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观察

重农抑商,拼多多怎样实现首次盈利?

尽管双十一的硝烟还在弥漫,但电商行业的聚光灯却迅速转向了拼多多。原因无他,只因拼多多终于首次实现了季度盈利。

根据拼多多发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拼多多总营收超过142亿元,同比增长89%;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下,拼多多净利润为4.66亿元。

财报同时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拼多多年活跃买家数达到7.313亿,相当于半个中国的人口;平均月活用户数达6.434亿,同比增长2.138亿。

一直以来,拼多多最让业界和投资者担忧的就是迟迟无法实现盈利。而此次季度盈利背后,明显透露出其正在发生某种“蜕变”。

重农抑商,拼多多怎样实现首次盈利?

 

“百亿补贴”创造盈利奇迹?

对于拼多多的盈利,外界的态度几乎是一致的“惊讶”。在这些人看来,拼多多身为电商行业的“后起之秀”,很难与阿里、京东等业已成型的巨头相抗衡。在此前的电商行业中,阿里、京东、苏宁易购等巨头,以及多个聚焦垂直领域的中小电商平台占据了主流市场。

这一市场格局,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巨头及众多中小电商平台拥挤在同一个赛道上,对后来者很不友好,尤其是在电商模式相对固定的情况下,后来者往往只能邯郸学步,亦步亦趋地跟随着巨头的脚步。正所谓“学我者生,像我者死”,激不起一丝波澜的电商行业,其实发展走势业已定型。

而拼多多的出现,却如一道闪电劈开了电商行业的漆黑夜空。相对于传统电商平台以“淘”为主的模式,拼多多真正将“拼”进行到底。这其中的差异,表现在多个维度。比如,“淘”只是原封不动地将线下场景搬至线上,本质的销售模式并没有改变;“拼”则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社交场景的新电商,核心是为消费者推荐、定制合适的商品。

当然,我们也应看到,展现新型电商模式的拼多多亦遇到了难题,即如何实现盈利。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拼多多以前瞻性的深刻洞察、巨大的勇气,拿出了一个当时在外界看来不可思议的策略——“百亿补贴”。

重农抑商,拼多多怎样实现首次盈利?

 

在“百亿补贴”迅速落地、推进的过程中,其理念逐渐被业界所熟知:长期补贴,带来长期留存。虽然“百亿补贴”此前让拼多多一直亏损,但却让活跃用户规模与买家数量持续增长。根据第三方数据监测平台超对称科技公布的数据显示,过去一年间,“百亿补贴”GMV占拼多多总GMV的比重总体保持上升趋势。这表明,百亿补贴对拼多多的拉动力越来越大。

同时,随着“百亿补贴”覆盖的品牌数量、SKU持续增长,新用户及购买力更高的人群也成为拼多多的中坚力量。比如,广为人知的iPhone重磅补贴,就让拼多多收割了一大波“真香用户”。如今,随着拼多多的营销费用率得到控制,并在今年第三季度下降至70.9%,净利润转正、盈利也就水到渠成。

可以说,拼多多通过“百亿补贴”创造了一个奇迹。其财报数据向好并非偶然爆发,而是早有征兆。同时,拼多多的“百亿补贴”也有侧重,在于其摸索到了农产品这条弯道超车的广阔大道。

其实,每个电商巨头都有自己的独门绝技和机遇。阿里的成功,在于将义乌小商品市场搬到了网上;京东的崛起,则是将电脑城搬到了网上;苏宁易购的火爆,与其海量线下门店有着直接关系。而留给拼多多的,则是想办法将“农贸市场”搬到网上。

恰恰值得注意的是,农产品此前在传统电商中并没有太大占比。因为相对于其他利润更好、供应链更易把控的商品,农产品的链条更长、更复杂。既然有轻松之事,何必去做“苦工”?而拼多多却选择以农产品为突破口,带来了一场逆风翻盘、向阳而生的好戏。

传帮带,教会农民做电商

电商行业涉足农产品,是一个“苦活”。

长久以来,农产品都存在着很客观的现实问题。大国小农、土地分散、农产品非标准化、运输过程损耗大等,都成为制约农产品实现更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而且农产品“处于初级阶段、标准化低、附加值低”这三大问题,难以解决。

具体到农产品电商化,其起步晚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农村物流、产品品牌包装以及农民不会使用电商工具等。虽然此前出现了不少生鲜电商平台,但它们主要扮演的是销售渠道、中介的角色,无论是自身的生存造血能力,还是对农民的扶持能力等都严重缺位,导致难以真正让农产品链条实现深度嬗变。

因此,以农产品为代表的新农村经济,变革迫在眉睫。尤其是近年来,新农村经济正迎来一个巨大风口。从政策方面看,在“十四五”时期,国家鼓励进一步加快数字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乡村经济的新业态、新模式探索,加快完善数字化乡村治理和信息服务。在利好政策下,新农村经济有望实现加速腾飞。

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业界人士认为,在数字乡村发展过程中,需要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形成高效、有生命力的数字乡村发展生态系统。在这一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是与数字乡村发展有关的各类技术、商品交易、物流、法律、金融、培训服务市场主体和中间组织的积极参与。

从这个角度看,率先在农村践行“传帮带”理念,为农民提供一整套产业链解决方案的拼多多,正在成为新农村经济大步前行的重要推手。近年来,拼多多积极与多地政府合作举办农产品消费节,助力农产品卖出好价格、农民得以让腰包变鼓。

重农抑商,拼多多怎样实现首次盈利?

