有整体推进,只有“缝缝补补”,想到哪里是哪里。

场景化解决方案改变了这种情况,在统一架构设计和数字平台建设的V型结构下,数字化不再是“一个需求一套系统”的做法,从一开始就是一盘棋,全面协同、稳步推进。

典型案例如华为联合伙伴帮助苏州大学的智慧校园建设,对苏大管理、教学、科研、服务四个方面的实际进行梳理与设计,在数据融合共享基础上完成一系列数字化、智能化应用系统,例如云课堂、360智慧教室、数字成绩单、云中实验等,落地在学校、学院、学生、财务、后勤等各个业务领域。

这是典型的V型过程,先从业务中来,梳理业务和数据,下探到底层,然后再向上深入场景不断创新应用。最终,数字化转型变成了一个先有宏观布局再有具体应用的协同过程,在统一的“数字语言”下,客户的数字化转型只有系统规划下的增项,没有错漏下的“打补丁”。

生态协同方面,

从单纯的业务合作,到多方面利益共生

政企行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多方面协同的过程,在过去,这样的协同往往仅限于遵照合同的商业合作,但场景化解决方案意味着所有参与转型的主体都已经进入利益共生的模式当中。

例如,“平台使能”通过华为云的能力开放共享,使得华为与合作伙伴更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更快、更好、更智能地打造场景化解决方案;而“场景创新”则通过OpenLab对合作伙伴进行开发支持和验证,帮助解决方案更好地落地。

再加上对政企行业客户需求的深度挖掘,以及全局推进,华为、合作伙伴以及客户被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利益共生下的三方共赢关系。

典型的如,过去6年,华为与华东电脑合作,在8大行业、26+区域联合打造了场景化解决方案,扩大了华为政企业务的影响力,华东电脑也实现了业绩迅速增长,而数智引领、云网融合、安全可信的解决方案则帮助众多客户实现了深度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携手助力客户、合作伙伴,共同做大市场、共创行业新价值,是场景化解决方案下“懂行”生态的真实写照。

“创新使能”新提法

消除场景化解决方案关键痛点

场景化解决方案颠覆了过去数字化的一些做法,而“创新使能”则更好地解决了打造场景化解决方案的痛点问题。

“创新使能”的前身,是3年前华为中国政企业务提出的“云优先”,即把场景化解决方案的开发、部署、运营建立在云化服务的基础之上,彻底改变传统解决方案的打造方式。

这样做,可以与合作伙伴在每个环节做到应用开发、数据、AI等方面的能力紧密衔接,高效赋能,快速部署,以平台的方式赋能应用创新,从而满足愈加复杂情况下的客户创新诉求,也同步解决打造场景化解决方案的几个痛点问题。

解决既要行业通用性,

又要企业个性化的矛盾

在没有云化服务之前,数字化服务长期陷入“既要……又要……”的矛盾中,一方面需要通用化底层能力来实现行业高标准对标、快速复制,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提供企业所需个性化需求,这似乎有天然的矛盾。

而“创新使能”(或者落地到场景化解决方案中的“平台使能”)实现了二者的统一,这从它所包含的三大平台模式可以看出:

应用使能平台,即通过前期的数字资产积累形成可被调用的沉淀的模块,降低开发者的代码开发量;

数据使能平台,即把数据治理和运营的能力共享,帮助进行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

AI使能平台,即通过数据、模型、计算等方面的能力共享降低AI开发门槛。

通过这些,华为中国政企业务既建立了通用的数字化基础,保障效率,又能与伙伴一起深入到企业个性化需求,升级质量。

例如,2019年,华为与苏州张家港市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中国县域智慧城市标杆,国泰新点成为华为在该项目中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负责开发智慧城市应用),在华为云应用使能下,国泰新点一改过去代码定制开发的交付模式,以极少量的代码工作完成了商业应用的构建,开发效率提升了40%。

打破因循守旧无法自我突破的惯性与惰性

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缺乏外部竞争和政企需求的倒逼,加上技术门槛过高,传统信息化服务商很难去积极主动拥抱新的技术、创造更深度的行业价值。