 

比如:在今年9月1日至11月31日期间,农业农村部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举办“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大型系列活动,而通过拼多多,有超过15万涉农商家参加了本次重大活动。

活动期间,拼多多针对初级农产品的单笔最高补贴达20元,针对农副产品的单笔最高补贴超过200元。同时,拼多多还通过“限时秒杀万人团”、“多多果园”等多个流量引擎,全力推动农产品扩大线上市场规模,带动农户增收。

此外,农产品也成为拼多多“百亿补贴”的重要一环。今年8月11日,拼多多正式开启第二届“农货节”。活动期间,农户、合作社、新农商等7万多个主体共计新上架商品种类超过11万款,预计为农产区带来超过2亿笔订单。

而农民通过农产品受益,则是实打实的。比如,四川会理走出的95后空姐何爽,作为西南地区特产代言人在辞职回来以后,经历了痛苦和迷茫期。但是拼多多平台给何爽这样的年轻人带来了更多的希望,给回归农村的年轻人树立了信心和回乡创业的保障。对此,何爽感叹,“这也让农村里的留守妇女、当地农户有了更多机会把自己的农产品卖到大城市,为自己增加收入,改善生活。”

重农抑商,拼多多怎样实现首次盈利?

 

事实上,拼多多为农民提供一整套产业链解决方案的过程,颇为不易。在这个过程中,拼多多历经前往农村调研、拓展市场、建立市场、开通拼团模式、培育农民KOL等诸多阶段。

比如在供应链方面,拼多多的“农货智能处理系统”的天网及“平台+新农人”体系的地网已基本成型。其中,“天网”系统已覆盖中国100%县级行政区域,且在物流、科技、数据等多个方面持续加大对农业农产品的支持,助力产业链升级。

而在培养农村KOL、“新农人”方面,拼多多花费诸多时间和精力。去年11月11日,以拼多多为课程支持和实践平台的首届科技扶贫电商班正式落地。从最基础的如何注册店铺、如何上传商品,再到如何提升店铺流量、如何进行店铺数据分析、如何进行直播带货等进阶课程,拼多多都参与其中。最终,经过跨度长达8个月的理论和实践,电商学员们完成了从电商消费者到电商商家的转变。

强连接,进一步深耕农产品全产业链

在拼多多的助力下,农产品市场的面貌已经焕然一新。根据拼多多发布的《2019年农产品上行发展报告》显示,其在2019年农产品电商销售额达到1364亿元,同比上涨109%。这也使得拼多多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据了解,自创立以来,拼多多的农产品交易额连续5年保持三位数增长。

更重要的是,拼多多以农产品为基点,在今年第三季度实现首次盈利,这无疑让电商行业的玩家看到了农产品市场的极大潜力。甚至我们可以预见,在传统商品红利已被挖掘殆尽、农产品诱惑力巨大的态势下,众多电商巨头及玩家都会纷纷入局。这也意味着,拼多多接下来还会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

从这个角度看,今年第三季度亮眼的财报只是一次“小胜利”,是对拼多多聚焦农产品市场的一次回报。但在竞争压力趋大之下,拼多多也要砥砺前行。既然拼多多押宝农产品的方向选择是正确的,那么保持自身领先的优势即可。保持优势的诀窍很简单:持续加大投入。

重农抑商,拼多多怎样实现首次盈利?

 

我们看到,自陈磊出任拼多多CEO后,就进一步加大了对于新电商生态体系尤其是农产品价值链的战略投资。比如:拼多多上线了包括“多多买菜”在内的创新业务,以推动农业从种植、生产、流通到消费的全链条革新,并深入满足中国家庭的日常所需。

此外,陈磊还先后主导了包括分布式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体系的研发。依托商品流模式和分布式人工智能体系,以个体种植户、中小型制造企业为代表的中国一二产业的中坚力量,得以有效解决缺乏消费场景、缺乏流量的核心问题,真正享受数字化的成果。

在该体系中,每一款来自全国各地的农产品,都能精准匹配到天南海北的目标用户。每一款定制化产品,都能精准反映不同群体的深层次需求,并帮助本土制造企业以最低成本培育品牌,大幅提升了农业、制造业的生产与流通效率。通过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拼多多有望拉开与其他电商平台的差距。

据了解,拼多多还将重点启动农产品品牌化工程,实践规模化的农产品品牌化培育体系,以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同时,拼多多还将加强农村电商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做透农村全产业链布局。未来5年内,拼多多预计将投入至少500亿元,支持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燃起一场熊熊大火的火花,实际上是“隐形精灵”,更是比空气还要轻的微粒物质。但正是这些长着风的翅翼、无形的火之使者,却让大火旺盛不息。拼多多在农产品市场的倾力行动,正在催生一个又一个有力量、能传播、可延伸发展的“火花”。在未来,我们有望看到农产品迎来一场经久不息的大火盛宴。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