现在,“创新使能”下,华为的能力通过平台服务提供给合作伙伴,快速、高效、简单地开发行业应用,这将打破行业的惯性和惰性,除了效率提升,还将让场景化解决方案中出现更多前沿技术和创新的要素。

以华为云上的几个使能工具为例,应用开发使能平台ROMA为合作伙伴提供低代码、零代码开发能力,且可以不断沉淀行业资产和复用;数据使能平台DAYU,则提供独创的逻辑数据湖方案,且提供行业数据模板,可以快速应用;普惠AI使能平台ModelArts则主要沉淀AI相关的知识,让行业老专家的经验模板化,供开发者使用。

在这些工具的加持下,“创新使能”让场景化解决方案不断突破并实现前沿技术的融合,典型的如国家电网三台场景下,ModelArts平台使能AI实现多厂家电力模型的快速适配、即开即用,让AI得以在电力行业加速应用落地。

为生态繁荣,“造林”,做厚“黑土地”

政企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推进过程中,很多自身缺乏技术技能的巨头平台喜欢做“资源整合”的事,将市场上已有的合作厂商整合,联合推出一个解决方案。

这样做也无可厚非,但它的本质是对既有资源的“圈占”,并不能很好地推动整个政企行业数字化转型进程,更像是利用平台品牌去分享既有利益,看似红红火火的数字化,却没有“造林”必须的“黑土地”。

华为的“创新使能”改变了这一切,从“验证”到“使能”的开发方式转变,让合作伙伴不仅能参与到项目当中,也获得自我的成长,在能力上对标顶尖水准。

华为深知,生态的繁荣,前提就是做厚“黑土地”。

先慢后快,

有沉淀的行业数字化转型将走得更稳也更快

回过头来看,“懂行”的价值循环,及其载体场景化解决方案,不是只求短期规模的模式,除了要解决行业客户的转型痛点问题、带去数字化转型价值,更在生态层面注重对伙伴的使能,实现利益协同、共同成长,帮助所有客户和伙伴享受到数字时代的红利。

而这个过程也注定呈现先慢(打通、积淀)后快(应用、落地)的特点,需要不断坚守。

好在,多年的行业深耕和积累,“懂行”的华为中国政企业务完成了前期的积累,开始进入全行业、全场景加速渗透进程。“懂行大会”提出的“懂行”价值循环的阐释,正是其在行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期的一次整理,以适应数字未来的发展节奏。

再从整个生态来看,一个有沉淀、有创新、有自我成长空间的“懂行”生态已经形成,加上价值循环带来的广阔市场空间,华为所说的做大蛋糕,不只是静态地做大蛋糕再分蛋糕的过程,更是在长期视角下不断做出一个个更大蛋糕的动态过程。

举例来看,与上海理工大学合作的智慧校园项目中,华为与伙伴整体规划了项目端到端集成实施、数据集中治理,以及信息化管理及运营能力建设,一期上线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100个应用,二期不断驱动大学的管理服务流程和治理模式升级迭代,孵化更多校园场景化应用,让学校的数字化也能“敏捷反应,敏捷管理,敏捷迭代”。

总而言之,华为的“懂行”要的不只是自己的懂行,也是更多行业数字化转型参与者的“懂行”,壮大“懂行人”队伍以共同探寻数字化未来的发展路径。在新基建驱动下,数字化时代磅礴而来,一个体现出更强协同和可持续发展能量的生态,将加速数字化、智能化在全行业、全场景的渗透,更将迸发出前所未有的行业新价值。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此内容为【科技向令说】原创,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完】

曾响铃

1钛媒体、品途、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等多家创投、科技网站年度十大作者;

2虎啸奖评委;

3作家:【移动互联网+ 新常态下的商业机会】等畅销书作者;

4《中国经营报》《商界》《商界评论》《销售与市场》等近十家报刊、杂志特约评论员;

5钛媒体、36kr、虎嗅、界面、澎湃新闻等近80家专栏作者;

6“脑艺人”(脑力手艺人)概念提出者,现演变为“自媒体”,成为一个行业;

7腾讯全媒派荣誉导师、多家科技智能公司传播顾问。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